?

女大學生生命意義感與手機依賴的關系

2020-07-04 03:02宋天嬌趙浩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20年6期
關鍵詞:手機依賴女大學生

宋天嬌 趙浩

內容摘要:為探討女大學生生命意義感和手機依賴的關系,采用生命意義感量表和手機依賴量表對782名女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研究發現:尋求意義感與手機依賴、突顯行為、社交撫慰、心境改變存在非常顯著負相關(r=-0.494~-0.319)。擁有生命意義感與手機依賴、戒斷癥狀、突顯行為存在非常顯著負相關(r=-0.796~-0.217)生命意義感與手機依賴及各維度存在非常顯著負相關(r=-0.519~-0.212)。尋求意義感、擁有生命意義感能正向影響女大學生的手機依賴,尋求意義感對女大學生手機依賴的影響作用大于擁有生命意義感。

關鍵詞:女大學生 生命意義感 手機依賴

生命意義感是個體對自己存在價值感、目的感的體驗[1]。King和Hicks(2006)研究認為,當個體具有高的生命意義感時,會產生更多的積極情感[1]。Steger和Frazier(2005)研究發現生命意義感高的個體具有較少的物質濫用行為[2]。李鳳英和晏寧(2011)研究了90后新生生命意義感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發現,新生的生命意義感越強,心理健康狀況越好[3]。郭曉坤(2011)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的生命意義感可以顯著預測孤獨感和自殺態度[4]。陳秋婷和李小青(2015)研究發現生命意義與社會支持、心理控制源和主觀幸福感都呈現顯著的正相關[5]。

手機依賴是指由于不正當使用而造成生理及心理上的不適癥狀[6]。Phillips,Butt和Blaszczynski(2006)研究發現,在親和性上得分低的人更容易對手機游戲產生依賴,而在外向型上得分高的人會在手機通話和短信服務上花更多的時間[7]。Park(2008)研究發現,孤獨感是手機依賴的一個有效預測因素[8]。劉紅和王洪禮認為孤獨感影響手機依賴的路徑有兩條:一是直接預測大學生的手機依賴, 二是通過網絡娛樂動機間接預測手機依賴[7][9]。此外,周芳潔等人(2015)研究發現,心理資本在人格和生命意義感之間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10]。

綜上所述,從國內外有關生命意義感和手機依賴的研究現狀中可以看出,大學生生命意義感與手機依賴存在密切的關系,生命意義感對大學生的手機依賴可能產生直接影響。本研究以女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探討生命意義感(尋求意義感、擁有生命意義感)對女大學生手機依賴的影響,為預防和改善女大學生的手機依賴問題提供理論支持,以更好地促進女大學身心健康成長。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采用方便取樣的方法選取山東省濟南市兩所高校的女大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782份,剔除無效問卷后剩余有效問卷760份,有效問卷率為97.2%。其中,大一女生209人,占總人數的27.5%;大二女生202人,占總人數的26.6%;大三女生208人,占總人數的27.4%;大四女生141人,占總人數的18.6%。文科女生512人,占總人數的67.4%;理科女生248人,占總人數的32.6%。

1.2研究工具

1.2.1生命意義感量表中文版

采用劉思斯等編制的生命意義感量表中文版,該量表包含擁有生命意義感(MLQ-P)和尋求意義感(MLQ-S)兩個因子,共9道題。采用李克特7點計分(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11]。在本研究中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776,分半信度為0.756,表明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是一個有效的研究工具。

1.2.2手機依賴量表

該量表由熊婕等編制,共四個因子(戒斷癥狀、突顯行為、社交撫慰、心境改變)。采用李克特5點計分(完全不符合-完全符合)[6]。在本研究中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25,分半信度為0.796,表明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是一個有效的研究工具。

1.3研究程序

運用SPSS20.0對女大學生生命意義感與手機依賴兩個變量進行相關分析、逐步多元回歸分析,以探討女大學生生命意義感(尋求生命意義感、擁有生命意義感)與手機依賴之間的關系。

2.結果

2.1女大學生生命意義感與手機依賴的相關分析

為了了解女大學生生命意義感與手機依賴的關系,運用SPSS20.0對兩者進行了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尋求意義感與手機依賴、突顯行為、社交撫慰、心境改變存在非常顯著負相關(r=-0.494~-0.319)。擁有生命意義感與手機依賴、戒斷癥狀、突顯行為存在非常顯著負相關(r=-0.796~-0.217)。生命意義感與手機依賴及各維度存在非常顯著負相關(r=-0.519~-0.212)。

2.2女大學生生命意義感對手機依賴的回歸分析

在相關分析的基礎上,運用SPSS20.0將年級、文理科作為控制變量,將尋求意義感、擁有生命意義感作為自變量,以手機依賴為因變量進行逐步多元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尋求意義感、擁有生命意義感能正向影響女大學生的手機依賴,尋求意義感對女大學生手機依賴的影響作用大于擁有生命意義感對女大學生手機依賴的影響。具體來說,尋求意義感能正向預測女大學生的手機依賴,標準化回歸系數為-0.491,解釋量為23.9%。在控制了尋求意義感能正向預測女大學生手機依賴的影響后,擁有生命意義感也能正向預測女大學生手機依賴,標準化回歸系數為-0.262,解釋量為4.2%。

3.討論

相關分析結果表明,尋求意義感與手機依賴、突顯行為、社交撫慰、心境改變存在非常顯著負相關。擁有生命意義感與手機依賴、戒斷癥狀、突顯行為存在非常顯著負相關。生命意義感與手機依賴及各維度存在非常顯著負相關。這說明女大學生尋求意義感、生命意義感與手機依賴關系密切。逐步多元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尋求意義感是女大學生的手機依賴的重要影響因素,標準化回歸系數為-0.491,解釋量為23.9%。在控制了尋求意義感對女大學生手機依賴的穩定影響后,擁有生命意義感也能正向預測女大學生手機依賴,標準化回歸系數為-0.262,解釋量為4.2%。這表明尋求意義感、擁有生命意義感是女大學生手機依賴的有效預測變量。

尋求意義感、擁有生命意義感能夠有效地預測女大學生的手機依賴,這得到了Frankl的意義治療理論和相關實證研究結論的支持。Frankl認為如果一個人無法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他將產生空虛的存在感[12-13]。在Frankl看來,現實的人可以分為兩端:一端是人們極富生活的希望而建立起來的生死觀,不斷超越自己,實現存在價值;另一端是人們受到“虛空存在”的困擾,找不到或失去了生活的目標,虛無主義扼殺了存在主義,這樣的人勢必在生活中迷失自己,最終導致行為成癮或物質成癮[12-13]。Steger等研究發現生命意義感高的個體具有較少的物質濫用行為[2]。有研究者采用意義療法來干預大學生手機成癮行為,結果表明意義療法能夠有效地增強大學生的生命意義感,從而改善大學生的手機成癮行為[13]。女大學生的尋求意義感、擁有生命意義感越強,對待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的態度也越積極,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上也會表現出更多的主動性、積極性、自律性[14]。相反,低尋求意義感和擁有生命意義感會使女大學生失去生活的目標和動力,逃避現實生活,產生焦慮、抑郁等諸多負性情緒,甚至是自殺意念。因此,要預防和改善女大學生的手機依賴行為,可以考慮從提升女大學生生命意義感入手。

綜上所述,本研究表明,生命意義感是女大學生手機依賴的重要影響因素,在進一步研究中可以采用心理干預技術(團體輔導、個案心理咨詢)來提升女大學生的生命意義感,從而改善或預防女大學生的手機依賴問題,為促進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提供有效地實踐經驗支持。

參考文獻

[1]趙慧琴.大學生生命意義感與認知風格、應對方式的關系研究[J].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2.

[2]Steger M F,Frazier P.Meaning in life:one link in the chain from religiousness to well-being[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2005,52(4):574-582.

[3]李鳳英,晏寧.“90后”新生生命意義感與心理健康狀況的分析[J].學術探索理論研究,2011,(1):107-109.

[4]郭曉坤.大學生孤獨感、生命意義感與自殺態度的關系研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1.

[5]陳秋婷,李小青.大學生生命意義與社會支持、心理控制源及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5,23(1):96-99.

[6]熊婕,周宗奎,陳武,游志麒,翟紫艷.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量表的編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2,26(3):222-225.

[7]賀金波,陳昌潤,鮑遠純,雷玉菊.青少年手機依賴的測量、危害和發生機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2,20(06):822-825.

[8]Park W. Mobile phone addiction[J]. Mobile Communications[J]. 2005, 31: 253-272.

[9]劉紅,王洪禮.大學生手機成癮與孤獨感、手機使用動機的關系[J].心理科學,2011,34(6):1453-1457.

[10]周芳潔,范寧,王運彩.大學生大五人格、心理資本與生命意義感的關系[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5,23(12): 1866-1871.

[11]劉思斯,甘怡群.生命意義感量表中文版在大學生群體中的信效度[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0,24(6):478-482.

[12]王晶晶.基于意義療法的團體輔導對青少年手機依賴的干預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7.

[13]Chen, G.Natural recovery from drug and alcohol addiction among Israeli prisoners[J].Journal of Offender Rehabilitation,2006,43(3),1-17.

[14]李璐.大學生生命意義感、無聊感與生活滿意度的關系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

基金項目:山東省青少年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一般課題(編號:19AJY015)

(作者介紹:宋天嬌,碩士,山東女子學院教育學院教師,研究方向:大學生心理發展與教育;趙浩,碩士,山東女子學院教育學院教師,研究方向:兒童與青少年心理發展與教育)

猜你喜歡
手機依賴女大學生
大學生社會支持、孤獨感與手機依賴的關系研究
手機依賴影響下的高職學院學風建設新途徑
高校大學生手機依賴現狀調查與分析
高校女大學生自主創業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
基于TRIZ理論的女大學生創業能力與精神培養研究
六字訣健身氣功鍛煉對女大學生焦慮心理的影響實驗研究
大學生感恩、孤獨感和手機依賴的關系研究
有氧健身操結合瑜伽練習對女大學生體質影響的研究
我國就業中的性別歧視問題探究
大學生手機依賴現狀調查及干預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