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提升學生應用能力的翻轉課堂混合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

2020-07-04 03:18陳昭昭王曉龍
戲劇之家 2020年18期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課程混合教學應用能力

陳昭昭 王曉龍

【摘 要】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重點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和應用能力,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學生學習自主性,但在提升學生應用能力方面還顯得不足,而翻轉課堂混合教學模式則可以有效彌補翻轉課堂的教學缺陷。本文通過對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現狀及翻轉課堂混合教學模式的分析,提出了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在計算機課程中的改革與實踐路徑。

【關鍵詞】應用能力;翻轉課堂;混合教學;計算機基礎課程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18-0173-02

翻轉課堂混合教學模式的引入,對提升學生應用能力有著重要意義。而這種模式在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如何應用,還有待于教師的改革探索與研究。

一、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現狀及困境

(一)教學方法落后導致教學效果難以提升

長期以來,高職院校大多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模式,在這種教師一言堂式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這很容易導致學生思維方式呆板,缺乏反向思維和跳躍式思維方式。而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應用性和操作性強,因此,多媒體教學模式被廣泛引入到計算機基礎教學課堂之中。然而,這種教學模式依然沒有跳出知識灌輸的弊端,只是電子屏幕替代了“黑板+粉筆”而已。教學形式的改變,并未帶來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轉型升級,其教學效果也難以得到提升。

(二)教學實踐課時不足造成學生操作應用能力不足

當前,高職院校的教學大多以計算機等級考試為導向,為應對考試需要,理論知識的講解過多,而忽視實踐操作的訓練。學生雖然取得了全國計算機等級證書,但由于對計算機的操作和應用能力不足,無法解決實際問題。在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教學中,學生的操作應用教學內容也只限于簡單的網頁制作、文字處理和電子表格軟件的應用,而對于數據庫應用、程序設計語言等深層次內容教學課時安排不足,學生面對實際案例時顯得束手無策。高職院校的教育目標就是為社會輸送應用型人才,脫離操作應用的教學完全有悖于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

(三)教學內容嚴重滯后無法適應信息技術發展的需要

當前,計算機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高端信息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這就要求操作人員的知識儲備和技能與時俱進,以適應實際應用的需要。而從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教學內容來看,教材更新緩慢,一直沿用老教材,特別是操作系統、應用軟件的教學內容更是明顯落后于當前技術快速升級的需要。由于學生接收的計算機基礎知識范圍有限,難以接觸到前沿信息技術,這極大影響了學生的計算機實際應用水平,嚴重制約著學生的就業與個人發展。

二、翻轉課堂混合教學模式概述

(一)翻轉課堂混合教學模式提出的背景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利用微課的形式制作網絡教學視頻,學生自主安排學習時間及進度,對于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問題可以通過在線交流平臺對教師進行在線提問,視頻課件結束以后,再由教師對學生普遍存在的疑難問題進行集中解答。這種教學模式是對傳統單向教學模式的全新變革,保證了教學的個性化和師生交互性,對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推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也逐漸暴露出它的缺陷與不足,從而限制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效果的發揮。比如教師制作的微課件重點不突出、學生參與微課件學習的主動性不夠、師生互動不全面等問題。因此,在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對翻轉課堂的應用有待于進一步完善。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單一的翻轉課堂所導致的弊端,具體來說,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也就是翻轉課堂+課外項目拓展訓練[1]。

(二)翻轉課堂混合教學模式的流程

翻轉課堂混合教學模式是在現在翻轉課堂的基礎上增加一個環節,也就是將之前單一的線上學習過渡到線上、線下結合起來,形成一個閉環流程。具體來說,翻轉課堂混合教學模式分為二步:

第一步是翻轉課堂的線上學習。教師根據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分類劃分,歸納出不同單元的知識點,并分別制作微課件上傳到網絡學習平臺。在學生課前的自主學習過程中,雖然學習時間及進度由學生自主掌控,但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做甩手掌柜,而是依然要在互動平臺與學生保持高頻互動,學習的疑難問題需要教師在線解答,對于普遍性的疑難問題,還需要教師收集整理,以便于在下一環節的課堂教學中集中答疑。

第二步是計算機應用實訓。通過線上學習,學生基本掌握了計算機基本理論、基本概念等理論知識,但是并沒有進入實際操作層面,因此,在翻轉課堂結束以后,需要增加項目訓練教學環節,這一環節是翻轉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其目的是要達到理論學習與實踐應用的雙向教學目標,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對計算機的應用實踐能力。

三、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改革與實踐路徑

(一)線上教學

首先,需要教師根據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分類劃分,歸納出不同單元的知識點,并分別制作微課件上傳到網絡學習平臺。具體來說,計算機理論知識、概念部分作為一個單元,以文字的形式呈現;計算機操作部分的內容作為另一個課件單元,詳細列明計算機操作步驟及應用技巧;自測檢驗試題作為課后練習單元,是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驗證。

(二)線下教學

1.課堂教學

對于暫時難以理解和記憶的知識點,除了由課堂學習小組討論以外,更多是由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統一解答或個別輔導。良性的師生互動氛圍,可以幫助學生突破計算機基礎知識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2]。

2.課外實訓教學

教學內容還要與高職院校不同的專業相融合,對不同專業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提升教學內容與專業的關聯度。因此,在線上學習任務完成之后,最終要將學習成果體現在職場化的場景之中,以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四、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搭建課程線上教學平臺

為確保翻轉課堂的順利實施,教師應根據計算機教材內容及教學目標,利用相關軟件制作互聯網學習系統,整個系統應涵蓋課程資源子系統、學生注冊登陸系統、師生互動系統。另外,線上教學系統不僅要支持電腦PC端在線學習,而且還要適應移動手機端[3]。

(二)設計線上線下銜接遞進的學習目標與學習內容

線上線下銜接一體化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解決了線上線下知識學習內容重復的問題。第一輪翻轉課堂學生通過線上課前自主學習,減少了教師課中基礎知識講授時間,增加了課中的項目實訓時間,有利于提高一體課堂教學成效。第二輪翻轉將課堂有限的課時延伸至課外,有利于學生技能熟練和技能提升。

(三)設計課程微視頻

微課是圍繞知識或技能學習設計的一系列以微視頻為主要教學資源的課程,微視頻是翻轉課堂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實施的核心要素。對學習任務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進行剖析,給每個學習任務設計1~4個知識連貫遞進的微視頻。課程共設計制作42個微視頻及其對應的學習資料,每個微視頻時長5~15分鐘,具有短小精悍和主題突出的優點,適合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在線學習。

五、結束語

針對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現狀及困境,很多高職院校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對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主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有著重要意義,但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這種教學也出現諸如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夠、學生操作應用能力不足等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翻轉課堂混合教學便應運而生,通過線上+線下、翻轉課堂+課外項目拓展訓練的混合教學,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孫林林.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辦公自動化,2019,(13).

[2]施培蓓,胡玉娟,曹風云.基于翻轉課堂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研究[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7,35(3):77-79.

[3]劉秋靜.高職院?;诜D課堂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J].好家長,2018,(7).

猜你喜歡
計算機基礎課程混合教學應用能力
大班教學環境下基于SPOC的混合教學設計與效果分析
網絡時代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研究
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究
高等數學教學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探討
程序設計課程中計算思維和應用能力培養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