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踐育人視域下高校社區志愿服務研究

2020-07-04 11:29毛田惠
文存閱刊 2020年4期
關鍵詞:實踐育人

毛田惠

摘要:大學生社區志愿服務有助于實現大學生成長成才與社區建設發展的相互促進。目前,大學生參與社區志愿服務已初具規模,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從打造項目品牌、完善運行機制、爭取多方支持等角度總結實踐經驗,推動大學生社區志愿服務創新發展。

關鍵詞:實踐育人;社區志愿服務;項目化運作

一、高校青年參與社區志愿服務的重要意義

志愿服務最早發源于西方,美國學者肯·艾倫(KenAllen)認為,志愿服務是利他的、自愿進行的不期望任何立即的經濟回報的所有活動的統稱。1963年,在毛澤東的號召下,全國廣泛開展學雷鋒活動,成為新中國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開端。1993年底,共青團中央決定實施中國青年志愿者行動,青年志愿組織由此應運而生,并很快成為了社區服務的新生力量。

民政部對社區志愿服務的定義為:“社區志愿服務是社會組織和個人志愿用自身的時間、技能等資源,在社區為居民和社區慈善事業、公共事業提供幫助和服務的行為”。高校青年參與社區志愿服務無論是對大學生認識社會,在實踐中增長知識才干,還是對社區功能的完善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社區志愿服務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實踐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主體性指主體對客體的主導地位以及對客體能動地認識和改造的特性,其根本內容是人的實踐能力和創造力。人只有在實踐中才能體現其創造性和能動性。大學生參與社區志愿服務就是大學生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一種實踐形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和實踐。參與社區志愿服務的過程也是認知社會的過程。一方面利用這種形式不斷的驗證、修正自己對社會的認識,另一方面通過自己的能力不斷的對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大學生志愿服務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活動載體,優化和改進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途徑,促進了從理論到實踐,從實踐到理論的多次飛躍,升華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社區志愿服務是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有效手段

作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新的重要載體,志愿服務彌補了新形勢下高校思政工作的一些薄弱環節。志愿服務遵循“自愿性、自主性、公益性”原則,參與者參加活動與否完全取決于自身,且不以贏利為目的,打破了校園的界限,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道德素質,激發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三)助力社區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社區居民對社區服務能力和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大學生志愿者群體作為社區力量的有效補充,普遍具有新思想新創意,進而幫助社區管理者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廣大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幸福指數。

(四)有助于構建和諧社區

大學生志愿服務通過向社區提供法律援助、養老服務、兒童輔導教育等志愿服務項目,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社區居民尤其是弱勢群體的需求,化解了一定的社會矛盾,為社會發展贏得了良好環境。同時,大學生志愿者的奉獻精神也深刻地感染著社區居民,促使他們從大局出發,為他人著想,自覺參與到社區志愿服務中來,形成良性循環,構建和諧社區。

二、高校開展社區志愿服務的經驗與不足

(一)高校開展社區志愿服務的相關經驗

1.舉辦“志愿服務三選會”,建立學校與社區的長效溝通機制

為實現社區服務供需對稱,進一步推動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項目化運作,暢通學校與社區的溝通渠道,搭建社區、學校、學生之間開展志愿服務的溝通平臺,學院自2015年起,已連續4年舉辦“志愿服務三選會”。三選會前期由學院負責邀請社區負責人,通過發放調研問卷、實地走訪、電話調研等方式開展志愿服務需求調研,廣泛調研社區需求;現場由志愿社團或團隊根據前期社區志愿服務需求并結合自身優勢進行項目路演,最后由社區負責人根據路演情況,對有意向的志愿服務項目簽訂立項書和服務協議。通過此種方式可以有效解決大部分高校志愿服務工作中存在的學生志愿者與社區對接渠道不暢通的問題,為學生了解社會、服務社會拓展了渠道,是延伸課堂教學、聚焦社區治理的有益探索。

2.舉辦校級志愿服務項目大賽,提升項目化、專業化水平

校級志愿服務項目大賽每年一屆,旨在通過志愿服務項目大賽及志愿服務論壇、交流會等形式,展示志愿者風采,提升校園志愿服務氛圍,增進志愿組織和個人之間的交流學習。進一步提高了青年志愿者的實踐創新能力,促進學生青年志愿服務活動向項目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3.以社會現實需求為導向,聚焦社會“熱點”、需求“痛點”

想要取得理想的志愿服務效果,項目開展的前提和基礎要做到從服務對象的需求出發,確定服務目標。這就要求我們換位思考,通過調研深挖服務對象的需求,才能進一步凝練需求,而不能僅從自身喜好和技能出發。學?!啊異弁沓鞘绣\囊”濟漂老年人城市融入服務項目和“隱形的翅膀”候鳥兒童保護兩項目正是基于敏銳的捕捉社會“熱點”和社區服務對象需求“痛點”,合理設計項目各環節,精準施策,最終取得服務對象的滿意和認可,被評為2019年度全國大學生志愿服務社區示范項目。

4.充分依托專業,增強大學生志愿服務內生動力

大學生志愿服務項目化運作要結合志愿者的專業特色,實現專業學習實踐與志愿服務的有機結合。學校開展的社區志愿者涵蓋了社會工作、電子信息工程、視覺傳達設計、播音主持、舞蹈表演、漢語言文學等多個學科專業的學生,兼顧志愿者多專業優勢,利用“社工+志愿者”模式,將大學生的專業特長與社區實際需求緊密對接,培育多元化特色服務項目。通過這些方法的運用,不僅可以使得志愿服務更深具深度、廣度、精度,同時,學生志愿服務的過程既是能力“輸出”,也兼顧能力“輸入”,從而增強志愿行為的內生動力。

(二)大學生開展社區志愿服務的不足

1.志愿者隊伍流動性較大

參與社區志愿服務的大學生主要來源于高校社團、學生會,大學生志愿者首要身份是學生,即使建立了志愿者準入和退出機制,當一部分志愿者熱情褪去,或由于自身或其他原因無法繼續參與時,原來的工作就會轉至他人或是放棄,使得志愿者的人員更新較快,很多活動淺嘗輒止,缺乏長效性,難免帶來服務工作的銜接問題。對于社區的長期服務對象而言,志愿者流動性太大顯然不利于志愿服務的開展。

2.品牌發展意識不強

品牌化的志愿服務項目具有管理的嚴密性、運作的高效性,使志愿服務項目效能更加突出,志愿服務文化更加凸顯。與品牌意識相比,大學生在開展社區志愿服務時,往往更關注參與者的規模和活動聲勢,沒有具備成熟的品牌思維,就使得活動內容缺乏一定創新性、時代感和吸引力,難以引起大學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在設計和實施志愿服務項目時,因服務對象較為單一,從而限制了志愿服務的受益面;在安排志愿服務人員時,將學生黨員和學生干部作為服務主體,從而影響到普通學生和一般群眾參與到品牌建設中來,致使實踐育人活動的力度、深度和廣度普遍不夠。

3.專業化水平仍需提高

當前高校志愿服務項目多依托學生社團開展,社團指導教師一般由輔導員或教師擔任。一方面,指導教師隊伍配備不足,1名指導教師往往身兼數職且難以指導社團的多個項目;另一方面,對指導教師的激勵措施不到位,導致社團指導教師或項目導師積極性不足,對項目指導不到位,難以保證項目專業化水平。從項目立項、項目實施、到項目督導以及最后的項目結項,往往需要師生多次溝通和反復修改,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常見的年度社團“優秀指導教師”激勵力度和效果有限,因此,此環節缺乏強有力的針對指導教師的激勵措施以提升社區志愿服務項目的專業化水平。

4.支持體系尚未形成

目前,在國家層面還沒有專門機構負責統籌大學生社區志愿服務工作,2005年中國社會工作者協會頒布了《中國社區志愿者注冊管理辦法》,明確了社區志愿者在招募和注冊、管理和培訓、評估與表彰等方面的具體要求;2013年民政部印發《中國社會服務志愿者隊伍建設指導綱要(2013-2020年)》,對社會服務志愿者隊伍的建設和發展提出總體目標,明確了主要任務,給出了具體保障措施。但總體來看,高校、社會、社區管理部門對開展社區志愿服務的制度保障體系和輿論支持體系尚未形成。

三、高校開展社區志愿服務的策略

(一)創新服務形式,打造項目品牌

志愿服務項目若要能夠獲得長足發展,需要用品牌化意識對現有的志愿服務資源進行整合、優化、打包。一是以品牌化的思維去培育并發展現有的志愿服務項目,不斷拓寬服務領域,引導大學生依托自身掌握的專業知識,建立專業性的志愿者服務隊,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提升服務層次與質量,集聚品牌效應。二是需要結合地方實際特點,設計接地氣的項目,有針對性地開展符合社區居民所需的活動,實現志愿服務項目和社區居民需求的供需對稱,努力做到志愿服務內容和社區需求的無縫隙對接。

(二)完善組織管理機制,提升專業化水平

第一,建立科學合理的考評、激勵機制。項目化管理的關鍵在于建立考評、激勵機制。因此,需要制定規范的評價標準和考評方法,考核依據應包含基礎考核和評價考核,基礎考核指標如服務時間、服務項目的數量、服務內容完成情況,評價考核為服務對象評價、社區負責人評價、志愿服務組織評價等方面。通過這些考核,可以對志愿者的行為偏差及時提醒并給予改進建議。同時,將志愿服務工作的成績納入推優、評優、入黨等考評體系。

第二,完善大學生志愿服務經費保障機制。充足的經費保障是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取得預期效果的前提,也是志愿服務穩定化的基礎。志愿服務組織可以通過申請項目的方式自籌資金,此外,高??梢砸M社會資金,成立志愿服務專項資金,切實保障志愿服務活動有序開展。相應的,高校需要建立志愿服務活動經費管理機制,做到合理管理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經費,確保每筆資金都能合理利用,實現資金使用過程透明化,維護高校志愿者的良好形象,以便更廣泛地爭取社會的認同與支持。

(三)統籌謀劃,爭取多方支持

高校志愿者組織在物力、財力和社會經驗儲備方面的不足和專業知識方面的欠缺使得大學生社區志愿服務需要社會力量的支持。

一是要完善相關法律,推進制度建設。健全的志愿服務法制政策應該包括詳細且明確的法律法規,明確權責,用政策法規保障大學生社區志愿服務順利開展。同時,政府相關部門應對高校志愿者參與社區服務工作給予足夠的指導與支持,全面配合社區志愿服務工作的開展,統籌規劃地方社會事業與社區志愿服務事業的發展,實現二者的有效結合。

二是應積極尋求社會各界的支持。借助大眾媒體的力量,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提高社區志愿服務的社會影響力。

三是要獲得社區居民和社區管理層的支持。社區居民是志愿服務的受眾,他們的支持是志愿服務有效開展的前提,社區管理層最能全面把握社區的需求及資源,能更好地統籌和調配資源。

第四,要爭取高校管理部門和專業教師的支持。高校管理部門為大學生志愿服務提供制度保障,專業教師的理論和技術支持能提高志愿者的能力儲備和專業素養。在多維度支持下,大學生社區志愿服務的層次和水平必將得到大幅度提升。

參考文獻:

[1]田麗娜,大學生社區志愿服務長效機制初探[J]. 思想教育研究,2009,( S2):103 - 106.

[2]陳東,淺論美國志愿服務經驗及其借鑒價[J].廣東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6,20(64):3-7

[3]丁元竹,我國志愿服務的發展現狀與問題[J].中國志愿服務與福利論壇,2003(1).

課題項目:

文章為山東青年政治學院2019年度《志愿者參與防艾的發展與實踐研究》橫向課題(項目編號:HXKT19028)階段性成果;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王正坤輔導員工作室”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實踐育人
實踐育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必由之路
以“耕讀會”為依托探索實踐育人新思路
基于實踐育人理念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路徑探究
共青團在地方高校第二課堂建設中的作用分析
研究生實踐育人工作的思考和探索
高校新生入學教育工作的改革與創新
搭建實踐育人平臺,構建大學生黨員服務社會長效機制
高校共青團“四維一體”實踐育人體系的研究與建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