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幼教扶貧的路徑構建

2020-07-06 01:05黃利紅
青年生活 2020年16期
關鍵詞:攻堅構建

黃利紅

摘要:教育落后是貧困地區難以擺脫貧困的重要原因,最終教育落后、貧困和資源外流形成惡性循環,打破這種惡性循環需要在幼兒教育這個最難最痛處下手,最難是因為其改善涉及多方參與主體,唯有形成合力,最終才能改善幼兒教育成效,其成效已經不表現為融入當今教育體系,而是著眼未來,通過創新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最痛是因為其制約幼兒一生的發展,影響其后續接受教育服務的能力,進而降低其社會價值的創造。

關鍵詞:幼教扶貧;攻堅;路徑;構建

一、研究的背景與問題的提出

2018年1月,教育部和國務院扶貧辦聯合發布了《深度貧困地區教育脫貧攻堅實施方案(2018-2020年)》,指出,到2020年,“三區三州”①等深度貧困地區教育總體發展水平顯著提升,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脫貧攻堅的能力顯著增強。在實現工作目標過程中,實施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②,實施“幼有所育”計劃,通過發展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等形式大力發展學前教育是其重要內容。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確保到2020年在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做到脫真貧、真脫貧。這是黨中央對脫貧攻堅的最新要求。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教育落后是貧困地區最沉痛的原因,最終形成貧困-資源外流-教育落后的惡性循環,幼兒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中投資收益最高的環節,研究貧困地區學前教育現狀,探索幼兒教育創新,不僅是教育扶貧的內在要求,也是建立扶貧長效機制的應有之義。幼教扶貧創新,亦能夠為我國教育體制改革帶來新思考。

二、幼教扶貧:扶貧向扶智和扶志轉化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持扶貧格局,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扶智與扶志都需要通過教育來實現,幼兒教育投資雖然不能馬上取得當期回報,但未來收益巨大,幼教扶貧能夠極大改善貧困地區幼兒父母在脫貧過程中扶志與扶智的效果,營造積極向上的社會風氣,為貧困地區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儲備本土專業人才。

(一)從著眼有形到關注無形的以人為本

扶貧攻堅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一般會強調組織部門和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扶貧管理部門和黨員干部在扶貧攻堅過程中只是外因,扶貧攻堅最終取得成效還要領先當地群眾的自身的力量,即內因。從扶貧轉向扶智和扶志即說明我們對扶貧攻堅認識和實踐的不斷全面。改革開放四十年,區域經濟發展差異仍然普遍存在,尤其是貧困落后地區與沿海發達地區的差異是持續加大的,先是資金外流,隨后是人員外流,貧困地區“386199部隊”現象②日益明顯,扶貧攻堅更多要依靠留住和發揮當地具有較高知識文化的青年勞動力。

人是理性動物,貧困地區青年勞動力選擇外出打工是基于自身利益權衡,扶貧攻堅發揮青年勞動力主力軍作用,需要讓基于自身角度,調整其收益結構,進而改變其行為。貧困地區幼兒教育創新即是影響青年勞動力行為的重要因素,也是改變貧困地區社會結構的長期變量。幼教扶貧創新是最新科技應用于教育場景的練兵場,是為貧困地區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必由之路,也是獲取未來巨大經濟和社會收益的天使投資。

(二)從單向到雙向的城鄉統籌協調發展

改革開放過程中,農村支持中國城市化進程,貢獻了人力、物力和財力,為中國城市化進程提供了堅實的保障。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逐步推進,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隨著經濟發展由數量向質量轉變,加之社會由工業化向信息化轉變,扶貧攻堅更應該突出城鄉統籌發展的雙向性。隨著通訊技術的普及,城鄉間的信息交流變得越來越便捷,在廣大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接收能力最強的就是幼兒,如果不對這些地區的幼兒教育進行改革和創新,未來教育和社會治理的成本將是巨大的且收效甚微。

三、幼教扶貧創新的路徑構建

工業化時代進入信息化時代、國際交流日益加深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些都是幼教扶貧創新的時代背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幼兒教育扶貧創新要著眼未來、腳踏實地,幼教扶貧創新的路徑需要通過“三環節兩支撐”實現內容與形式的統一,“三環節”即資源匯集-創新實踐-示范引領三個環節,“兩支撐”即幼教扶貧創新轉化平臺建設和技術應用與文化傳承建設。

(一)統籌協調,匯聚各方力量搭建平臺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幼兒教育的投入不僅體現在教育落實平臺的搭建,幼兒教育研究平臺的完善,還體現在研究平臺與落實平臺的統籌協調。幼教扶貧領域的文件更多的是強調教育落實平臺,諸如師資水平、教學內容等,貧困地區幼兒教育管理部門需要做好教育成果的轉化平臺,根據現實情況,將幼兒教育成果轉化為反映不同教育思想的幼兒教育實施方案,在實施過程中實現持續迭代,幼教扶貧創新轉化平臺應當注重資源匯集-創新實踐-示范引領三個節點的構建。

幼教扶貧創新轉化平臺要將政府的扶貧文件精神、國內外先進的幼兒教育經驗、企業與社會組織參與幼教扶貧意愿和當地幼教發展需求進行匹配梳理,通過與外界溝通交流完善資源匯集機制;創新實踐節點建議以項目推進為突破口,實現貧困地區幼兒教育的跨越式發展,在項目推進過程中,提升幼兒教育師資和管理部門的實踐水平;示范引領節點主要是樹立幼兒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宗旨,突出幼兒教育地域特色,幼教扶貧創新轉化平臺在學習國內外先進經驗過程中要保持自身獨立性。

(二)技術引領,文化孕育未來變革種子

通訊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普及為貧困地區幼兒教育在技術應用方面發揮后發優勢提供了可能,從長期而言,技術只是實現幼兒教育目的的手段,文化才是孕育未來幼兒人生軌跡變革的種子,工業時代人才培養模式已經不能適應信息時代的人才需求,教育系統變革應當為貧困地區幼兒教育留下更多的希望,讓崇尚傳統、放眼世界和注重技術更多的融入幼教扶貧創新的初心之中。

注釋:

①三區是指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區;“三州”是指甘肅的臨夏州、四川的涼山州和云南的怒江州。

②在中國城市化進程中,農村青壯勞動力進城務工數量持續增加,廣大農村留守的婦女、兒童和老人作為特殊群眾,被稱為“386199部隊”。

參考文獻:

[1]代蕊華,于璇.教育精準扶貧:困境與治理路徑[J].教育發展研究,2017,37(07):9-15+30.

[2]李興洲.公平正義:教育扶貧的價值追求[J].教育研究,2017,38(03):31-37.

[3]曾天山.以新理念新機制精準提升教育扶貧成效——以教育部滇西扶貧實踐為例[J].教育研究,2016,37(12):35-42.

[4]王嘉毅,封清云,張金.教育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J].教育研究,2016,37(07):12-21.

[5]劉軍豪,許鋒華.教育扶貧:從“扶教育之貧”到“依靠教育扶貧”[J].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16(02):44-53.

猜你喜歡
攻堅構建
吉安市脫貧攻堅圖片展
打贏脫貧攻堅戰
攻堅脫貧
動車組檢修基地與動車檢修分析
環境生態類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構建游戲課堂加強體育快樂教學的探究
共情教學模式在科學課堂的構建與實施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