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保護視域下的池州儺戲研究

2020-07-06 01:05周娜
青年生活 2020年16期
關鍵詞:文化遺產

周娜

摘要:傳池州儺戲是國家級非產。本項目從傳播學視域出發,通過歷史文獻法、 田野調查法和訪談法,考察池州健戲的表演方式演出圓目、嵋法唱腔、面具道具、服要:飾砌末及其文化空間,收集整理大量文獻、口述史和現場影像資料,為池州催戲的傳承保護提供合理性建議,并從文化研究,文化自覺創新改造、合理傳插等多種途徑,臺理建構池州健戲的傳承路徑。本項目有助于弘揚傳統文化、確立文化自信,為傳統戲曲的傳承創新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池州儺戲;傳播與創新;文化遺產

一、前言

池州儺戲作為一種民間儺(或稱鄉人儺),是中國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流行于安徽池州的田野鄉間,具有深厚的池州地方特色,并且深受徽州儒家文化、九華山佛教文化、道家文化的影響,由此形成了具有濃厚的皖南地域特色的池州儺戲。

二、池州儺戲的起始淵源、歷史沿革

(一)起始淵源

池州儺戲賴以生存的農耕社會文化土壤、樸素的 宇宙觀、巫儺之術內含的鬼神崇拜、口傳心授的宗族傳承等在現代社會被逐漸改變 乃至消解?,F代性對于傳統文化而言有利有害,一方面高科技強化著不同文化,將它的獨特性立體凸顯,另一方面也挑戰著它的文化根基,因而在時代背景下,剖析 池州儺戲作為傳統文化代表與當代媒介文化的連接與斷裂很有必要,為池州儺戲的 傳承發展找出科學正確的路徑。

(二)歷史沿革

被譽為“戲曲活化石”的池州儺戲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戲曲種類,由于其蘊含著 豐富的歷史資料和人文價值,因此對其起源的考古則是學者一直以來關注的重點。 學界普遍認為,中國儺誕生于遠古時期的自然崇拜,而池州儺戲的成型大致是明代。

三、池州儺戲的藝術特色、文化價值、審美價值

(一).藝術特色

儺事活動盛大而隆重,幾乎舉全村之力,各姓氏宗族傾力傳承。僅在梅街鎮劉 街居委會,25個村民小組中就有17個村民小組有儺戲會,被稱為“儺窩子”。除了儺 神會的成員搬演儺戲,年首、執事人、樂隊、地馬隊等各司其職,各宗族男童也要 托舉各具意義的彩旗加入到儺事活動之中,外村賓客也受到禮遇,尤其是近些年來, 學者專家、攝影愛好者、游客等也表現出對池州儺戲的尊重和濃厚興趣,紛紛加入 到這場盛大的活動中?!皠㈣尨|汪夾板,南邊的旗幟蕩里的傘,山里山外光吶喊, 宋村黃家墊腳板,鄭村人探頭看,汪村人罵他好大膽!”,這是一句流傳于儺鄉的 古i彥語,意思是各姓氏宗族在朝廟時表現的舞龍燈、舞五色傘、舞彩旗、敲鑼打鼓、 夾板、吶喊等形式,這句俗語就能將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鮮活生動地展現在眼前。 固化的一年一度的儺事,成為一個民間節日、一種民俗活動、一次村落狂歡,不僅 達到了請神尊袓、消災祈福、心靈慰藉的作用,更是凝聚宗族、身份構建、消閑娛樂的重要活動。

(二)文化價值

池州儺戲是以宗族為單位,在固定的日期和時間里,以祭祀儀式和搬演儺戲為 表演內容,以佩戴木制彩繪面具、簡單重復的舞蹈動作、大段敘事性唱詞為表演特 征,通過娛人娛神的熱鬧方式傳達著請神祭袓和驅邪納福的淳樸心愿。它的演出道 具儺面具成為神靈的象征,劇本臺詞中蘊含著祈求豐收和順的心愿,數字符號中隱 藏著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念,盛大的儺事活動更是成為全民狂歡的大聚會。它匯聚著 古樸淳厚的鄉土特性,也交融著儒、佛、道、巫的的多元性,因此這種古老神秘的 戲劇形式具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

(三)審美價值

池州儺戲作為一種民間祭祀性戲曲表演活動,它以戴面具為表演形式和文化特 色,所以很多學者將研究重點聚焦于面具研究。面具作為儺神的載體,被認為“面 具系統是山民向神靈諛媚和懾懼于神的二重心理機制的文化聚焦”氣金龍從面具歷 史追溯、屬性分類、雕刻記憶、造型藝術等方面追尋池州儺面具的審美欣賞價值@, 其碩士論文較有新意,著眼于利用現代傳承模式對貴池攤面具的延續,從數字化圖 形設計的研發、拓展與應用的角度促進池州儺面具的繼承與保護汪勝水、石雁則 將池州儺戲面具視為人神交接的實物符號、造型藝術及藝術的代言體、樸野斑斕——巫楚文化類型的一種重要表現形態檀雨桐的碩士論文《池州儺戲面具文化研究》以貴池梅街鎮的面具為例全面地梳理了池州儺戲的面具文化,從其制作工藝、 美學特征、文化功能、應用與發展思考等角度論述了儺面具的宗族認同、神靈象征、 強化象征的功能。

四、池州儺戲的傳承現狀

池州儺戲作為一種傳統文化,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功能,國內外 專家學者對于池州儺戲的研究重心集中于此,學界基本認同池州儺戲體現著原始宗 教寄托、遠古文化積淀、宗族倫理觀念等文化內涵?!对诩倜娴谋澈蟆不召F池 儺文化研宄》對池州儺文化從宏觀考察和微觀探析兩個方面入手,重點分析了貴池 山民跳儺的文化心態以及儺文化中的倫理觀念等,認為其中蘊含著對于動物、鬼神、 袓先、生殖、巫術的崇拜,也反映了一種微觀的封建宗法社會。王義彬在其博士論 文中,參照一些社會學理論得出結論,儺戲是一種泛宗教的民間信仰體系, 是民眾在現實生活中的精神寄托。氣曲六乙則將視野至于整個民族乃至亞洲文化圈, 善于運用對比研究,對研究主體從起源、主體、哲學、神話、儀式等方面進行比較 研究,從而總結儺文化的特征和“追儺”的影響。

此外,來自日本、美國、德國、新加坡、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眾多學者曾多次前 往安徽池州進行實地調研,并對儺戲研究產生濃厚的興趣。其中,中國與日本、韓 國同屬東亞文化圈,同根同源,并且具有類似的文化因子,因而日韓的學者對于儺 文化的研究較多。其內容主要是從儺戲祭祀和面具透析中國的內核文化,對兩國傳 統文化進行比較研究,并分析中國戲劇文化對其本國文化的影響。日本對于中國古 戲曲的研究較早,其中日本著名的漢學家田仲一成作為日本學界權威人物,善于從 民俗的角度對戲劇進行研宄,并且在90年代實地考察過池州儺戲,其著作《古典南 戲研究:鄉村、宗族、市場之中的劇本變異》《中國戲劇史》《中國祭祀戲劇研究》 建立起獨特的戲劇和戲劇史研究框架。學者廣田律子針對儺文化撰寫了十余篇資料 翔實的調查報告,其代表作《鬼之來路一中國的假面與祭儀》《中國少數民族的假 面劇》,論述了儺文化的發展歷程,并描述了含有鬼神形象的祭祀戲劇、民間信仰 的表現形態,尋找日中鬼神比較研宄的線索。此外,日本學者諏訪春雄《日本的祭 祀與藝能:取自亞洲的角度》、德國學者布萊希特作品《陌生化與中國戲劇》、德 國學者德國儒道夫·布朗德爾的《安徽貴池劉街鄉姚姓家族永興大社的儺及其社會心 理學功能》、布朗德爾與王兆乾合作出版的《NUO》(德文版安徽貴池儺)都對本文的撰寫有一定的借鑒價值和指導意義。

五、池州儺戲的傳承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5年,國務院將池州儺戲被列入“國家首批非遺名錄”。池州儺戲是一種古 老的漢族戲曲劇種,被譽為戲曲活化石,并被中國儺戲研究會副會長王兆乾先生稱 為“古文化的層疊積淀”。作為我國當下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古代戲曲之一, 它所蘊含的原始自然崇拜,可以幫助現代人透視遠古文明,理解袓先生活的軌跡和 心理;巫、儒、道、佛文化的交融,呈現出文化自身的包容性,折射儺文化的多元 內核;世代沿襲帶來的穩定性,原汁原味地傳遞古樸淳厚的魅力。由此作為一個出發點可以推 測中華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歷史進程。儺戲中可以看出民謠習語、南戲、宋劇、 目連戲等戲劇形式對其影響,其對黃梅戲、地方廟會等的影響。儺儀可以看出面具、 道具、服飾、祭祀空間、宗族思想等細節化的宗教儀式性戲劇。

六、結語

發揚池州地區的地方特色,開發池州儺戲的旅游資源和文化資源,成為建設池州儺文化的生產性保護或者設立池州儺戲生態保護區的堅實后盾。

參考文獻:

[1]檀雨桐.池州儺戲面具文化研究-以池州市貴池區梅街鎮的儺戲面具為例[D]合肥:安徽大學,2014.

[2]王義彬.池州儺戲藝術以及文化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4.

[3]楊冰.池州儺變遷的人類學考察[D]合肥:安徽大學,2013.

基金項目:

本文屬傳播學視域下池州儺戲的傳承與創新研究(編號:201910378304)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文化遺產
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價值體系研究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遺產日
Task 3
Task 4
論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化”傳承
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若干思考
關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問題的思考
Tough Nut to Crack
文化遺產與我們的生活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中國名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