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建設下中國企業在泰國的SWOT分析

2020-07-06 01:05劉玉龍李筱暄
青年生活 2020年16期
關鍵詞:中泰泰國一帶

劉玉龍 李筱暄

摘要:中國為了深入推進改革開放,承擔國際責任,應對外部挑戰,將“一帶一路”作為促進中國提升全方位對外開放水平的重要戰略部署。本文基于此背景,從自然環境、政治環境、社會文化環境、中泰經貿關系及合作現狀等方面入手,研究影響中國企業在泰國發展的各方面因素,使用SWOT分析法對中國企業入駐泰國的可能性和可行性進行了分析,并以此提出中國企業在泰國發展的可參考戰略。

引言[1]

中國和泰國的經濟關系源遠流長,冷戰前雙方就時有規模不大的接觸,冷戰結束后,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化的基礎上,中泰的經濟關系發展迅速。從投資環境的角度,泰國的競爭優勢明顯:社會總體較穩定,對華友好,良好的經濟增長前景,較大的市場潛力等[2]。

S“一帶一路”建設下中國企業在泰國的優勢分析

地理位置及交通優勢

泰國位于亞洲中南半島中部,位處東南亞地理中心,與中國鄰近,交通和業務往來便捷。且泰國國內的公路網覆蓋全國城鄉各地,正在建設中的中泰鐵路都將有效提高兩國的互聯互通水平。

兩國間的公路、鐵路、航運、航空、管道、空間綜合信息網絡的建設,將會給在泰投資的中企在交通運輸上帶來巨大優勢。

政治、外交政策支持性

近年來兩國政治互信不斷加深,兩國高層保持密切交往,并在經貿領域簽署了多項政府間協議,泰國也積極表態希望同“一帶一路”倡議對接,為中資企業在泰國發展帶來新的歷史機遇[3]。

中泰兩國在經貿領域的長期友好政治交往,形成了良好的經貿政治環境,為在泰發展的中國企業提供堅實的政治支持與保障。

W“一帶一路”建設下中國企業在泰國的劣勢分析

品牌競爭力不足

中國企業在進行傳統行業(如制造業)的海外投資時,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市場對品牌的認同感難以超越成名已久的歐美、日本品牌。時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的推廣力度不夠,導致海外企業和消費者對中國企業了解不足,這也對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的品牌競爭力產生了不利影響。

參與全全球化競爭經驗不足

不同于英國早在19世紀中后期即開始進行海外市場拓展,中國企業進駐海外市場多是在近30年間,時間較短,導致其參與全球化競爭經驗不足。融入世界全球化體系后,中國企業制度的不健全和開拓市場的經驗不足,會是其發展的一大限制。

O“一帶一路”建設下中國企業在泰國的機遇分析

兩國經濟實力的持續增強為經濟發展提供物質基礎

泰國自有計劃地發展國民經濟政策以來,取得了可喜的巨大成就。而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保持高速發展,同時在科技教育民生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對外貿易額已于2010上升到全球第二位。

隨著兩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豐厚的資本將為中國企業在泰國的長足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T“一帶一路”建設下中國企業在泰國的威脅分析

經濟威脅因素

經濟互補性是兩個國家開展經貿合作的基礎條件。中泰兩國的雙邊貿易雖然增長迅速,但由于中泰兩國的技術水平和產業結構趨同,產品檔次類似,導致雙方在商品貿易方面的互補性并不明顯,在某些領域兩國的競爭性甚至會大于互補性。這樣的競爭關系會威脅一些中國企業在泰的發展。

“S”和“T”得出的可行性建議

密切與當地居民的關系

中泰兩國在文化方面的巨大差異會使得中國企業在泰的經濟活動面臨重重困難。而在泰國又有龐大的華人網絡。為解決文化和制度方面存在的差異問題,應充分發揮華人網絡的優勢,處理好與泰國當地居民的關系。同時工作人員應尊重當地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積極參與社區活動,拉近與當地居民的距離。

“S”和“O”得出的可行性建議

利用大國資源促進經濟技術合作

中國市場的巨大體量和豐富的資源,將成為企業對泰發展的有力支撐點。中國企業在泰國投資時,不光要關注泰國市場動向,也要積極調動國內可以利用的資源,關注中國政府對外投企業的優惠政策,發掘國內市場的潛能,將兩方市場進行有機聯系,拓寬自身的貿易發展方向。

通過區域合作共享企業管理經驗

中國企業應利用好區域合作這一平臺,將自身成熟的內部運行機制和管理經驗與泰國企業進行交流共享,共同提升雙方企業的管理水平,增進企業間的友誼,在進行經濟貿易合作時企業間相似的管理模式也會更有助于雙方的合作。

由“W”和“T”得出的可行性建議

提升企業科技水平

制約企業發展的一大因素是企業的科技水平較低,企業無法做到真正獨立自主。中泰兩國企業目前多從事勞動密集型產業,科學技術發展緩慢,中方企業如果進行企業轉型升級,大力自主研發技術,以高技術進駐泰國市場。不僅會擺脫受制于人的尷尬局面,同時也會為泰國市場帶來科技力量,改善泰國企業在科技層面發展緩慢的局面,緩解經濟互補性不足的問題。

由“W”和“O”得出的可行性建議

利用區域合作宣傳企業

企業如果可以利用區域合作這一機遇,與主管經濟勞務和就業的官員保持溝通。這將會大大加速企業打造品牌的速度,以彌補中國企業進入市場時間過短,知名度不如日本,歐美企業的劣勢,有助于泰國當地消費者和泰國企業了解中國品牌,提升中國企業的品牌競爭力。

關注外交政策,明確投資方向

為了改善中國企業在泰國投資隨意性強,投資戰略不明確的現狀。中國企業應多關注中泰兩國之間的經貿外交政策及外資優惠政策,將企業自身的投資戰略與政策相結合,明確并隨著政策及時調整自身發展方向。拒絕盲目投資。

結語

一帶一路建設的主體是企業,總體來看是機遇大于挑戰,優勢多于劣勢。企業關鍵是要強化自身的國際化運行能力,提升自身的學習適應能力和利用資源的能力。

一帶一路的建設需要的是中國企業的群體崛起,需要的是雙方的經濟互黏,真正地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格局。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中國企業在泰國拓寬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模式,推進中泰企業合作邁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 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陳積敏,高惺惟著.-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6.3.

[2]中國和大陸東南亞國家經濟關系研究/盧光盛著.-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3.

[3]“一帶一路”大數據報告.2018/國家信息中心“一帶一路”大數據中心著.—北京:商務印書館,2018.

[4] 張文雷. 跨國經營與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研究[D].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2006.

[5] 林澤峰. 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優劣勢比較[J]. 中國外資, 2003(5):56-57.

猜你喜歡
中泰泰國一帶
中泰義務教育母語教材比較略論
中泰民族傳統體育人才培養現狀與途徑研究
“一帶一路”:大美友邦
重慶在“一帶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慶與“一帶一路”的緣分
新年游泰國
去泰國啦
我的泰國之旅
中國省份雙邊貿易研究及其對泰中貿易發展的政策含義:引力模型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