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律師退庭行為下的律師職業倫理問題

2020-07-06 09:51陳雨珊
青年生活 2020年16期
關鍵詞:委托人庭審被告人

陳雨珊

律師退庭行為一般是指律師在庭審過程中退出法庭的行為,近年來,出現了多起律師退庭的案件,2015年1月4日,在惠州市中級人民公開審理黃萍等15名被告人涉嫌非法采礦等罪一案時,出現了被告人的幾名律師集體退庭的情況,理由是法院對于非法證據的排除、申請證人出庭和回避的請求都予以拒絕。[1]2017 年杭州保姆縱火案,被告人的律師黨琳山在法院階段閱卷后向杭州中院提交了對被告人進行精神鑒定等三份申請。而在庭前會議中,法庭在征求公訴人意見后對以上申請全部不予準許,且沒有任何諸如可以申請復議或者其他的救濟措施。

我們知道,根據律師職業倫理和《律師執業行為規范》,[2]律師有維護當事人合法權利,完成委托人代理事項等義務,如果一個律師在接受了委托人的委托為其辯護時選擇退出法庭,根據上述案件實踐的情況來看,法院一般會認定該種行為屬于拒絕辯護,而根據《律師法》第32條,“律師接受委托后,無正當理由的,不得拒絕辯護或者代理”,那么律師退庭的行為是否屬于一種違反律師職業倫理的行為呢?

律師職業倫理是法律職業倫理體系中的一部分,即對律師從事法律活動的職業行為進行道德上的考量,主要指的是律師從業需要遵守的規則與道德準則,如國家法律規定中對于律師從業的規制,以及一些從業慣例、禮儀禮節等內容。

支持律師退庭行為屬于違反律師職業倫理道德的觀點中,主要就律師退庭后訴訟過程無法進行而進行批判,其觀點認為:律師辯護的作用之一是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當庭撒手而去,無人來為被告繼續辯護,被告程序性權利因律師退庭徹底被損害,接下來,沒有律師辯護的庭審過程,極有可能影響法庭的實體審判和判決結果,“是一種自私的行為”。[3]退庭直接影響被告的辯護權,是對委托辯護契約的違背;且這種“不合作”不利于修復法官與律師關系,本質上是以一種違反程序的方式捍衛程序公正,本身也是不正義的。還有人認為 “未經法庭許可擅自退庭是種失職,而非一種律師權利的表現。如果律師的權利受到侵害,原則上可以向律協反映,向同級、上一級檢察院控告和申訴,也可以當庭提出異議,如果法官不允許律師的請求,可申請復議,如復議后法官仍然不同意,這時必須尊重法院的決定,可以把異議要求法庭記錄下來,在庭后向同級檢察院去申訴、控告,或者把當庭記錄下來的異議作為將來上訴的理由?!盵4]

而筆者認為,律師退庭行為的深層次原因,歸結于法庭中法官與律師的關系問題。我國在大陸法系的影響下,實行的是法院職權主義,在這種模式下,法官在法庭中占主導地位,積極主動地主持、干預著庭審的每一個環節,而這種干預有可能是違法的,而且,法官在庭審干預時有時候會過度操縱和控制訴訟程序的進行,原本控辯審三角關系容易失去平衡,律師既要與控方對抗,也有可能與法官對抗。前者合理合法,而后者則是我國當前訴訟模式的弊端之一。要解決律師退庭問題,前提是處理好律師在法庭中的地位問題。在一些傳統觀念的影響下,我國律師和司法系統雖然是同一個職業體,但相互之間缺少尊重和溝通。因此要處理好律師退庭的關系,律師和司法系統之間應當增進交流,相互尊重,尤其是司法系統一方應當尊重律師這個職業,法官在審判過程中要充分保障律師行使自己的合法權利。

在我國關于律師職業倫理的法條中,不難發現律師與當事人的關系問題是被提及最多的條文,如根據我國《律師法》第2條的規定,律師是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人員,《律師執業行為規范》中也有與律師與委托人關系相應的條文。究其原因,首先,在律師的工作中提供法律服務,擔任訴訟代理人等都是為了維護委托人的利益。其次,在法條中也不斷提到律師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為當事人在指定的時間內辦理相關事項,且要為當事人的隱私等信息進行保密。因此,在我國,判斷律師退庭行為是否違反職業倫理應當重點就其與委托人之間的關系進行討論。

在已經發生的各種律師主動退庭案件中,律師退庭的本意都是更好的維護委托人的權益,防止受到法院的不公正審判,其對立的是法院和法官,而不是委托人,對于委托人而言,律師的這種行為中止了庭審,使得自己有著更充分的時間準備,應當是一件對自己有利的事情。律師退庭行為的態度并不是對委托人的一種失職,反而是盡職盡責的表現。而反對的觀點認為律師退庭是一種“自私”的行為,顯然是站在法院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律師退庭確實增加了法院在審理中的程序,但是對于保障委托人權益的角度來看,律師反而是一種“無私”的行為,因為律師退庭保護的是當事人的權利,而律師所要承受的后果是被法院禁止參加下一次的庭審甚至通過律協剝奪該律師的執業資格。近來,出現了法院對律師行為進行評判的事件,福州中院在致函省司法廳的文件中稱:在該院審理的某起副部級國企高管受賄專案中,司法廳指派的兩名辯護律師“始終盡職盡責,依法理性辯護職責,同時還能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充分發揮橋梁作用配合審判機關做好被告人的溝通工作,對專案公正高效穩妥審結進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尤其是姚某某律師,多次耐心做好被告人的思想工作,使被告人當庭認罪、悔罪,最終服從法院判決,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5]試想,如果律師對法官言聽計從,即使法官做出違反法律的行為也不做出任何表示,最后法院做出不公正的判決,律師是否又遵守了律師職業倫理呢?

最后,律師退庭也實屬無奈之舉,認為律師退庭屬于失職行為的觀點提出,律師可以通過庭后向律協反映,向同級、上一級檢察院控告和申訴,申請復議等,這種手段看似合理,但是在庭審中對于委托人的權利就無法保護。在我國,庭審中法官占主導地位,如果法官作出了不公平的判決或者違法行為,在庭審中并沒有很好的手段加以制約,因此,在庭審過程中,審判的質量完全取決于法官的個人水平。因此,筆者認為律師退庭行為是當前無法對法官進行制約的一種無奈之舉,并非一種失職行為,不是違反律師職業倫理的行為。

參考文獻:

[1]參見https://news.sina.cn/gn/2015-01-12/detail-iavxeafr9846964.dhtml?from=mbaidu&stun=.

[2]第七條 律師應當誠實守信、勤勉盡責,依據事實和法律,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

[3]參見 http://blog.voc.com.cn/blog_showone_type_blog_id_915570_p_1.html.

[4]參見傅達林,《律師集體退庭為何不應提倡》,《檢查日報》2015 年第 7 期.

[5]參見 http://m.sohu.com/a/256656076_99960491.

猜你喜歡
委托人庭審被告人
找到那間格格不入的房間
旁聽庭審
委托人介入權的制度困局與破解
被告人吳某某等12人詐騙一案
人民法院庭審須全程錄音錄像
論被告人的自主性辯護權
穆巴拉克庭審辯護開始
監督、忠誠和代理人的選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