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姜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的研究探討

2020-07-09 22:18林燕濱鄭小紅游文康藍文香
昆明醫科大學報 2020年2期
關鍵詞:干姜藥理作用化學成分

林燕濱 鄭小紅 游文康 藍文香

摘要:干姜為常用的食藥兩用的材料,生活中對其運用廣泛。干姜以揮發油和姜辣素為主要成分,具有解熱鎮痛、抑菌抗炎、抗氧化、抗腫瘤、抗暈動癥、促進血液循環等藥理作用。本文通過有關干姜文獻查閱綜述,對其臨床藥用及生活食用進行探討,旨在為臨床運用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干姜;化學成分;藥理作用;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R4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2-076-02

引言

干姜(ZingiberisRhizoma)學名源自姜科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Rose.)的干燥根莖,為我國中藥名,又名白姜、均姜。常冬季采挖,除去根須和根部泥沙,曬干或者經過低溫干燥后使用,或于其鮮時切片曬干,成為"干姜片"。干姜化學成分以揮發成分和姜辣素類成分為主,其性熱,氣香,味辛;歸經脾、胃、心、肺、腎經; 干姜具有燥濕健脾、潤肺化飲、溫中散寒等優良功效。主治惡寒嘔吐泄瀉,脘腹冷痛,肢冷脈微,陰虛及血熱妄行者尤忌服。本文就國內外相關研究結果進行綜述,以利于干姜的進一步研究利用。

1.化學成分

1.1揮發成分

干姜以揮發油為主要成分,富含萜類物質,濃香四溢。主要包含 α - 姜烯( 28. 49% ) 及反 - β - 金合歡 烯( 11. 31% )

1.2辛辣成分

姜辣素是姜屬植物的特征活性物質,在辛辣成分中占絕大多數。對于姜辣素的組成科學研究表明迄今為止已有一百多年,自1969年起分離提出姜酚的結晶體,而后發現其含一系列類似的化合物,如4-姜酚、6-姜酚、8-姜酚、10-姜酚、12-姜酚,其中以6-姜酚含量最高。這些相似化合物均含有C3—羰基和C5—羧基(即β-羧基酮結構),其獨特的結構特點決定著化學性質極其不穩定。比如,在酸性條件下(ph<4.5),6-姜酚經加熱脫水可以產生6-姜烯酚。由此可知,姜辣素為一種混合物,由多種化學物質混合構成。

1.3 其他

除以上揮發性化學成分以外,干姜還含有非揮發性化學成分,如環丁二酸酐、β-谷甾醇、棕櫚酸等[1]。

2.藥理作用

2.1 解熱鎮痛及抗炎

馬曉茜等【2】采取大鼠干酵母致熱法來研究干姜水提物的解熱效果。設有低劑量組、高劑量組以及吲哚美辛組,實驗結果表明,高劑量的干姜水提物(3 g/kg)比低劑量(1 .5 g/ kg)的干姜水提物起效快,。在灌胃給藥 ,干姜水提物對小鼠醋酸扭體實驗和光輻射熱甩尾反應實驗都有明顯的鎮痛作用 , 這也表明干姜對不同刺激所引發的疼痛具有良好的鎮痛作用,對于臨床解熱鎮痛有一定的治療意義。王夢等【3】人研究表明干姜醇的提物不僅對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殼腫脹及醋酸所致的小鼠扭體反應有著良好的抑制作用,并且對傷寒、副傷寒甲乙三聯菌苗所導致的家兔發熱反應存在抑制效果。同時有其他實驗表明,對于組胺所至的毛細血管擴張,干姜提取物可以通過降低組胺等炎癥成分從而改善炎癥反應。

2.2 抗氧化作

李蜀眉等【4】采用正交試驗獲得干姜黃酮類化合物,并通過DPPH法研究干姜黃酮類化合物的清除自由基能力。結果顯示:當溫度為50℃,干姜黃酮類化合物的清除自由基能力達到最強,抑制率為72.78%;當p H =4時,其清除自由基效果達到最優,抑制率為69.15%。干姜黃酮類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大于維生素C。

2.3對消化系統的作用

在現代醫學藥理作用相關書籍中,干姜作為溫里藥的主要代表之一,對于消化系統的作用頗深。在胃的排空、腸的推進以及離體胃腸平滑肌實驗中,干姜起著促進作用;對于幽門結扎型潰瘍、化學損傷性潰瘍、應激性潰瘍、止吐實驗、藥物性腹瀉實驗中,干姜亦有相應作用。幽門螺旋桿菌作為胃腸道常見致病菌,其首治根治率較高,但也存在漏網之魚,此時干姜的作用便得到體現。干姜中的6-姜酚作用于HP 生長所需的酶,從而抑制 HP 的生長以致殺死 HP。相關實驗采取插管引流技術引流膽汁,通過觀察干姜醇對大鼠膽汁分泌的影響,結果發現運用口腔或者十二指腸給藥的方式,可以顯著提高大鼠膽汁的分泌,且維持時間可達幾個小時【5】。

2.4對心血管系統作用

“回陽通脈,溫通心陽”是干姜的主要功效之一,預示著干姜抗缺血缺氧從而達到改善心肺功能的作用。通過實驗觀察干姜水煎液不同劑量組對氣管夾閉窒息法致心臟驟停(CA)-心肺復蘇(CPR)自主循環恢復(ROSC)后造成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流動力學的影響,結果表明姜水煎液低劑量組能明顯降低血清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干姜水煎液高劑量組能明顯升高血清一氧化氮(NO)。通過升高左心室平均動脈壓,加快心率,提高心肌的收縮能力,從而改善大鼠的心功能,緩解心供能不足的狀態【6】。有學者【7】通過培養心腎陽虛證致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給予姜提取物、干姜揮發油配伍治療,結果表明其可能降低了大鼠血漿中的ET、ANP、TNF含量,從而控制RAAS系統,降低該模型大鼠心肌的重構效應。此外,因干姜水提物和揮發油的成分特性,使得其具有調節局部血液循環、預防血栓形成,起到保護損傷部位的作用。

2.5 抗腫瘤

"黃連-干姜"藥常用于臨床,通過實驗研究發現其可能是通過抑制結腸癌細胞系HT29和HCT116細胞中JAK2/STAT3通路關鍵蛋白STAT3的磷酸化,達到抑制結腸癌細胞系HT29和HCT116的增殖,促進結腸癌細胞系HT29和HCT116的凋亡【8】。

2.6抗暈動癥

生活中常有暈車暈船而口服姜片者,抑或是乘車前喝些姜汁水,后唐代孫思邈亦將姜稱作“止嘔圣藥”。當前干姜防治暈動癥的具體機制善未完全明確,根據干姜對胃腸的作用,姜酚可激動膽堿能受體、組胺受體,對胃腸平滑肌起雙向作用,從而減緩暈動病者的消化道癥狀。為研究干姜何種成分對暈動癥起作用,有學者【9】設置了勻速模型和三角模型,并相應給予不同劑量的干姜成分,最終發現醇提物與揮發油的抗暈效應明顯,其以揮發油干預的效應最顯著。也為研究發明新的抵抗暈動藥物提供新的方向。

3.臨床作用

由上述干姜的藥理作用,可知干姜在臨床中運用較為廣泛,其中以“四逆湯”最為經典。四逆湯:甘草(二錢)干姜(三錢半)附子(一角,生用)。在食療方面,干姜餅、干姜酒、干姜粥等,可溫暖脾胃、散寒止痛。

4.結束語

干姜作為藥食兩用的中藥材,在生活中運用廣泛,其性味辛熱,適合體虛多病易出汗者服用,從而提高自身免疫力。根據對干姜主要成分的研究,人們進一步了解了干姜的藥理作用:解熱鎮痛、抗炎抑菌、抗氧化、抗凋亡、抗暈動癥、對消化系統及心血管系統的作用等。許多實驗表明,干姜的不同成分及不同劑量的藥理作用存在差別,甚至不同地區不同溫度下制成的干姜其效果亦不一樣。二十幾年來,隨著人們對干姜的不斷深入了解,為干姜的臨床運用及生活食用提供更深入的見解。目前,對于干姜炮制工廠及其炮制方式的差異性研究有待深入,望未來有更多的實驗研究支撐,讓干姜的食用及藥用價值實現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營大禮 . 干姜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 [J]. 中國藥 房,2008,19(18):1435.

[2]馬曉茜,趙曉民.干姜水提物解熱鎮痛作用的實驗研究[J].山東醫學高等??茖W校學報,2011,33(05):327-329.

[3]王夢,錢紅美,蘇簡單.干姜乙醇提取物解熱鎮痛及體外抑菌作用研究[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03(05):299-301.

[4]李蜀眉,王麗榮,張衛東,盛顯良.干姜中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及抗氧化性能的研究[J].食品工業,2015,36(01):141-143.

[5] 王 夢,錢紅美,蘇簡單 . 干姜醇提取物對大鼠利膽作用研究 [J]. 西 北藥學雜志,1999,14(4) :157.

[6]周靜. 辛熱藥物干姜回陽通脈功效的實驗研究[D].貴陽中醫學院,2011.

[7]唐勁松. 附子、干姜組分配伍治療心力衰竭作用機理研究[D].成都中醫藥大學,2008.

[8]李陽. “黃連—干姜”藥對預防炎癥性腸病及其相關結腸癌作用機制研究[D].廣州中醫藥大學,2017.

[9]郭琪,趙曉紅,雷虹,李翔,李永申.干姜及其提取物的抗暈動病作用研究[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5,18(03):268-271.

猜你喜歡
干姜藥理作用化學成分
胡椒堿的藥理作用及機制研究進展
中藥大黃在臨床應用中的功效以及對其藥理作用分析
干姜:溫中暖胃的主帥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山荊子化學成分與藥理作用研究進展
金線蓮的研究進展
九龍藤乙酸乙酯部位化學成分的分離鑒定
核桃青皮的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
生姜與干姜的區別是什么?
姜有干鮮,不可混淆使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