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險管理聯合護理路徑在胸外科患者中的應用

2020-07-09 22:18陳建芳
昆明醫科大學報 2020年2期
關鍵詞:護理路徑胸外科應用價值

摘要:目的:探究風險管理聯合護理路徑在胸外科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抽選本院收治的胸外科患者80例作為本次研究代表。將入選患者依照單雙號分組方式分為研究組40例與參照組40例,參照組患者實施護理路徑干預,研究組在參照組護理基礎上給予患者風險管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與護理糾紛發生率、護理滿意度,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研究組未發生護理風險事件,護理糾紛發生率為2.5%,參照組風險事件發生率為12.5%,護理糾紛發生率為22.5%,經統計學分析比較,研究組護理風險事件與護理糾紛均少于參照組,差異為P<0.05;研究組護理滿意度97.5%顯著優于參照組77.5%,經統計學分析比較得知,差異顯著,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5%,參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0%,經統計學分析,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參照組,差異呈P<0.05。結論:將風險管理聯合護理路徑運用在胸外科患者中,可有效降低風險事件與護理糾紛發生率,同時,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具有一定臨床價值。

關鍵詞:風險管理;護理路徑;胸外科;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2-240-02

胸外科患者一般以開胸手術及復合傷患者為主,一般為創傷較大手術,患者在術后,易出現較為嚴重并發癥,因此,護理風險性有所增加,護理難度有所提升,護理路徑為綜合性護理干預模式[1-2],可有效提升患者護理質量,但由于胸外科護理工作復雜,存在諸多潛在危險,在護理工作開展過程中,稍有不慎將出現醫療差錯及嚴重醫療事故,對患者身體康復與生命安全存在一定隱患[3-4],因此,將風險管理運用于胸外科患者中具有一定意義。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抽選本院收治的胸外科患者80例作為本次研究代表,患者入選時間為2018年4月-2018年12月。將入選患者依照單雙號分組方式分為研究組與參照組,每組40例。其中研究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最大年齡56歲,最小年齡27歲,中位年齡(42.36±2.85)歲,參照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最大年齡58歲,最小年齡29歲,中位年齡(43.82±1.79)歲。比較組間患者基線信息,經統計學分析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不存在統計學意義,可對其進行比較。

1.2方法

參照組患者實施護理路徑干預,主要表現為:建立護理路徑管理小組,組長由護士長擔任,組員由臨床經驗3-5年護理人員組成,制定小組工作計劃,并安排好相關人員相應工作內容,對護理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培訓內容為胸外科患者相關護理舉措,使其有效了解護理路徑相關知識;在患者入院后,將護理路徑表發放于患者及其家屬手中,詳細為患者與其家屬講解表格相關內容與護理目標,使其對護理路徑具有一定了解。護理路徑表包括:在患者入院當天,護理人員協助患者進行各項檢查,并告知其檢查目的,檢查內容及檢查過程中注意事項;在患者手術前一天,告知患者自身疾病相關知識,并詳細為患者講解手術過程中麻醉實施流程,手術過程與注意事項;手術過程中要隨時陪伴患者身邊,對其進行心電監護,當患者麻藥失效結束手術后,第一時間告知患者手術成功,在患者血壓平穩,身體條件允許下,協助患者將體位改為半臥位,進而降低患者疼痛;術后第一天,對患者創口與引流管情況進行嚴密監測,在將導管與胸管拔出后,告知患者盡早實施康復訓練,同時,為防止患者出現肺部感染,可為患者進行3次左右排痰處理;術后第二天,除對患者進行生命體征監測、基礎護理外,協助患者下床活動,根據患者患者自身情況制定下床次數與下床后活動時間,觀察患者睡眠、排便、創口情況。

研究組在對照組患者護理路徑基礎上,給予其風險管理,相關醫護人員探究以往護理工作中出現的風險事件,確認風險因素后,實施風險管理計劃,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①管理制度的欠缺:創建護理風險管理制度,完善組織管理,創建完善的護理風險預警制度與風險管理機制,強化科室中風險監控力度及護理質量管理力度;豐富相關流程與相關制度,進而降低因流程與制度造成的護理風險;定期核實護理制度,并展開相關培訓,培訓內容包括:護理風險管理重要性,相關儀器使用,遵守消毒隔離制度等,進而提升相關護理人員對風險管理重視度;②自我保護意識與法律意識的欠缺:定期對相關醫護人員進行法制觀念教育,提升其工作中法律意識與自我保護意識,定期對其進行考核,考核內容包括在護理過程中,護理風險應急處理流程、措施、重癥患者搶救流程等,考核結果與全年業績掛鉤。③護理人員經驗缺乏:對于新人,護理經驗缺乏現象屢見不鮮,對患者護理質量與護理安全存在較大隱患,因此,對其新人應加強培訓,定期考核培訓內容,使其盡快掌握相關培訓內容,進而控制護理風險發生率。

1.3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出現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與護理糾紛發生率;②利用本院自制調研問卷比較研究組與參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問卷總分為100分,大于85分表示非常滿意,60-85分表示滿意,小于60分表示不滿意,總滿意度為非常滿意率與滿意率之和;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其中包括:心律失常、肺不張、肺炎、吻合口瘺等。

1.4統計學分析

所有試驗數據均使用SPSS19.0軟件包處理,并確保準確無誤。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檢驗,組間的差異以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風險事件與護理糾紛發生率

研究組未發生護理風險事件,護理糾紛1例,參照組出現5例風險事件,護理糾紛出現9例,經統計學分析比較,研究組護理風險事件與護理糾紛均少于參照組,差異為P<0.05。表一。

2.2護理滿意度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97.5%顯著優于參照組77.5%,經統計學分析比較得知,差異顯著,P<0.05。表二。

2.3并發癥發生率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5%,參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0%,經統計學分析,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參照組,差異呈P<0.05。表三。

3討論

胸外科患者在手術圍期出現應激反應,將會使并發癥發生率有所增加,同時,胸外科患者手術一般創傷較大,患者易出現心率下降與血壓升高等特異反應,嚴重影響患者身體恢復與生存質量[5-6]。

護理路徑為當前臨床中綜合性護理模式,同時,也是整體護理的一部分,護理人員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制定護理計劃表,并根據表格內容開展護理工作,此種護理模式可有效幫助護理人員明確自身職責,提升整體護理質量[7-8],但胸外科患者一般病情較為嚴重,因此,應及時給予其風險管理,進而降低風險事件發生情況,臨床中,風險管理已成為胸外科至關重要的護理內容。風險管理可有效評估風險因素,完善風險管理機制,強化護理人員風險意識與責任心,進而進一步提升護理質量、保證患者安全[9-10]。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風險事件、護理糾紛及并發癥發生情況明顯低于參照組,而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參照組,上述指標差異均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

結果提示:將風險管理聯合護理路徑運用于胸外科患者中,效果顯著,在降低風險事件、護理糾紛發生情況的同時,有效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同時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值得臨床廣泛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

[1]周建萍,周曉梅,楊愛民, 等.風險管理聯合護理路徑在胸外科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4):86-87.

[2]王玉梅,劉方波.風險管理在胸外科護理路徑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27):157-159.

[3]徐燕明.臨床路徑在心臟手術圍術期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醫藥前沿,2017,7(7):326-327.

[4]翟春,辛艷紅,王瑩, 等.臨床護理路徑在心胸外科術后深靜脈置管中應用的效果[J].糖尿病天地,2018,15(12):231-232.

[5]楊娟,張慧,馮賀延.健康教育路徑在心胸外科患者圍術期護理中的運用[J].飲食保健,2018,5(21):267-268.

[6]劉馳,胡晶,王海霞.觀察心胸外科手術術后深靜脈置管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的實際效果[J].醫藥前沿,2018,8(14):303-304.

[7]楊桂珍.臨床護理路徑在胸外科食管癌手術病人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3):100.

[8]陳宇.風險管理在胸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飲食保健,2019,6(33):223.

[9]孫冰.風險防范模式應用于胸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19):238.

[10]王麗君.風險管理在胸外科護理管理中的運用[J].臨床研究,2019,27(2):160-162.

作者簡介:陳建芳,女,1971年5月出生,本科學歷,民族:漢;籍貫:佛山;研究方向:主要從事護理專業研究

猜你喜歡
護理路徑胸外科應用價值
無創正壓通氣對胸外科術后呼吸衰竭的臨床效果
護理路徑對老年顱腦損傷后智力缺損及精神異?;颊哒J知行為的影響
胸外科管道護理中應用醫護一體化品管圈模式的效果分析
優質護理服務對胸外科惡性腫瘤患者的影響分析
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胸外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
企業金融管理應用價值分析
臨床護理路徑在肺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應用
臨床護理路徑在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評價
臨床護理路徑在重癥監護治療患者的家屬健康教育中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