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女神形象看早期性別認識的轉換

2020-07-13 03:26華南師范大學廣州510006
名作欣賞 2020年14期
關鍵詞:上古女媧嫦娥

⊙ [華南師范大學,廣州 510006]

一、中國古代神話主要女性形象概述

上古女神神話是中國神話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中國神話中“原生態”神話。陳建憲將神話研究分為三類:第一類,按照“原始氏族公社時期及其以前的初民所創作和講述的神話”的純粹自然的“原生態神話”;第二類,屬于“產生于原始氏族公社時期及其以前時期,但流傳于這一時期之后”的“在民間以及口頭流傳的再生態神話”,如嫦娥奔月、精衛填海等;第三類,產生于原始氏族公社以后,由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社會過渡的時期,在民間流傳以及出現在文獻典籍中的女神。中國古代神話中主要女性形象可以分為獨立形象和依附形象兩大類。

(一)獨立形象

在早期的神話傳說中,神話主要分為創世神話、始祖神話、戰爭神話和發明創造神話等幾個類型。其中主要女性形象出現在始祖神話中,而其中很多女性都有著自己獨立的人格魅力。

1.女媧神話。

女媧是我國上古神話中的神,有關其的神話傳說為女媧補天、女媧造人、女媧與伏羲等。相傳女媧在盤古開天辟地之后,用黃泥造出了人類,因此有“大地之母”之稱。另有一說是女媧與其兄伏羲相結合,制定嫁娶之禮,解決了人類婚配的問題,使人類能夠代代相傳至今,于是奉女媧為人類之始祖。女媧補天則是講其在人類遭遇天災之時奮不顧身煉石補天的英勇故事。從以上傳說都可看出,女媧作為公認的人類始祖,居于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具有較高的被尊崇的地位。

2.嫘祖神話。

《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為嫘祖,乃黃帝正妃?!币簿褪钦f,華人自稱是黃帝的子孫,那也無一例外都是嫘祖的子孫,嫘祖也被認為是中華兒女的偉大母親。

相傳嫘祖年少時每天都外出采摘野果以侍奉家中父母,從小便承擔起照顧家庭等責任。嫘祖后來還發明并且傳播了養蠶繅絲,被后世尊為蠶祖,被民間稱為蠶神娘娘;她不僅為后人留下了去寒避暑的物質文明,其“創造、發明、奉獻、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更是照耀千秋萬代。

3.山女(英古)伏旱魔傳說。

傳說在遠古時候,麗江邊有一個寨子附近有一生性殘暴的旱魔,它帶來的嚴重旱災使當地民不聊生。寨子里有位姑娘叫英古,無論是上山采伐、下湖捕魚,還是在田間種地、家中織麻,在當地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手。她和百姓不愿再受旱災之苦,便決定到東洋大海請龍王來解救人們。最后在龍王的幫助下,旱魔被成功殺死,因此壯烈犧牲的英古也永遠留在了人們心中。

(二)向依附形象轉變

后期,神話傳說中的女性形象開始逐漸向依附男子方面轉變。

1.孟姜女哭長城。

整篇傳說敘述了孟姜女和范喜良的凄美愛情,但側重于對范孟二人的感人愛情以及對孟姜女對于丈夫和婚姻的堅貞不渝的歌頌。孟姜女形象與前文所述的為天下蒼生奉獻的女神形象相比,人格力量開始減弱,主要作為一個“良妻”的形象被固化下來。

2.嫦娥傳說。

最廣為流傳的版本是嫦娥知道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兒討來了不死之藥,成仙心切,偷吃了不死藥飛到月宮。但隨著1993 年王家臺秦簡《歸妹》的出土,將嫦娥神話的文獻記錄時間提前到了戰國時期,且打破了學術界長期存在的嫦娥神話從屬于羿神話的看法,基本洗刷了嫦娥背夫無德的千年罪名,開啟了嫦娥神話獨立研究的新時代。具體研究情況不在這里贅述。但我們可以從中發現,嫦娥這一女神形象并不再像女媧、嫘祖等那樣完美無缺,許多學者對其頗多微詞,認為嫦娥是為了一己私利背叛丈夫的無德女子。

(三)趨勢概述

從上文列舉出的幾個女神形象可以看出,早期神話傳說中的女神形象多被奉為對人類起源與發展有巨大作用的“始祖”,且在其成長過程中也多會提到:女子能承擔較大的家庭責任,照顧父母,維持生計,與惡勢力勇敢斗爭等,有很強的母系社會的特征。后期隨著倫理制度的逐漸建立,上古女神逐漸依附于男神,故早期出現的女神神性被后來的男神所取代。如張晶所說:“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很多女性都有著自己獨立的人格魅力,如女媧。在有關女媧的神話中,她被塑造成一個經過辛勤的勞動和奮力的拼搏,重整宇宙,為人類的生存創造了必要的自然條件的人類的始祖,女媧的形象中充滿著對人類的慈愛之心。但自《詩經》以降,女性形象中這種自覺的人格力量逐漸減弱,直至完全成為男性的附庸,女性自身的存在不再具有獨立的價值,而僅僅成為男性價值的副產品?!?h2>二、神話中女神數量現象概述與分析

古代神話中男女形象比例的轉變,預示著時人性別認識的轉變。關于中國古代神話中女神形象數量的研究,楊曉峰提到:“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女神數量就要少得多……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女神數量只有區區三十一個。除了為數不多的傳奇故事,比如女媧造人、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嫦娥奔月之外,很少再有與女神相關的神話傳說了?!痹缙诘氖甲嫔裨挼榷嘁耘裥蜗鬄橹?,后期則有戰爭神話、洪水神話、發明創造神話等,如鯀禹治水、炎黃之戰、黃帝戰蚩尤、神農嘗百草、倉頡造字等,均為男神形象占主導??梢钥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的主角,要么是女性占主導,要么是男性占主導,并無男女平等出現的現象,且呈現出女性逐漸衰落,男性占據上風的趨勢。僅就文獻記載的神話傳說材料來看,我國上古女神神話存在于傳世文獻的敘事方式有如下特征:“第五,上古女神神話一般在流傳的過程中經歷了神話的歷史化、倫理化、世俗化這樣一個流變過程,這個過程使很多神話被刪減或重塑;第六,隨著父權制的強大,上古時期的女神獨立個性、被尊崇的地位隨著男性話語權的強大而集體走向沒落;第七,隨著宗法制度的形成,倫理道德規范的強化,上古女神神格出現降格現象,女神逐漸依附于男神,所以早期出現的女神神性被后來的男神所取代?!?/p>

三、原因探究

(一)母系社會為早期女神形象奠定基礎

母系氏族社會是人類社會產生的早期階段,也是產生上古女神神話的重要階段,上古女神神話是諸多神話的源頭,女性在這一階段具有較高的被尊崇的地位。母系社會在采摘食物方面,女性更為突出,故女性地位高于男性,所得到的獨立人格描寫也突出得多。女性最重要的一個創造,便是天賦的自然存在的創造——生殖,這一創造在人類歷史的特定時期為女性角色贏得了史無前例的驕傲和輝煌。人的生育和繁殖作為一種自然現象,很早就受到人們的關注,并以此為啟發,把宇宙萬物的起源歸因于女神的生育。不過在后期,被原始社會奉為神能寶貝的女子生育功能,反而成了女性備受歧視的根源之一(生育期行動不便、工作效率降低、受人控制等),且生育繁殖的控制權轉移到男性身上。

(二)社會特征轉變對女神形象的影響

男女在社會分工方面的轉變,推動了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神話中男女神形象的關系演變也大致遵循這一規律。早期神話中多是以女性占主導(如女媧造人),是由于人類的對于生育現象的無知,對于生育、生命的本能敬畏和崇拜,加上在母系社會中,生活來源主要依靠采摘食物,而女性在這一方面更為突出,女性掌握了生育和生產兩大方面的主動權,所以地位高于男性。而當進入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時,打獵成為食物重要來源,勞動力也主要依靠男性,男性地位由此上升,文學形象也多為男性占主導。同時,人類的知識水平上升,倫理宗法制逐漸固定,書寫整理前期文學遺跡的主動權也多掌握在男性知識分子手中,為了鞏固男性統治,出現了有意識的引導,推翻母系統治,形成壓迫女性的體制性的認知。趙自勇提到:“《淮南子》在用陰陽學說整理神話的過程中,也記錄了一位女性大神的神話,即女媧補天。女媧……雖不為男性統治的國家所重視,但在民間信仰中的地位卻很高。置如此大神于不顧,決非《淮南子》所愿為。而將男性置于女性之下,為男性社會所不容,女媧補天神話正好可以解決這一問題?!Τ珊蟮呐畫z,與伏羲并稱二皇,終歸于‘道’統……”可以看出,在主要記錄神話的著作《淮南子》中,便已存在帶有主觀性的神話整理。

四、小結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女神形象從鼎盛到逐漸衰落,男神形象逐漸占據上風,體現了人們自古以來對于兩性關系的觀念發展。男女兩性關系上的不平等是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產生的,應該也必然會隨著歷史的進步而不斷減小并最終走向平等。未來的社會應該是男女角色共同發展的社會,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都應做出共同的努力。

① 陳建憲:《神話解讀·母題分析方法》,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4—15頁。

② 〔漢〕司馬遷:《史記》,線裝書局2006年版,第1頁。

③ 蔡先金、李佩瑤:《嫦娥神話演變及其主題》,《東岳論叢》2013年第2期。

④ 張晶:《論古希臘與先秦時代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文學教育(上)》2011年第2期。

⑤ 楊曉峰:《中國與古希臘神話中女神形象的對比》,《時代文學(下半月)》2011年第12期。

⑥ 馬玉珍:《中國上古女神神話研究現狀綜述——兼論研究方法及研究意義》,《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15年第35卷第5期。

⑦ 趙自勇:《〈淮南子〉對上古神話的整理》,《安徽史學》2009年第4期。

猜你喜歡
上古女媧嫦娥
12345,“嫦娥”奔月那些事兒
了不起的“嫦娥”家族
女媧
上古
女媧造人
轉角遇萌物
女媧補天
“嫦娥”為何撞月?
上古、中古與三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