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化數學作業設計提高作業有效性

2020-07-14 00:16趙艷軍
神州·下旬刊 2020年6期
關鍵詞:作業設計策略研究有效性

趙艷軍

摘要:數學作業是“考查學生課程目標達成狀況的重要方式”。對低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來說,良好的作業設計應基于明確的作業目標和教材實際,從不同視角、不同層面去關注學生的數學需求和數學成長。本文作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明確目標規范引導、立足教材關注能力等方面展開詳細的論述,對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具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有效性;策略研究

作為書面測驗之一種,要求學生完成適當的數學作業,如數學課標所言,是“考查學生課程目標達成狀況的重要方式”,而教師的合理作業設計,無疑是“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及時反饋教學成效,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這對低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來說,尤其如此。為此,教學實踐中,至少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明確目標,示范引導

1.規范引路,關注學生作業的操作性

對低年級學生來說,即便已經掌握了某項知識,在完成相關作業時,由于學習經驗的不足,仍會出現不知所措的情形。此時,教師就應示范引路,告知學生具體應該怎樣操作——具體到每一個小的步驟和注意點——并清晰地演示給學生看,以有助于學生通過獲取間接經驗來幫助自我作業的完成。如教學“認識圖形(二)”時,對于“做一做”中要求學生“用4個△(黃色等腰直角三角形)和4個△(綠色等腰直角三角形)拼一拼”的作業,首先就要求學生自制學具,但對于怎樣制作出規范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對多數學生來說,即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此時,就要求教師先行示范該學具的制作,進而關注學生操作技能的展示、培養與發展;然后,才應是作業本身的完成。

2.強調自我設計,關注學生設計的有效性

即便是低年級學生,對所學知識往往也會有自己的想法。對此,教師在鼓勵表達之余,還應鼓勵學生努力將想法變成現實。如教學“認識圖形(二)”時,教材有練習題目“折一折,用(正方體表面展開圖,各面依次標有數字1、2、3、4、5、6)做一個(正方體),‘1的對面是‘(? ?)”。對此,有學生問“如果‘1換了地方,這6個數字都換了地方,它的對面還是‘2嗎?”這就是一種創新意識的萌芽。對此,就應鼓勵每個學生按著自己的意愿,在展開圖上重新標注數字,然后重新去折取正方體,看每一個數字的對面各是哪個數字。自然,這一過程也會是學生發現知識、總結和歸納知識的過程,隱含其中的思維鍛煉過程也是學生能力成長的重要途徑。

二、立足教材,關注作業設計中的能力建設

1.關注學生的興趣差異,豐富作業體驗

對低年級學生來說,能夠迅速對所需完成作業產生濃厚的興趣和體驗欲望,這本身也是一種能力。如課標在教材編寫建議中所強調,要“對于第一學段的學生,可以采用圖片、游戲、卡通、表格、文字等多種方式,直觀形象、圖文并茂、生動有趣地呈現素材,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體現在作業設計中亦應如此。因此,教師的作業設計,在圍繞知識主題進行呈現時,選擇順應學生需求口味的形式,十分必要。如教材在“數數? 數的組成”教學中,以學具小棒來呈現知識點“十根十根地數,10個十是一百”,在“做一做”中則以三捆加5根小棒的形式來要求學生填空“三十五是(? ?)個十和(? ?)個一組成的”。在實際設計作業時,將小棒進行替換成任何可以單個數的東西都可以,鉛筆、石子、紙片等,無一不可。這就會使學生的知識獲得,在經由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后,復又經歷由抽象到具體的過程,在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學生的作業完成體驗也會得到很大程度的豐富。

2.關注學生的性格差異,助力作業成長

同一道作業題目,對不同性格的學生來說,作業完成感受是有差異的;即是說,不同的學生對即便是相同的作業,也會帶有個性化的理解。如性格外向的學生對于需多人合作的類型作業,就很感興趣,如教學“找規律”時的課后數學游戲“做動作,猜規律”;而性格內向的學生,則多對僅需個人進行與完成類型的作業感興趣,如前例“找規律”后“做一做”中的“接著畫一畫,填一填”等。這種情形下,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關注學生的性格差異,就成為必然,并需對應需求滿足每一位學生的練習需要。如教學“分類與整理”時,我即設計有兩道題目供學生選擇,一是要求學生對本班學生喜歡吃的水果進行統計,這需要學生通過合作與分組去訪問班級內每一位學生并做認真、仔細的記錄;一是對班級圖書角圖書的類型進行統計,這可由學生獨自去圖書角認真核對、檢點各類圖書的數量并做認真的記錄。

3.關注學生的能力差異

數學課標在“教學建議”中要求教師組織教學活動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發展”。對于“個體差異”,固然包括多方面,但表現在能力方面的差異,肯定是主要一點。這一點,體現在作業設計上,亦應如此。即是說,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應尊重學生的個體能力差異,基于不同學生的“原有基礎”來進行作業的分層設計,進而通過對作業完成中的“量力而行”,促使他們中的每一個人由“現有發展水平”向“潛在的更高的發展水平”躍進。如教學“9的乘法口訣”時,最基本的題目設計是基于口訣本身的計算,如從9X1到9X9的計算等,或如從1X9到9X9等;中等難度的題目則可基于乘法與加減法的混合運算設計成9X5-9、9+9X5等;而難度較大的題目則可以進行乘法運算的拓展,如9X10,或基于學以致用的目的而將之融進問題解決類型題目中如“一盒鉛筆有9支,10盒鉛筆有多少支”等。這就會使不同能力的學生的作業完成可以順利達成,也使不同學生的能力建設可以得到進一步的鞏固與發展。

總之,對低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來說,教師的作業設計應從不同的視角和層面去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需求。這樣,教師所獲得的教學反饋才會更全面,無論對于提高教學質量還是對于促進學生的數學發展,才會更有效。

參考文獻:

[1]周德花.小探究新課改要求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9,04:61-62

[2]曹淑英.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及改進[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01:22-23

猜你喜歡
作業設計策略研究有效性
班級家長會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閱讀不能忽視“小心求證”——關于論據的有效性探討
我國股票市場的有效性研究
我國股票市場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發展區”,增強教學有效性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探討
關于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策略研究
新課標下高中化學作業設計探究
初中語文略讀課文教學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