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中學音樂教學設計理論分析

2020-07-14 10:48石粉珍
神州·下旬刊 2020年6期
關鍵詞:理論分析教學設計中學

石粉珍

摘要:在素質教育盛行的當下,提高了對中學音樂教育的重視度,一個良好的音樂課程需要教師進行教學設計,這也是有效開展音樂教育的第一步也最為關鍵的一步。對于音樂教學設計,主要依據就是音樂教學的特點,相應的教學任務以及教學目標,同樣包括了教學具體活動。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中學音樂教學設計理論基礎以及實踐依據。

關鍵詞:中學;音樂;教學設計;理論分析

當前我國大力提倡素質教育,預示著社會人才需求方向正在向復合型人才轉變,不僅要具備各種技能,更要具備良好的思維品質。而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內容之一,通過有效教學不僅可以培養學生音樂知識,還可以培養學生情感感知,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為實現這些目標,需要教師在開展實際教學前要進行教學設計,結合音樂教學特點,設計相應的教學目標、任務、內容、實踐活動等,從而為有效開展音樂教學提供理論基礎以及實踐依據。

一、中學音樂教學設計理論基礎

關于音樂教學設計的提法,其核心就是建立在音樂學科特點基礎上,分別界定教育者、參與者、教學環節等方面在整體教學設計活動中的應處于的正確位置與作用[1]。

從心理學角度看,結合國際教學設計研究領域實踐經驗看,優秀的教學設計專家,大多在教育心理方面都存在較為深厚的造詣。而對于以研究者身份進行不同學科之間的分析,并不少見,在加上教學設計者與所教授的對象之間,不僅僅是一種“教”與“學”的關系,也存在理解、合作、尊重等關系,具備這些才可以更好的完成教與學的活動,所以才促使教學設計得以更好的展現。

從建構主義理論看,建構主義的思想最早起源于皮亞杰、維果斯基等時間較早的理論中,如果探究建構主義理論為什么可以在20世紀90年代至今都具有實用性,主要是因為當代西方非理性主義哲學思潮的興起,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網絡通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新型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在加上研究者對學習理論研究的自覺反思,綜合這些促使建構主義經久不衰[2]。

在建構主義理論中,主要包括了建構主義知識觀、學習觀、學生觀、教師觀、教學觀等。建構主義理論作為重要的哲學,逐步從行為主義不斷進步和發展到認知主義,其中的很多觀點和提法都符合實際,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將其應用到教育改革實踐中,可以為教學提供參考意見。分析建構主義理論,不難發現,主要強調的是學生為教學主體,是構建教學活動的最終意義者,這與新課改中強調的突出學生主體教學地位理念相一致,其目的便是改變以往的學生處于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局面?,F階段,建構主義理論應用到實際教育中,其效果極為明顯,受到了教育教學研究者以及實施者的廣泛應用。通過探究式學習、支架式教學和隨機通達教學,促使教學設計學會關注學生主體感悟力,注重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著重培養學生探究與創新力,更加注重教學氣氛構建。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使教學設計開始重視學習環境的設計,實現了學習理論研究與教育教學實踐的有效銜接,極大的推動了教育改革。

二、中學音樂教學設計實踐依據

(一)教學設計分類

主要分為宏觀教學設計、中觀教學設計、微觀教學設計。其中的宏觀教學設計主要是系統化設計,在此層面的教學設計主要目標是改造教育、社會以及人之間的發展關系,在宏觀上進行調控,進而制定出新世紀、新人才的教學體制。而中觀教學設計則主要是建立在課程目標、性質、結構上的改革,范圍相比宏觀教學設計更加具體化,方向化,因此,世界各國的課程改革周期是十年。而最后的微觀教學設計,其設計面是最廣的,主要是更加具體到某一門學科中,或者若干互為關系的教學單元的層面上開展,應用較為普遍[3]。

(二)教學設計層次劃分

從教學中問題的范圍、大小出發,可以將教學設計劃分為三個層次:以課堂為中心;以“系統”為中心;以產品為中心。其中以課堂為中心,指的就是教育教學思想、方法在實踐中的應用,結合教學大綱、課程標準、教學計劃等方面的要求,在具體教學內容、受教者、教育環境等方面制定出適宜的方案,其中任課教師是主要實施者。而以“系統”為中心,這具體指的是教育管理者,如教師、學科專家、行政管理人員;最后的以產品為中心,就是教師教學需要用到的媒體材料、教具等,將這些產品進行相關教學設計,進而不斷滿足教學目標需求。

(三)音樂學科教學設計

對于音樂學科的教學設計活動,藝術性是主要特征,這是源自音樂本身具有的藝術特征,在音樂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通過創造性地設計活動,從而為學生營造一個愉快、充滿樂趣的藝術性的音樂學習環境,進而有效促使新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實,提升音樂學科的優勢,音樂學科作為學校教育的基礎學科之一,通過有效教學可以更好的落實美育教育[4]。

以人教版中學音樂教材為例,講到《音樂與人生》時,教師可以從音樂鑒賞出發,通過帶領學生欣賞不同類型的音樂,引導學生思考人生,比如聆聽《草原放牧》,引導學生感受形式要素,并思考其如何發揮作用,對音樂中的節奏、力度、速度、旋律等藝術作用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發學生透過音樂感悟人生。音樂教學是我國教育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要對學生實施的美育教育,更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形成高層次精神追求意識,進而更好的指導學生價值觀、人生觀的建立。

三、結語

總之,從我國目前音樂教學實際情況看,還處于被忽視的狀態,希望通過此文的研究,可以在我國課程改革實踐中,進一步提高對音樂教育的重視度,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促使教師、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而有效推動音樂教學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呂美菊.初中音樂核心素養教學設計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22(45):216-217.

[2]邢菲菲.新課標改革下初中音樂教學設計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8,12(02):100-101.

[3]林琳.中學音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探析[J].北方音樂,2016,36(07):125-126.

[4]王沛雅.淺談中學音樂教學設計的撰寫[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4,31(02):109-111.

猜你喜歡
理論分析教學設計中學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中國對外貿易概論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瀝青路面的裂縫形式與原因分析
高中數學一元二次含參不等式的解法探討
“仿真物理實驗室” 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陜西省農地流轉需求的影響因素分析
寧波市四眼碶中學
諸暨市學勉中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