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學生的學校情感聯結與城市根植意愿

2020-07-22 02:10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20年4期
關鍵詞:所在城市意愿個體

艾 娟 周 迪

(天津商業大學 心理學系, 天津 300134)

全國多數城市上演的“人才大戰”通常采用的策略是“引進來”,相比較而言,讓人才“留下來”的策略也應該進一步受到重視。2018年5月16日,在天津舉行的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上,推出的“海河英才”計劃提出,只要符合學歷型人才的條件,即全日制高校畢業生可直接落戶天津。這種政策的推出引發了社會強烈反響。對于在天津就讀的高校學生而言,這一政策是否會更有利于讓他們傾向于畢業后根植于此呢?基于這個問題的心理學思考發現,人才政策多基于物質層面等方面的豐厚,這往往會忽略了人才在去與留之間的另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即情感依戀,尤其是大學生在學校期間建立起來的對學校、對學校所在城市的依戀。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對大學生群體而言,僅僅有物質方面的吸引并非是最重要的,還需要重視個體與學校、城市所建立的情感聯結,這樣才更有利于留住人才。那么,大學生對學校建立起來的依戀感真的會進一步影響到與學校所在城市的情感聯結嗎?對學校、對城市的依戀是否能夠增強個體對所在城市產生較強的根植意愿呢?因此,對這些問題的探討能為“留人政策”的制定與推行提供一個新視角。

一、問題提出

(一)地方依戀

地方依戀是指人們與其居住地之間的情感聯結[1]。地方依戀具有的心理屬性體現在它作為一種人與地方建立起來的情感聯結方面。學界普遍認為地方依戀是多維度的,但是至于它包含幾個維度卻存在不同的觀點。二維結構觀認為地方依戀包含地方認同與地方依賴兩個維度[2],地方認同側重于情感象征意義的依戀,地方依賴則側重于對地方功能意義的依戀[3]。三維結構觀認為地方依戀除了地方認同與地方依賴,還存在第三種因素,第三種因素可以是日常生活與地方的情感聯系,也可能是一種生活社交形態關系[4]。四維結構觀則認為地方依戀包括地方依賴、地方認同、情感依戀與社交聯結[5]。在見仁見智的觀點中較為一致的看法是,地方依戀至少包含地方認同和地方依賴兩個方面,而其他維度則各有分歧。在本研究中,我們支持和沿用學界對地方依戀的基本認知,即地方依戀包含地方認同和地方依賴兩個方面。

那么,地方依戀作為個體與地方建立的情感聯結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呢?國外學者的地方芭蕾理論[6]、地方依戀發展理論[7]等都解釋了地方依戀的形成過程。地方依戀的形成一方面是人與地方的相互作用,地方滿足了人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是在人與地方交互作用的過程中,對其地理環境、文化氛圍等產生的一種依戀情緒,希望與其保持臨近距離[8]。Fried提出,人們會因為離開一個地方而感到悲傷,負性情感對地方感知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地方依賴通常是指人與地方相互作用形成的正性情感,如某個熟悉的地方會帶來安全感,增加積極情緒[9]。因此,地方依戀本質上是一種人與地方的情感聯結,依戀的地方帶給人積極、愉悅、安全、放松等正性情感[10],而離開這個地方則導致悲傷、失落等負性情緒。

較以往而言,對地方依戀的研究多集中于旅游領域[11],研究對象多為穩定的社會市區居民[12],或者景區游客等暫時性的人群[13],而忽略了對大學生地方依戀的研究。研究發現,個體距離某個地方越遠,地方依戀越弱,距離某個地方越近,參與該地方的活動頻次就會增加,地方的功能性特征就會增加,從而導致地方依戀[14]?;诖?,我們有理由認為,學校、學校所在城市對于大學生來說是一個熟悉且距離最近的地方,個體在學校期間會對大學、大學所在城市體現出高頻率的參與度,從而形成以學校為核心、以城市為輻射的依戀情感。具體來講,大學生會對學校、學校所在城市產生依戀,而且這種依戀情感會以學校依戀為基礎而建立,并進一步影響個體在城市的根植意愿。

(二)學校依戀

如前所述,大學生的情感聯結是以學校為核心向周圍進行擴散,即大學生對學校的情感聯結應該是更為積極正向的心理聯結。因此,學校依戀是指學生對學校的情感聯結[15],反映了學生對學校的喜愛程度,感覺自己是學校的一分子,為自己的學校感到自豪,學校依戀強調使用心理歸屬感去描述個體與學校的關系。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學校依戀區別于學校聯結。學校聯結是將主客體限定在學校情境下,研究個體與學校以及學校環境中的人建立起來的情感聯系,所反映的是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認同感以及在學校中感到的被關懷、認可和支持[16]等情感,其內容主要包括學校依戀、學校成員的依戀和學校承諾[17]。而本研究主要探討的是學生對學校所持有的一種歸屬與依戀感,因此使用學校依戀更為合適。根據自我系統過程模型,學校依戀既是學生關系需要滿足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個體自我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18]。學校依戀更多表達的是學生對學校的依賴與信任程度,相比于學校適應情感更加強烈和積極,應該是地方依戀形成的重要基礎。綜上,本研究假設學校依戀與地方依戀之間存在密切關系。

(三)根植意愿

根植意愿衡量的是區域對人才的保留能力,它反映了個人持續在一個區域生活和工作下去的意愿[19]。目前對人才根植意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區域人才吸引或保留的領域,例如,區域大道多樣性[20],產業聚集程度對區域人才吸引力的影響[21];采用區域人才的根植意愿來衡量區域對人才的保留能力[22]。研究發現,根植意愿可以作為一種行為傾向,其與地方依戀的相關性最高,聯系最緊密[23],對地方的情感依賴和功能依戀越強,個體對地方的根植意愿越強烈。甚至有的學者認為,地方依戀的程度由淺及深可以分為五個層次:地方熟悉感、歸屬感、認同感、依賴感和地方根植感[24]。其中,根植意愿是一種較高層次的地方依戀形式和結果?;诖?,本研究假設地方依戀會影響大學生的根植意愿。

綜合以上分析,本研究將深入探討大學生的學校依戀、地方依戀(含地方認同與地方依賴)以及根植意愿之間的關系,并構建出假設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學校依戀、地方認同、地方依賴與根植意愿關系的假設模型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從天津7所高校隨機選取450名大學生作為被試進行調查,收回有效問卷422份,問卷有效率為94%。其中男生145名,女生272名,性別缺失5人。

(二)研究工具

學校依戀問卷:該問卷是在參考同類問卷的基礎上編制而成[25],包含5個項目,如“我喜歡我的學?!钡?,分數越高表示個體對學校的依戀程度越高。本研究中該問卷信度系數為0.87。

地方依戀問卷:改編自池麗萍和蘇謙編制的青少年地方依戀量表[26],該量表共12 道題,包括地方認同和地方依賴兩個分量表。采用5點計分方法,分數越高表示地方依戀的程度越高,該量表具有良好信效度。在本研究中兩個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分別為0.91、0.94,問卷的總體信度系數為0.95。

根植意愿問卷:在胡蓓和翁清雄編制的問卷基礎上[27],擴展為6個條目的量表,如“如果在其他地區能找到合適的工作,我會馬上離開這個城市”等,采用5點計分,分數越高表示根植意愿越強烈,該量表的信度系數為0.90,研究中該問卷的信度系數為0.85。

(三)數據分析

采用 SPSS22. 0對數據進行錄入、整理、描述性分析和相關分析;使用Mplus8.0進行中介模型分析及Bootstrap檢驗。

三、結果

(一)學校依戀、地方認同、地方依賴和根植意愿的描述性統計與相關分析

對學校依戀、地方認同、地方依賴和根植意愿的得分進行描述性分析和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學校依戀、地方認同、地方依賴、根植意愿兩兩之間均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見表1)。

表1 各變量的描述分析與相關分析

(二)學校依戀、地方認同、地方依賴和根植意愿之間關系的中介效應

根據本研究假設模型,進一步探討學校依戀、地方認同、地方依賴和根植意愿之間的影響關系。采用Mplus 8.0進行分析,Bootstrap(N=1000)估計法進行參數估計和中介效應顯著性檢驗,根據95%的置信區間中是否包含0來判斷中介效應的顯著性。結果發現,模型的擬合度良好,χ2=748.37,df=224,χ2/df=3.34,CFI=0.928,TLI=0.918,RMSEA=0.075,SRMR=0.052。模型路徑系數分析結果表明,學校依戀不能顯著正向預測個體的根植意愿(β=0.033,p=0.537>0.05),且學校依戀不能顯著正向預測地方依賴(β=0.016,p=0.768>0.05);地方認同不能顯著正向預測根植意愿(β=0.126,p=0.115>0.05);學校依戀能夠顯著正向預測地方認同(β=0.597,p<0.001),地方認同顯著正向預測地方依賴(β=0.760,p<0.001),地方依賴能顯著正向預測根植意愿(β=0.675,p<0.001)。整體來看,地方認同、地方依賴在學校依戀與根植意愿的關系中存在中介作用。進一步分析發現,由“學校依戀→地方認同→地方依賴→根植意愿”產生的路徑,95%的置信區間不包含0(0.237,0.409),表明地方認同、地方依賴在學校依戀與根植意愿間具有顯著的間接效應(間接效應值=0.306)。綜上,學校依戀并非直接影響個體的根植意愿,而是通過個體對學校所在城市的認同以及依賴作為中介來間接影響個體對城市的根植意愿。

四、討論與啟示

本研究基于正向情感聯結的視角,詳細探討了大學生在根植某個城市的決策過程中會受到學校依戀、地方認同以及地方依賴的重要影響機制。本研究并未發現學校依戀對根植意愿存在顯著的直接預測作用。這說明,大學生與學校建立的積極情感聯系,或者說個體對學校的認可與喜愛、歸屬與認同并不能直接提升個體留在學校所在城市的意愿水平。但是,學校依戀可以顯著正向預測個體對學校所在城市的認同,從而驗證了本研究提出的另一個假設,即大學生的地方依戀主要是以學校依戀為核心或者基礎而擴散開,繼而形成對學校所在城市的認同感,這種情感認同與地方依賴共同預測了個體的地方根植意愿。

那么,大學生學校依戀的形成會受到哪些因素影響呢?首先,距離和熟悉會產生喜歡。學校依戀的形成與距離存在負相關,學校是大學生的重要生活學習場所,參與學校的活動頻次就會增加,學校的功能性特征就會增加,從而導致學校依戀[14]。其次,學生對學校的融入感是學校依戀的重要影響因素,學校在某種程度上是學生的另一個身份標簽和心理標簽,學生對學校的認可度、融入感和自豪感是學校依戀的重要情感反映指標,它反映了學生對學校的喜愛程度和心理歸屬[15]。

那么,大學生的學校依戀又是如何影響到個體對學校所在城市的情感呢?從一定程度上講,學?;顒雍蜕钜彩氰偳对诔鞘蟹秶鷥鹊?。對學校的依戀也進一步促進了個體對所在城市的文化、風俗、發展、功能等各方面的熟悉、接納甚至是依賴,并進一步融入個體的習慣、記憶和自我系統中。雖然個體對所在城市的根植意愿也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人才政策中的物質回報、戶籍、晉升空間、發展機會等,但本研究卻從另一個視角發現,大學生群體的去與留還會受到個體與學校、學校所在城市所建立起來的情感聯結的影響。

當然,有關青年人才學校依戀、地方依賴與根植意愿的關系研究才剛剛開展,接下來的問題是可以進一步探討學校依戀形成過程中學校適應的重要作用,還可以繼續探討地方依賴過程中不同的積極情感的具體作用。但就本研究的結論而言,我們嘗試著從另一個側面對大城市推出人才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從2017年至今,西安、武漢、成都、杭州等大城市都開始實施“人才引進”政策,即因工作需要,當地的單位錄用一個外省、市的在職的,且就業至少達到一定年限的人員,學歷高于當地人才引進的最低要求的人才來當地就業。北京和上海也推出新的政策,開始爭奪目標人才。如文中第一段所指出的,以天津在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上推出的“海河英才”計劃為例,只要符合學歷型人才條件,即全日制高校畢業,本科不超過40歲,碩士不超過45歲,博士不受年齡限制,即可直接落戶天津。享有該項待遇的還有創新型人才、資格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急需型人才,放寬落戶條件,改革人才落戶制度。但是,我們的研究也發現,僅僅有物質方面的支持是不夠的,還需要有情感上的聯結作為輔助,這樣更有利于留住人才。而這種情感就是,青年學生群體普遍存在的對學校的依戀感,對學校所在城市的特殊情感聯結,這些情感能夠促使個體產生較強的根植意愿。

在“留住人才”的政府決策過程中,如何與高校一起采取多樣化的措施提升大學生在學校期間建立起來的學校依戀和地方依賴是提升人才根植意愿的關鍵。從學校層面上看,一方面要積極調動大學生在學校期間的學校建設和發展的參與度、認可度,從而提升大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讓學校成為大學生認可、接納并引以為傲的身份標簽和心理標簽;另一方面,要通過一定的宣傳和教育活動使大學生對學校所在城市了解、接納和喜愛,讓大學生從不同的側面了解城市發展與學校發展的關系。而從城市層面上來看,通過不同形式的城市標志性、典型性活動,提高青年學生對城市多樣性的認知度,提升對地方文化的認同感,提升學生對城市功能的依賴度也是至關重要的。因在外求學而愛上一所學校,因一所學校而愛上一座城市、愛上一個地方,這應該是人才留下來的最好解釋,而這也為各地“人才引流”或“留人政策”的推行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猜你喜歡
所在城市意愿個體
健全機制增強農產品合格證開證意愿
汪濤:購房意愿走弱是否會拖累房地產銷售大跌
關注個體防護裝備
明確“因材施教” 促進個體發展
個稅起征點須提高,但要以所在城市的生活成本為據
How Cats See the World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球場介紹
琴童風采
琴童風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