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數字”為“兩業”融合賦能

2020-07-23 06:56蘇黃菲菲黃躍
人民論壇 2020年18期
關鍵詞:產業融合優化數字

蘇黃菲菲 黃躍

【關鍵詞】數字賦能 ?產業融合 ?優化

【中圖分類號】F49 ? ?【文獻標識碼】A

“兩業”融合即促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最早于2019年我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0年全國“兩會”也進一步指出了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的重要性,數據和跨產業融合發展正成為驅動全球經濟增長的“核心要素”。面對“兩業”融合的必要性與數字經濟發展的緊迫性,在數字賦能成為新時代競爭的戰略背景下,揭示我國“兩業”融合的短板與問題,找尋依托數字經濟驅動“兩業”融合的對策具有重要意義。

充分認識我國“兩業”融合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對“兩業”融合發展的戰略意義認知不足。當前,我國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占比偏低,“重制造、輕服務”的傳統理念造成在經濟轉型高質量階段對“兩業”融合發展的戰略意義和內在規律認知不足。事實上,當制造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實現其價值鏈延伸和高端市場的搶占,客觀上要求制造業在“服務端”的強化,實現制造與服務的融合共進。同時,由于我國多數地區數字經濟尚處起步階段,數字賦能的價值性仍未引起足夠重視,依托“互聯網+”推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成為“兩業”融合和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先導作用尚未有效顯現。這導致一些企業對于數字經濟運行,尤其是管理層對數字經濟影響企業經營管理向高端化邁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企業仍缺乏基于“數字理念”對企業融合發展戰略、商業模式、組織架構、管理體系等進行重構與再造的戰略性眼光與企業家精神。

“兩業”融合發展機制尚未形成。當前,先進制造業對科研、信息技術,尤其是數字資源的投入相對不足,導致制造業服務需求尤其是高端服務需求弱化,從而抑制了現代服務業的市場擴張。由于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快速發展不相匹配,前者對后者的“托舉”功能缺乏空間與范圍支撐,并且現代服務業依托自身深化與廣化發展從而引致新的“制造”空白點的功能有待加強。

“兩業”融合發展所需人才與數字基礎設施薄弱?!皟蓸I”融合發展涉及管理、技術、服務等領域人才,需要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高技術人才作支撐。而當前我國技術技能人才仍主要集中在傳統產業,能夠滿足“兩業”融合發展需求的人才,尤其是“數字人才”缺乏。加之對“兩業”融合發展的前瞻性認識不夠,專業、學科設置未能緊跟融合發展趨勢,“兩業”融合人才培養滯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典型數字化專業的設置尚處起步階段。由于數字賦能的物質載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周期長、額度大,加之部署伊始,規模仍然有限,且運行維系不易,因而尚未實現區域有效覆蓋。

“兩業”融合發展環境亟待優化。競爭機制方面,與數字經濟密切相關的一些現代服務業如科技金融、移動互聯等,還存在準入限制,使得非公有制經濟進入困難,又由于市場化經營機制不完善,進而導致數字經濟服務于“兩業”融合的市場主體和原始動力相對缺乏。制造業服務化的評價與認定層面,適應服務型制造的標準體系、評價體系、動態監測體系等還需進一步完善,需要政府提供具有前瞻性的制度保障和標準引導;制造企業在開展服務業務時較難獲得與服務企業相一致的優惠政策,利益保障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有關知識產權的內容尚未獲得足夠保護與重視。

強化針對性,依托“數字”有效賦能“兩業”融合

優化“兩業”融合頂層設計,強化企業數字賦能“兩業”融合理念。優化“兩業”融合指導意見和統計標準,實現上層帶動。中央應盡快出臺推進“兩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兩業”融合發展的目標、重點和主導模式,出臺配套完善的關于人才、資金、管理等“兩業”融合的支撐體系,以便指導各省市更好地落實推進;完善“兩業”融合的相關統計工作,提供準確、可靠的官方統計數據,同時研究出臺突出反映“兩業”融合發展水平的評價指標體系,開展定期統計監測,實施動態跟蹤以便及時糾偏和引導。積極鼓勵企業全方位數字化轉型,推進數字賦能貫穿企業“兩業”融合發展。引導企業價值觀和發展戰略從“產能”導向轉變為“數字”導向。在企業組織架構層面,謀劃成立數字機構;在企業經營決策層面,善用“數據說話”;在新信息技術采用層面,大膽創新,推進企業對新技術和新生產理念的采用。

強化“兩業”融合互動機制,增進“兩業”融合發展實效。鼓勵制造業企業向服務型制造轉型。積極推動具有重要數字賦能特征的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不斷完善其技術標準以及服務規范,借以優化先進制造業企業向服務型制造轉型環境;推動制造業企業與軟件信息企業、互聯網企業跨界融合,提升先進制造業企業的數字應用能力和業態融合實效;引導先進制造業企業推動主輔分離,有序引導當前我國工程機械、航空航天、生物工程、智能制造等先進制造業企業通過管理創新和業務流程再造等方式,剝離非核心但具有比較優勢的服務環節,向社會提供專業化服務,實現服務型制造的培育與壯大。發揮現代服務業,尤其是具備數字資源和數字服務能力的現代服務企業對先進制造業的支撐作用,以及優化新的制造環節的創造功能。提升服務質量,鼓勵在規模、信譽和服務質量上具有比較優勢的生產性服務企業跨行業甚至跨地區兼并重組,發展精準服務、拓展延長服務鏈,強化服務對制造業的支撐功能,實現服務與制造環節“無縫”對接;大力引導服務衍生制造,激勵新興服務型企業發揮自身比較優勢,通過諸如品牌授權等模式向制造環節延伸,實現新興服務型企業市場創造功能。

構筑“兩業”融合支撐體系,夯實融合發展物質基礎。全面構建新時代面向“兩業”融合發展的人才體系。由政府牽頭搭建面向“兩業”融合發展的人才架構體系,制定和實施專項人才培養計劃,在高校和職業教育機構中設置交叉學科,培養“制造+服務”“數字+融合”的專項人才;推進人才共享和人才利益保障機制建設,健全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之間“制造+服務”“數字+融合”的柔性流動和人才共享機制,建立健全相關人才常態化的表彰制度。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于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實現量的提升;積極推進傳統基礎設施建設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轉型,加大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力度,為數字賦能“兩業”融合提供物質載體和平臺。

優化融合發展軟環境,營造“兩業”融合和諧生態。加大對具有數字背景的產業融合行為的政策引導與支持力度。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對龍頭企業牽頭設立產業融合發展基金予以額外支持;對企業積極應用互聯網進行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的投入行為進行大力支持。推進“放管服”改革。深化“兩業”融合市場化改革,積極推進電信、金融、新型研發機構等領域市場化改革,適當放開和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提高現代服務業市場化程度和資源配置效率。搭建“兩業”融合發展服務,尤其是數據和信息服務平臺,特別地,要推動政府對于數據和信息平臺的服務構建和資源購買,對于嘗試數字賦能“兩業”融合發展的企業給予數字資源支持。

(作者分別為廣西財經學院廣西金融與經濟研究院講師;廣西財經學院經濟與貿易學院講師)

【注:本文系2020年廣西社科界智庫重點課題“廣西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創新交融研究”(項目編號:GXSKZK202010)和“加快廣西數字經濟發展的對策研究”(項目編號:GXSKZK202008)、廣西財經學院創新團隊項目(西部陸海新通道與實體經濟發展創新團隊)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李琳:《推進“兩業”深度融合,打造中部崛起“湖南樣本”》,《湖南日報》,2019年6月25日。

責編/張忠華 ? ?美編/陳媛媛

猜你喜歡
產業融合優化數字
營商環境五方面持續優化
優化英語課堂教學策略的探索
促進學生認識發展 優化初中化學復習
答數字
大數據時代廣告產業融合發展的模式與機制分析
基于貿易轉型背景下的大連服務貿易發展對策研究、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路徑選擇
旅游經濟
數字看G20
成雙成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