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視閾下高校黨建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機制探討

2020-07-26 09:51王棟張博
學習周報·教與學 2020年15期

王棟 張博

摘 ?要:互聯網視閾下,高校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應該注重黨建和思政教育之間的一致性,積極采用先進互聯網技術,打造出黨建與思政教育的協同育人機制,培養大學生的良好思想素養,使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利用網絡平臺將高校黨建與思政教育的協同育人作用發揮出來,為大學生的發展夯實基礎。

關鍵詞:互聯網視閾;高校黨建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機制

引言:

高校的黨建工作與思政工作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都是將培養學生思想素養、堅定信念當做主要目標。在此情況下高校應該注重二者之間的聯系,通過兩者之間的整合創建協同育人機制,提升整體的教育指導工作水平,達到預期的工作目標。

一、高校黨建和思政教育之間的關系

(一)兩者之間的一致性

高校在教育事業發展的過程中,黨建與思政教育存在一致性,二者之間重點內容就是思想方面、政治方面與道德方面的教育,相互依托、共同進步。與此同時,兩者的教育方式具有一致性的特點,都是將學生當做主體,開展思想教育指導工作,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素養。

(二)兩者之間的互補性

高校教育事業實際發展的過程中,黨建和思政教育兩者之間具有一定的互補性,對于黨建工作而言,屬于思政教育的前提保障,可形成良好的指導作用、促進作用。而思政教育也能夠為黨建提供一定的思想指導,學生為主體,創新活動形式,形成良好的思想指導作用。

二、互聯網視閾下高校黨建與思政教育協調育人機制的構建

(一)完善教育工作平臺

為確保有效開展相關的協同育人工作,應該完善有關的工作平臺,積極采用網絡信息技術提升整體的協調育人工作水平,借助網絡教育互動平臺,有效完成相關協同育人工作任務。高校在整合相關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應該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構建互動平臺,使得師生可以在網絡平臺中相互溝通交流,實現良好的互動目的。

如,創建相關的協同育人平臺,學??梢栽谙嚓P的平臺中設置關于黨建方面與思政教育方面的熱電話題,使得學生自主了解社會中的時事政治,明確我國的國慶和黨建現狀,形成良好的思政覺悟。采用網絡平臺開展相關的協調育人工作,還需總結豐富經驗,在網絡平臺中設置良好黨員形象信息、榜樣人物信息等等,營造出相應的環境氛圍,使得學生在潛移默化影響下,形成正確的觀念意識,增強思想覺悟與政治素養,滿足當前的協同育人教育指導需求。

(二)打造學生黨員、思想管理平臺

互聯網視閾下,高校在實際工作中應該打造出學生黨員與思想方面的管理平臺,確保將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工作有機整合,形成良好的協同育人環境氛圍,提升整體的教育指導效果。高校應該積極采用先進信息技術,遵循創新性的工作原則,利用網絡平臺有效開展學生黨員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思政教育工作水平。實際工作中應該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新媒體技術等,創建出學生黨員管理的平臺,搜集學生黨員的基本資料,按照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確保開展智能化服務與信息化服務。在實際工作中要求合理使用大數據、信息技術,將黨組織當做基礎,明確海量數據信息相互之間的聯系,拓寬具體的信息服務平臺,動態化預測和分析實際情況,便于有效完成管理任務,為學生提供高質量服務[1]。

(三)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拓寬協調教育內容

互聯網的視閾下高校應該積極采用先進網絡信息技術,拓寬具體的黨建、思政教育的協調教育內容,確保有效完成各方面的網絡化教育指導任務。高校在實際工作中應該遵循科學化的育人工作原則,積極使用網絡信息技術整合相關信息、內容,全面增強有關的協調教育內容科學性與合理性[2]。

如,高??梢允褂镁W絡信息技術,整合關于道德理想方面的教育內容,要求在協同育人過程中使用網絡平臺,為學生提供相關的道德理想教育信息,將信念內容、理想內容等當做核心部分,使得大學生在相關教育內容潛移默化的影響下,積極參與到相關道德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奉獻精神、團結意識等等,提升道德品質。高校在校園網平臺中還需整合愛國主義精神教育的內容,要求教師在采用黨建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機制的過程中,利用網絡平臺為學生提供一些愛國主義內容,組織學生全面學習其中的內容,在愛國人物的榜樣作用下,使得學生形成良好的愛國主義精神。

(四)采用微課教學法開展協調育人工作

高校在采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整合黨建與思政教育的過程中,應該積極采用微課教學法開展協調育人活動,在網絡平臺中位學生傳遞各種微課程視頻、內容,使得學生在協同育人的環境下,形成良好的教育指導作用[3]。

如,教師可以采用網絡平臺為學生傳遞相關的黨建與思政教育的微課視頻,在微課視頻方面主要設置黨建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內容、思政教育的各種內容,主要就是圖片、文字信息與典型人物視頻等等,保證所設置微課內容符合協同育人的標準,具有一定的思想影響作用和教育作用,使得學生在黨建內容、思政教育內容的潛移默化影響下,形成正確的愛國主義情懷、人生觀與價值觀,增強各方面的教育指導工作效果,保證利用微課視頻有效完成協調育人的工作任務[4]。

結束語:

互聯網視閾下,高校在教育領域中應該重視黨建和思政教育工作之間的協同育人,創建完善的工作機制,確??梢允褂孟冗M的互聯網技術,為學生打造出完善的協同育人平臺,改善當前的教育環境氛圍,利用互聯網平臺打造出良好的教育平臺,將黨建內容、思政教育內容等全面融入到網絡平臺中,確??梢詫Ⅻh建、思政教育的相關教育作用發揮出來,改善當前的高校育人工作現狀,不斷提升整體的教學工作質量。

參考文獻:

[1]石貴舟,余霞.基于“互聯網+”的高校產學研協同創新[J].現代教育管理,2016,5(1):7-12.

[2]夏天.高校思政教育與黨建工作如何協同發展[J].人民論壇,2019,67(5):120-121.

[3]卞學愚."雙一流"建設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全方位協同育人研究[J].才智,2020,13(3):163-177.

[4]顧曉英.黨建串起課程思政育人"項鏈"[J].上海黨史與黨建,2019,24(10):59-62.

作者簡介:

王棟(1990年12月——),男,漢族,陜西西安人,碩士研究生,助教,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紫閣書院,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