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文化融入黨員干部黨性教育問題思考

2020-07-27 14:56李孝洋
博鰲觀察 2020年4期
關鍵詞:黨性教育融入紅色文化

李孝洋

內容摘要 郴州紅色文化資源豐富,文章通過深入調研郴州以紅色文化融入黨員干部黨性教育現狀,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切實有效的對策,以提高黨性教育的實際效果。

關鍵詞 紅色文化 融入 黨性教育

1 紅色文化融入黨員干部黨性教育的郴州實踐

1.1 建好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打造“紅色陣地”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將建好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列入重要議程,對可開發利用的革命遺址和紅色旅游景點,按紅色文化教育基地“五有”標準制訂開發利用計劃,積極爭取紅色文化扶持資金,改善基礎設施。先后興建湘南起義紀念館、桂東縣紅軍長征首發紀念地、廉潔紀律文化中心、汝城縣沙洲村“半條被子”紀念館等,對桂東三大紀律·六項注意頒布紀念地、蘇仙區李家大屋、鄧華將軍故居等進行提質改造,目前均已完成。

1.2 挖掘紅色文化教育資源,開設“紅色課堂”

一是紅色教育為黨員“補腦”。課程體系建設和黨性教育教材體系建設齊頭并進,突出黨性教育平臺建設,堅持線上課堂與線下課堂有機結合。二是黑色教育為黨員“醒腦”。把“敲警鐘”作為黨員黨性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把警示教育基地作為全市黨性教育基地的重要部分,打造了郴州監獄、桂東廉潔紀律文化中心等警示教育基地[1]。

1.3 開展紅色文化特色活動,匯聚“紅色能量”

一是充分發揮紅色影視、紅色讀物、紅色旅游、紅歌等平臺載體的作用,提升黨性教育的魅力。二是利用報刊、新聞媒體、互聯網站、微信微博、手機App等新型信息溝通工具,大力宣傳郴州紅色文化資源,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挖掘用好紅色文化資源開展黨性教育的好經驗、好做法,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2 郴州紅色文化融入黨員干部黨性教育存在的問題

2.1 紅色文化挖掘不夠,導致黨性教育內容單薄

一是精品課程數量較少,對郴州紅色文化的豐富內涵挖掘提煉還不深入,選題基本還集中在郴州傳唱度較高的紅色文化資源。如何講好紅色故事,體現紅色智慧,弘揚紅色精神,傳播紅色價值,把紅色基因根植于黨員干部的靈魂深處,還需要繼續探索。二是紅色文化資源納入黨性教育內容力度不大。課堂教學專題極其有限,除了汝城沙洲《半條被子暖人心》、桂東沙田《第一軍規永放光芒》兩個教學點影響力較大以外,其他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都是門堪羅雀,人員稀少。

2.2 紅色文化的內涵挖掘提煉不深,導致黨性教育形式單調

一是教育培訓渠道單一。調研發現,當前全市黨員干部參加黨性教育活動多以縣市區各級黨校干部教育培訓班為主,單位及自發組織不多,多以參觀游覽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為主,缺乏系統教育。二是教育培訓方式單調。傳統展示手段多,沒有充分運用燈光、色彩、音樂、美術等元素,營造莊重嚴肅氛圍,強化教育效果。有的地方組織開展的體驗式教學沒有根據對象的變化及時更換主題或著重點突出某一主題,僅僅重視歷史的回顧和講述,缺乏和現實的對接及對現實問題的思考。

2.3 紅色資源整合度不高,導致黨性教育影響力弱

郴州紅色資源量多面廣,但在紅色資源整合利用上缺乏系統思維,缺少科學規劃,紅色資源分散、單一,沒有形成多點布局,多層面、多視角滲透,集群效應難以發揮。

2.4 紅色教育氛圍不濃,導致黨性教育效果不佳

目前盡管三大紀律·六項注意頒布紀念地、桂東縣廉潔紀律文化中心、汝城縣沙州村“半條被子”紀念館等發展勢頭較好,但在課程設置、師資力量、保障能力等方面與其他周邊市州尤其是井岡山相比仍有相當大的差距。同時,少數地方對紅色史料整理不夠,對紅色遺址遺跡保護利用不夠,對紅色資源宣傳推介的力度不大,缺乏整體包裝宣傳,沒有宣傳內容上的特色,也沒有宣傳手法上的創新,更沒能形成聲勢浩大的宣傳陣勢。

3 把郴州紅色文化資源深入融進黨性教育的對策

3.1 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的內涵,為黨性教育內容注入新活力

第一,加大投入,搞好基礎建設。將黨性教育基地建設條目化、精細化,對一些交通不便的紀念設施,進行全面建設,通水、通電、通路,道路硬化,沿途景觀搭建,凸顯主題,營造氛圍,增強吸引力。對革命舊址遺址啟動修復工作。對于荒蕪的革命原址,可以考慮重建復原;對于殘損的革命遺址,要盡快進行搶救性的修復和保護;對于已發揮教育功能的紀念設施,考慮如何發揮其更大的效用。

第二,開展文物普查,深挖黨性教育資源內涵。深入研究紅色黨性教育基地的歷史沿革,做好文物史料的研究整理工作,深入挖掘革命精神內涵,緊密聯系實際,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進行詮釋和展示,給人們以知識的普及、心靈的震撼、精神的激勵和思想的啟迪。要盡快啟動全市革命遺址和紅色資源新一輪普查,全面摸清家底,逐個建立檔案,廣泛征集革命史料,認真做好重要文物史料特別是革命歷史文物的征集、保護和利用工作。通過走訪革命前輩、烈士遺屬、專家學者、民間收藏人士,積極搶救、征集文物史料,集中編撰全面反映郴州的紅色歷史,為黨性教育提供權威文史資料,從而探究、構建以紅色資源為依托,集人、魂、物、事一體化的紅色文化教育內容體系。唱好湘南起義、第一軍規、半條被子三臺大戲,運用現代化傳媒手段豐富紅色文化展示形式,制作出全面反映紅色資源、文化歷史的聲像、文字、影視資料和多媒體課件,為黨性教育的開展提供多形式、多樣式的載體、素材或場景,打造高知名度和廣泛影響力的郴州特色紅色教育平臺[2]。

3.2 結合旅游開發,加大對紅色資源整合開發的力度

紅色旅游能夠把紅色文化資源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發揮出來,因此,理應大力促進紅色資源與生態文化等各類資源的融合發展。很多紅色遺址處于風景優美、生態宜人地域,如龍廣洞革命蘇區和太白洞革命烈士陵園就位于七姊石風景區,海拔約1300米,風光秀美,可以通過紅色景點加生態景觀方式,設計打造精品教學線路,以紅促綠、以綠推紅,紅綠結合、紅綠相映,將分散紅色教學點與綠色發展關節點等連接成精品線路。例如,鄧華將軍故居位于陂副村,該村已成功申報省級歷史名村和中國傳統村落,目前正在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陂副村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間,已近600年,村內歷史建筑與文物保護單位共77棟,主要建筑有鄧華故居、鄧氏宗祠、鄧深澤官邸、鄧良才官邸等,紅色黨性教育可以與傳統古村落歷史文化旅游相結合。

3.3 加大把紅色的文化資源融入黨性教育的力度

第一,把紅色的文化資源融進黨課教材。高質量和高檔次的課程、教材是黨性教育基地的安身立命之本。沒有高質量和高檔次的課程、教材,黨性教育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米之炊。每一個黨性教育基地都要堅持各自優勢,下硬功夫開發出一批思想性強、時代感明、說服力實的具有郴州本土特色的紅色文化教育培訓教材。第二,積極推進紅色的文化資源進課堂。把紅色的文化教育納入每年的干部教育培訓計劃之中,在黨校的主體班次教學中加大紅色文化教育內容比例,利用紅色的文化資源中蘊含的先進人物模范及其紅色基因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廣大的黨員干部規范道德品行,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育人資政功能。

4 結語

充分運用紅色的文化資源打造黨性教育基地進行黨性教育,對廣大黨員干部黨性的提升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通過廣泛開發和充分挖掘紅色資源,構建黨性教育的大課堂,讓開展黨性教育的黨員干部在這些歷史事件和革命精神、革命任務的對話中,觸及思想和靈魂的深刻反思和感悟,實現精神的蛻變和心靈的震撼,增強了黨性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李作言.基層黨?,F場教學基地建設的若干思考[J].上海黨史與黨建,2014(10):37-38.

[2]鐘龍彪,趙曉呼.黨性教育的困境與突破[J].觀察與思考,2014(5):68-72.

猜你喜歡
黨性教育融入紅色文化
有效發揮紅色教育基地作用開展兵團組工干部黨性教育
基層黨校黨性教育系統化探索
淺析情景劇教學在學生黨員黨性教育中的運用
論紅色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及實現路徑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的作用
關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融入“概論”課教學的幾點思考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紅色文化的價值訴求
紅色文化書籍的歷史及裝幀的特色審美
芻議中醫養生理念在瑜伽教學中的融入
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方法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