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專業實踐課程體系教學改革與探索

2020-07-28 02:31王春玲安巧霞張繼東
科技資訊 2020年16期
關鍵詞:課程體系實踐教學創新

王春玲 安巧霞 張繼東

摘? 要: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專業作為農業工程類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農業發展應用中的重要性逐漸突顯。塔里木大學在為南疆地區培養各類人才的過程中,綜合性農業技術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強。為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綜合掌握、開拓創新思維,同時讓畢業生與市場需求更為契合。塔里木大學在新的人才培養方案指導下,對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專業的實踐課程體系進行了教學設計和實施等方面的改革探索,以期改善目前較為單一和分散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平臺。

關鍵詞:實踐教學? 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 課程體系?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6(a)-0110-03

1907年,美國農業工程師學會的成立標志著農業工程學科作為一門獨立工程學科地位的確立。學科的形成不僅推動了先進農業機械及農業工程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而且促進了農業工程科研與教育在世界范圍內的推廣與發展[1]。20世紀70年代發達國家相繼實現農業機械化與現代化,以農場水平為研究核心的傳統農業工程學科使命結束的同時學科開始積極探索農場以外的發展方向[2-4]。農業工程學科研究的內容廣泛涉及農業、生物、工程、資源、能源等諸多領域,是一門具有交叉性和綜合性技術的學科。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是屬于工學門類的農業工程類的本科專業,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趨于成熟,該專業的發展和需求逐漸凸顯。由于其具有高度綜合性和系統性的特點,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掌握多學科的理論知識和相關技能。例如,現代農業裝備的使用方法,新能源的開發研究、農業建筑的設計建造、農村城鎮及園區的規劃設計等。同時,要具備一定的經營、管理及科研,教學能力。由此,可以看出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專業作為符合現代農業發展方向的一門新興專業,具有廣泛的發展空間和生命力。

農業生產的機械化和集約化使得該行業對于綜合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漸增加。對于學生而言,較好地掌握綜合知識并將其運用到實際生產中,必須通過大量的實踐和訓練。塔里木大學為南疆的生產和建設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其主要優勢是學生實踐能力相對較高。而對于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專業的學生來說,必須通過足夠的實踐才能將專業知識與實際生產緊密結合,發揮其優勢。目前,在新疆地區農業生產領域的專業人才依然較為缺乏。在校期間接受大量的實踐性鍛煉,才能讓學生在畢業后盡快進入到崗位中去。因此,根據塔里木大學該專業的發展現狀,結合南疆地區發展需求,對該校的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專業的實踐性教學做出全方位的探索和改革。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專業的實踐性教學包括課程實驗課、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專業認識實習、畢業實習以及各類學科競賽等。根據不同實踐課程類型,進行相應課程的調整完善,使塔里木大學的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專業更適用南疆地區的市場需求。

1? 實驗課程的完善與擴充

與該校其他工科專業相比,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專業的實驗課程所占的比例依舊較低。且部分課程的實驗課程開設率較低,有些板塊不具備實驗條件,導致了學生在實驗課的練習上參與度較低。其次,由于師資的欠缺,有限數量的教師不能夠完全勝任多門課程的實驗課程。例如,《農業生物環境工程》課程內容涉及工程熱力學、傳熱學,農業建筑的保溫隔熱、通風降溫以及其他環境調控的設計內容。實驗課程熱工方向的內容,對于該校該專業的教師來說存在著授課較難的情況。此外,部分實驗課程的課時較短,不能將課程所學內容通過實踐的方式強化學習效果。

針對以上存在的部分問題,可根據實際情況將部分實驗課的授課體系進行統一整合,借助該學院的土木工程和給排水等專業的相關教師進行實驗課的講授。例如,可將該專業熱工方向的實驗課程與傳熱學、流體力學、工程熱力學等實驗課程進行融合,由具有相關知識背景的教師承擔,以提高教學效果。其次,該校對該專業的培養方向是偏向于土木工程類,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專業中涉及生物環境部分的課程較少,目前只有《農業生物環境原理》一門課程。因此,該門課程的實驗部分課程比例應適當擴大,可增加設施農業栽培方向的內容。讓學生多了解園藝植物的生長習性和管理手段,有助于在農業建筑的設計和設施內的管理過程中,更能深入地結合植物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此外,由于地域特點和歷年來的就業方向使得該專業的能源方向的課程較少,目前只有《新能源工程》一門課程,且實驗課學時為8個。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的設置是分組的方式完成新能源模型制作,由任課教師反饋的結果是每年此部分的實驗效果均不理想。主要原因是較短的學時數,不能夠讓學生充分利用所學知識完成一個作品。一個模型制作需要有前期相關知識的學習積累、模型的設計、材料準備、制作,此外還要檢驗模型的工作運行效果,并進行調整修改完善。因此,可將此模型制作單獨成為一門實踐課程,由老師知道學生進行模型的設計和過程的監督。同時在制作完成后,增設作品展的環節,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并且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學生參加各類競賽做好充分準備。

2? 實習課程組織方式與方向調整

塔里木大學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專業的實習課程中涉及三大類:(1)工程測量實習,任務是對學校內的各類建筑物或道路進行測量;(2)專業認識實習,主要內容是熟悉認識學校附近地區的農業設施類型和生產經營現狀;(3)畢業生產實習,由于培養方向的側重,近幾年的實習大多是在民用建筑單位,實習內容多為工程項目的跟進和了解。各類實習由不同專業的教師進行指導,因此實習課程的系統性和關聯性較差。例如,工程測量實習是由該學院測繪專業教師承擔,除部分儀器使用和基本測量任務外,實習內容與該專業的結合度較低。

根據以上存在的問題,可根據課程設置的學期和實習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和銜接。例如,可將工程測量實習調整在《溫室建筑與結構》課程之后進行,如此可根據課程內容,由測量教師和專業教師聯合指導,將溫室的測量學習也加入實習內容里面,更有助于學生對于農業建筑結構的深入了解,對于相關的課程設計及畢業設計更有幫助。目前專業認識實習的時間是一周,時間偏短,學生只能對周邊的設施類型有大致的了解。對于實際的生產現狀和管理并不能夠做到很深入的認識,達不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程度。根據課程內容,可適當調整專業認識實習的時間,讓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除認識外,也能夠參與到生產過程中,并與生產者有較密切的交流,讓學生對于當地的農業生產現狀有系統深入的了解,對后續的專業課程學習較為有利。此外,對于畢業生產實習,可鼓勵學生在寒暑假期間在當地的農業生產部門進行實習和學習,例如,一線生產區、農業合作社、農業生產管理部門等,在深入了解整個生產體系后,學生才能根據興趣及能力適當選擇就業方向。也能夠擴大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專業在農業領域的就業機會。

3? 設計類課程的完善與細化

根據該校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的培養方案要求,設計類課程主要偏向于工程類,例如房屋建筑學、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鋼結構、建筑施工技術等的課程設計。其中農業建筑類的課程設計僅有一門:設施農業工程工藝及建筑設計課程設計,對于整個課程體系來說,這種設置不盡合理。主要原因是,近幾年該校的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專業的考研學生中約90%左右的選擇了農業環境方向。單一的工程類課程,對于考研學生來說不能夠補充其確實的知識。

基于此類問題,可將設計類課程和選修課程結合起來,將部分設計課程設置為選修課,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畢業設計的方向以及就業去向進行選擇。例如,可將其分為工程類、農業環境類、能源工程類的幾個方向的課程設計,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同時可以因材施教,滿足學生對于不同知識的需要。此外,按照選修課程進行設計的選擇使學生更專業地去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識,不但有利于學生為畢業設計做好準備,同時學生更加明確自己的就業方向,有助于提高畢業后的就業擇業成功率。

4? 結合各類學科競賽提高實踐教學的效果

隨著國家“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口號的提出,高校也加入了創新的主力軍,尤其是在校大學生的創新思維的激發和培養有助于實現突破性的創造和革新。塔里木大學為新疆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才,而新疆作為絲綢之路重要關隘,地處亞洲之心,占盡天時地利,積極營造創新創業的新精神,開拓新絲路有助于發展地方的社會經濟。在這種形勢下,塔里木大學對于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培養非常重視,各類全國性的創新創業競賽均有參與,并且都獲得了較好的成績。對于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專業能夠參與的競賽類型較多,如“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等。此外,針對該專業的學科競賽每年均有舉辦,即全國大學生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及相關專業創新創業競賽,此競賽是由教育部高等學校農業工程類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和中國農業大學共同主辦,競賽的規模逐漸擴大,影響力也越來越強。

從2013年開始本校便開始組織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及相關專業的學生參加比賽。參賽至今獲得過各個等級的獎項,對于學生在創新方面的培養有著較大的作用。同時,可以讓學生走出去與其他高校的同專業學生交流學習,有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眼界的拓展。鑒于此,在實踐性教學過程中,可以增設創新環節的方面的教學內容,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

5? 結語

目前,塔里木大學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總體上比例偏小,綜合性不強,與專業的結合程度不夠深入。要想做到滿足學生各方面學習的需求,改善目前較為局限的培養模式,應該在實踐課程的內容、范圍和時間上做相應的改革探索。在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教學時,可以多個教師共同參與;在實踐效果的評價上,結合過程與結果綜合打分;同時培養學生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最終達到強化實踐教學效果,滿足南疆地區特色需求的培養目的。

參考文獻

[1] 師麗娟.中外農業工程學科發展比較研究[D].中國農業大學,2016.

[2] Siles,J.A.,Gonzalez-Tello,P.,Martin,M.A,et al.Kinetics of alfalfa drying:Simultaneous modelling of moisture content and temperature[J].A.Martín.Biosystems Engin-eering,2015,129(1):185-196.

[3] Rousseau Tawegoum,Florian Leroy,Gérard Sintes,et al.Forecasting hourly evapotranspiration for triggering irrigation in nurseries[J].Biosystems Engineeri-ng,2015,129(1):237-247.

[4] Busato,Patrizia.A simulation model for a rice-harvesting chain[J].P. Biosystems Engineering,2015,129(1):149-159.

[5] 范雙喜,鄭冬梅,江占民.農業高等院校實踐教學質量和有效性評價[J].高等農業教育,2017(2):9-13.

[6] 鄭鈺瑩,王輝,李友良.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模式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5(2):164-165.

猜你喜歡
課程體系實踐教學創新
三維視角構建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藝養教育”凝練與藝美課程體系建設
“三位一體”課外閱讀課程體系的實施策略
茶學專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探索
《電氣工程畢業設計》 課程的教學設計
高職院校商務禮儀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芻議
《數據庫高級應用》教學創新方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