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共生思想的舊工業廠區公共藝術化改造策略研究

2020-07-28 09:24楊玲
廣告大觀 2020年11期
關鍵詞:實踐意義共生策略研究

楊玲

摘要:針對目前舊工業廠區再生問題受到社會關注的這一現狀,試圖從共生思想的角度探討舊工業廠區公共藝術化改造策略,提出了改造過程中的共生策略,為今后舊工廠公共藝術化改造思路、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共生;實踐意義;“共生”策略研究

1、共生理論

共生理論起源于生物學,黑川紀章將生物學的“共生”概念擴大到城市規劃領域,提出了“共生城市”的理論。20世紀70年代,他在《工業共生》一書中又提出了“工業共生”的概念。

陳錦賜于“以永續建筑觀論共生環境營造”一文中論述,共生觀主要目的皆是在力求能營造共生環境使得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環境間皆能和諧、互利共存,并達到安全、健康、節能、環保、生態、再生、永續的目標??偟膩碚f,共生理論在很多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

2、舊工業廠區公共藝術化改造的實踐意義

成都音樂公園是在原成都紅光電子管廠區改造的,因環境污染較大而在2001年被政府要求停產,且廠區陳舊,不能與城市更新同步。將工廠廢舊設施進行創新性運用,將其進行公共藝術化改造,不但可以提高其美學價值,營造富有個性化的公共藝術,還可以有效地節約成本,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和再創造,降低了能耗,減少了環境污染和分解、回收工業廢氣設施所需要的成本投入。

其次,成都紅光電子管廠是城市的組成部分,也是城市歷史和城市文化的組成部分,對城市文脈地延續和環境地完整有著非常重要地作用。對廠區進行公共性藝術化的改造,不僅給城市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同時又重新塑造城市的品牌。,為城市在這一地區的建設與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3、舊工業廠區公共藝術化改造“共生”策略研究

公共藝術應與城市更新發展相協調與同步,而城市更新在于營造生態文化環境與科技文明的共生環境、謀求與城市共生后不但保有其生命力,更具有競爭力。其改造的“共生”策略研究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3.1 舊工業廠區公共藝術化改造與文化環境“共生”

原紅光電子管廠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由于廠區工人居住集中,人們交往頻繁,共同的身份,觀念和相關利益形成屬于這個區域的特定社區文化。這種文化通常與工廠密切相關,并可以作為一種社會情感在城市中延續下去。將廠區舊有的具有歷史價值的廠房、生產過程、工業產品、舊的生活方式等轉換為公共藝術的表現形式,與現代人們的生活背景相融合,讓舊有的廠區文化環境以公共藝術的方式得以延續。

東區音樂公園設計中對廠區標語的保留以及廠區機械設備的藝術化處理,公

共藝術的物化形象巧妙的填補了人們對工業時期的文明產生懷舊情結方面的空白,延續了人們對工業時代人類技術和日常生活的一種社會記憶。

3.2 舊工業廠區公共藝術化改造與不同主體的“共生”

將開發商、政府、與藝術家以及民間組織相結合起來發揮各自的優勢,形成新的開發主體,實現不同開發主體的交融共生,在成都音樂公園,一大批藝術家和文化機構進駐原紅光電子廠老廠區,成規模的租用和改造空置廠房,逐漸發展成為藝術中心、畫廊、藝術家工作室、設計公司、餐飲酒吧等各種現代空間的聚合。使城市的公共藝術區迅速形成。這些具有公眾參與性質的藝術區給城市藝術形象帶來了新活力和新的時尚文化。而且這些藝術區大多對公眾免費開放參觀,其具有的公共藝術性質是當代城市藝術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城市藝術推廣的形象代言,為提升城市的綜合競爭力作出巨大的貢獻。

其次,除了與不同開發主體的“共生”之外,公共藝術還應與公眾共生,注重于藝術與居民行為上的互動,讓公眾在跟公共藝術直接接觸的過程中感受工業文化。

3.3 舊工業廠區公共藝術化改造與可持續環境的共生

可持續環境意識是基于一種健康的、科學的、環保的、生態的,附加了新的趨勢設計理念,公共藝術被表現成為可以調節人與人之間、人與環境之間關系的公共對話。原紅光電子廠,留下大量的舊建筑和工業設施,如果將其拆除,會產生大量廢棄物,給環境帶來污染門。而且對廢舊廠房和設施的處理會消耗大量的能耗。將廢舊工業設施通過藝術化改造成公共藝術之后,實現了廢舊設施的再次利用,形成獨特的工業公共藝術,也體現了公共藝術與民眾、自然之間的和諧共處。

3.4 舊工業廠區公共藝術化改造與現代建筑環境“共生”

舊廠房及設施有自身獨特的藝術價值,它們同其他建筑類型所創造的美學特征是無法取代的。工業建筑形態,是城市的有機組成部分,對城市文脈的延續和環境的完整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不管人們是否存在爭議,如果從文化生態角度將文脈理解為是一種資源,那么,改造為公共藝術就提供了保護文脈資源的有效途徑。沒有歷史的城市是蒼白的城市,對舊廠房的適當藝術化改造,新建建筑采用新舊融合的方式,從風格、肌理上進行協調處理,既保留了建筑的使用功能,使得建筑可以繼續為人們服務;對一些有價值的舊廠房的外貌進行保留,保存了城市的記憶,維系了人們的情感。對舊廠房的公共藝術化改造,不但延續城市的歷史文脈和建筑特色,而且美化我們的生存環境。

舊工業廠區公共藝術化改造應該與城市的發展與更新相融合,城市的更新不但要有文明的新價值來提升競爭力,更需要有文化的舊價值來保持城市的生命力,因此在舊工業廠區公共藝術化改造實施中,新舊交融的共生觀顯得尤為重要,它可以點燃城市發展的新思維。構建舊工業廠區公共藝術化改造與現代城市環境“共生”包應該考慮到社會共識、環境共融、經濟共享等因素,將生態環境與文化環境、歷史環境與現代環境、文明環境與科技環境很好的結合一起,提高城市的生命力和競爭力。

4、結語

舊工業廠區公共藝術化改造設計中,“共生思想”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并延續舊有的、有價值的文化,將整體設計思想融入人與自然的和諧理念之中,賦予舊工業廠區新的活力。其次,舊工業廠區公共藝術資源的利用不當,會造成環境的二次污染。建議舊工業廠區公共藝術化改造設計中,努力營造“共生環境”的模式,使城市成為集藝術化、功能化的集合體,從而使城市建設與人進入動態的可持續發展之中。

參考文獻:

[1]? 覃力.黑川紀章城市設計的思想與手法譯后感[J]新建筑.2003.(6)

[2]? 葉志強.公共藝術與城市設計的協調與同步[J]藝術百家.2012.(6)

[3]? 劉玉華.城市公共藝術傳承傳統美學[J]科技信息.2009.(23)

(作者單位: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猜你喜歡
實踐意義共生策略研究
優生共生圈培養模式探索
優生共生圈培養模式探索
在體驗中走向共生
形體禮儀課對大學生自我素質提升的實踐意義
關于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策略研究
初中語文略讀課文教學策略研究
團體心理健康輔導的理論、方法與實踐
品管圈降低腫瘤住院患者跌倒發生率的實踐意義分析
建筑與環境共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