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灸治療周圍性面癱急性期的療效

2020-08-12 02:08沙彥娟雍曉婷
中華養生保健 2020年12期
關鍵詞:周圍性面癱急性期神經功能

沙彥娟 雍曉婷

摘 要:目的? 探討針灸治療急性期周圍性面癱的療效。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期間寧夏銀川市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急性期周圍性面癱86例患者臨床資料,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將采用常規西醫法的44例急性期周圍性面癱患者資料歸為對照組,將采用常規西醫法+針灸法的42例急性期周圍性面癱患者資料歸為觀察組。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效果和H-B面神經功能評分。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比對照組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H-B面神經功能評分比對照組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灸治療急性期周圍性面癱具有明顯的臨床效果,能夠改善患者面神經功能。

關鍵詞:周圍性面癱;急性期;針灸;神經功能

中圖分類號:R246.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0)-12-0010-02

當患者面部表情肌功能發生障礙時,稱之為周圍性面癱,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或Bell麻痹是其在西醫中的別稱[1]。該病患者會有眼瞼不能閉合、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等表現,給其帶來了嚴重的影響。目前,臨床常采用常規西醫藥物治療該病,但患者會出現惡心、不安等不良反應,治療效果不佳。而針灸療法通過針刺相應穴位,能夠疏風清熱、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改善患者面神經功能及其預后等[2]?;诖?,本研究采用針灸法對急性期周圍性面癱患者進行醫治,觀察其臨床療效。具示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期間在銀川市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急性期周圍性面癱86例患者臨床資料,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將采用常規西醫法的44例周圍性面癱急性期患者資料歸為對照組,將采用常規西醫法+針灸法的42例急性期周圍性面癱患者資料歸為觀察組。對照組男23例,女21例;年齡21~66歲,平均年齡(34.68±10.42)歲;病程1.0~4.0d,平均病程(2.20±1.11)d。觀察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20~69歲,平均年齡(34.13±10.32)歲;病程1.0~3.3d,平均病程(2.13±1.09)d。對照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

1.2? 診斷標準

中醫滿足《針灸治療學》[3]中正氣不足證候診斷標準,主癥:口角歪斜,閉眼無力,漏白;次癥:少氣懶言,頭暈目弦;舌脈:舌淡紅,苔白薄,脈沉細弱。西醫滿足《神經病學》[4]中診斷標準。

1.3?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滿足上述診斷標準;②多單側發病;③急性起病,有受風病史,在數小時或數天達到高峰;④臨床資料完全。

排除標準:①由其他疾病引起面神經麻痹;②伴有嚴重心腦血管、腎等疾病者;③伴有心理、精神異常者。

1.4? 方法

1.4.1? 對照組

對照組進行常規西醫治療:地塞米松(吉林省銀諾克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2020097)治療,10mg/次,1次/d,靜脈滴注5d停用;泛昔洛韋(海南卓泰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101)治療,口服,0.25g/d,3次/d;7d 后停用;同時,將舒血寧注射液(通化谷紅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2026295)20mL溶于0.9%氯化鈉溶液250mL中,1次/d,靜脈滴注,連續治療14d。

1.4.2? 觀察組

觀察組進行常規西醫治療+針灸治療,常規西醫治療同對照組;針灸治療具體措施:患者采取仰臥位,取患者面部取健側穴位,同時取頭部及體穴雙側穴位,并對穴位處皮膚進行常規消毒。采用華佗牌不銹鋼毫針(0.3mm×70.0mm)針刺風池、翳風、頰車、地倉、合谷、太沖、足三里等穴位。頭面部穴位刺入距離均為15mm左右,針刺深度為45mm,采用手法為捻轉平補平瀉,留針25min,1次/2d,治療14d。

1.5? 評價指標

①臨床療效:依照《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5]判定臨床效果。痊愈:患者面部肌肉完全恢復正常,無不適感覺;顯效:患者面部肌肉運動明顯好轉,無不適感。好轉:患者面部肌肉運動有所改善,出現進食障礙。無效:癥狀未改變??傆行?(痊愈+顯效+好轉)例數/總例數×100%。②H-B面神經功能評分:分別在治療前及治療14d后,采用H-B面神經功能分級評分系統[6]評定患者面神經功能,該系統評分總分0~5分,分數越高,面神經功能越弱。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以(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H-B面神經功能評分

治療后,觀察組H-B面神經功能評分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臨床研究顯示,病毒感染是周圍性面癱的發病的主要原因,當機體內的皰疹病毒被激活,會引發面部神經管變態反應,誘發面神經病。目前,該病的藥物干預治療尚無法獲得肯定的效果,從遠期治療來說,其效果不佳,具有較高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而祖國醫學認為,周圍性面癱在“口眼歪斜”“口僻”等范圍,正氣不足、絡脈空虛等為面癱的病因病機,經絡被風寒或風熱侵入,會引起患者阻滯氣血、失養經脈。因此,治療該病應以疏風清熱,通絡解痙,調和氣血為主。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比對照組高,且H-B面神經功能評分低于對照組,說明針灸應用于急性期周圍性面癱具有明顯的臨床效果,能夠改善患者面神經功能。地塞米松能夠消除面神經水腫,可抗炎,抗毒,能夠改善患者面部神經功能;泛昔洛韋能夠阻礙病毒DNA聚合酶的活性,達到抗毒的作用;舒血寧注射液可以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受體,且其成分銀杏葉能夠對神經細胞活性起保護作用,能夠修復患者受損的神經系統,改善其神經功能。但該些藥物長期使用,患者會出現惡心、不安等不良反應。而針灸治療取患者面部取健側穴位,同時取頭部及體穴雙側穴位。主要針刺風池、翳風、地倉、合谷、頰車、太沖、足三里等穴位,具體作用有:針刺風池、翳風穴具有祛風止痛的作用;頰車、地倉穴在陽明范圍,能夠達到推動經氣、理氣止痛的效果;合谷穴是四總穴之一,能疏風清熱,止痛;做為肝經的原穴,太沖可起到疏肝行氣活血的效果。針刺足三里穴,能夠理氣活血,扶正培元。因此,針刺上述穴位可達疏風清熱,通絡解痙,調和氣血的作用,使筋脈收放自如,疾病發展趨勢得到減緩,進一步改善患者面神經功能。同時,現代醫學中認為面神經缺血水腫、受壓迫是引發該病的主要病理,而針刺能夠滲出炎癥,使面部水腫情況得到減輕,進而加速炎癥的淋巴和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對受損面神經和面肌的營養狀況起改善作用。

綜上所述,急性期周圍性面癱患者采用針灸法的臨床效果較好,可以提高患者面神經功能。

參考文獻

[1]唐南淋,史佳,馮琦釩,等.巨刺法治療急性周圍性面癱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急癥,2019,28(8):1324-1326.

[2]王慶梅.針灸聯合中藥內服熏洗治療急性周圍性面癱的臨床療效及對肌電圖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9,17(23):3814-3815.

[3]王啟才.針灸治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69-71.

[4]賈建平,陳生弟.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39-341.

[5]王蔚文.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0:381-381.

[6]陳鳳業.淺針療法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后遺癥臨床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2019,35(4):36-39.

猜你喜歡
周圍性面癱急性期神經功能
中醫體質在腦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預中療效的影響分析
急診腦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干預化護理方式分析
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經功能康復的療效
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利培酮結合銀杏葉膠囊治療對神經功能的改善效果
壯醫藥線治療急性期帶狀皰疹的療效觀察
臭氧治療對急性期腦梗塞血清谷氨酸濃度的影響研究
集束化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
逐瘀祛痰法中西醫結合治療對腦梗塞患者神經功能的影響
中醫特色護理方法在急性期周圍性面癱患者中的應用
西藥加電針治療急性期周圍性面癱的臨床效果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