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語文創新教學的幾點做法

2020-08-14 13:49李彩文
科學導報·學術 2020年34期
關鍵詞:創新教學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李彩文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很難適應學生的發展需求了,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過程十分枯燥乏味,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要著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需要進一步推行語文課堂創新教學,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創新教學

創新是素質教育的著眼點,也是時代的要求,更是教學活動的靈魂。在知識經濟時代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教師首先必須適應時代的要求和發展,教學活動也要適應時代教育的要求,要著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怎樣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我認為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關鍵要引導學生求新求異。

一、必須搞活課堂氣氛,并且必須民主

長期以來,我們尊崇師道尊嚴,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課堂氣氛比較嚴靜、沉悶。學生極少主動向老師提出疑難問題,或提出獨到的見解,即使有個別學生偶爾閃出創造性的“火花”還受到批評。這樣就嚴重扼殺了學生可貴的創新意識。這是以往我們在教育上的失誤,不應持續的教育方法。我們要適應時代,在教學中要努力營造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親近學生,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學習,多思考,敢于把他們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課堂上要有笑聲,有爭議,創造機會讓學生有獲得成功的喜悅。對于學生提出一些看似“荒唐”的問題,也給予肯定,尊重學生富于創造性的想法,如在訓練聽力和復述能力的時候,可采用“玩游戲”的訓練方法。如:我在“悄傳話語”游戲中,先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在每組里第一個學生的耳邊分別說一句不同的詞語成話語,如“一帆風順”、“我們正在進行非常有趣的傳話活動”、“我的同桌是一個樂于助人的人”……先易后難,然后一聲令下,首位學生向右座學生悄悄傳話,傳到最后一個學生大聲復述。這樣控制傳話的聲量,如讓鄰組聽到了即告失敗認輸。最后,輸的唱歌或講故事。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聽力的敏銳性與復述語句的清晰性,完整性和準確性都有所提高。同時,學生聽力和表達能力也會有提高,更主要的是活躍了課堂氣氛。這樣,不但可以使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還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重視培養創新思維品質,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創造性思維更多地表現在發散思維上,發散思維又叫輻射思維,求異思維,也是根據已有的信息,從不同的角度,不同方向思考,從多方面尋求多樣化可能性答案的一種展開思維方式。在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創造條件,提供求異思維的機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如我在教學《驚弓之鳥》結束時,根據參考資料的提示,設計出這樣一個問題:你已懂得了更羸射下受傷大雁的道理,假如你是這只大雁,你會怎樣做?問題一提出,同學們果然如預料所言。學生先是竊竊私語,一下子熱鬧起來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爭先恐后地陳述自己的見解。有的說:“我聽到弦響后,繼續往前飛”。有不同意見的則大聲“喧嘩”起來,“我見人就轉向”“我會去找一個地方藏起來,治好病后,再去找同伴”等。這時,我乘勢引導他們:“大家也曾經遇到過困難,當時有沒有灰心?吃一塹,長一智,現在學習了這個道理,知道該怎樣做了嗎?我們要想不做驚弓之鳥,就必須振奮精神,才有機會為我們建設富強的祖國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边@樣,既教育了學生,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求新更要務實

應試教育注重的是繼承,它缺少創新能力的培養。重視模仿是必要的,但更應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我們在教學中應盡量給學生提供實踐機會,積極參加獲取知識和培養能力的活動,寫寫劃劃,交流討論。并盡量鼓勵學生發現問題,通過各種努力自己解決問題。

特別是小學生,對事情大都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好奇心,且有特別愛聽故事的特點。因此,在講話或講故事夾雜一些錯誤,讓學生自己認真聽、辨別、判斷和進行更正。例如:下面這些話,多次重復給學生聽,然后叫學生自己辨別、判斷和進行更正。①“大象跑進螞蟻洞里睡覺”。重復時,引導學生的注意,并啟發他們大象體形巨大,螞蟻洞卻細小得很,能進去嗎?或者讓他們自己發現這個道理,然后判斷這句話的錯誤。這樣能使學生辨別正誤,達到掌握知識,學會自己尋求知識的學習方法的目的。②“小公雞與小鴨子在河里暢游”,“小魚兒爬到樹上摘果子吃”等等。讓學生發現問題,并弄明白這個道理,小公雞不懂水性,是不能在河里暢游的,小魚兒不但不會爬上樹,而且只能在水里生活。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這樣,創新的各種基礎能力提高了,創新就不會只是個“花架子”,而是在加強基本知識傳授、基本技能訓練、學法指導和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等基礎上實行創新。

四、在教學方法上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由單純的掌握知識過渡到知識轉化為智能

呂淑湘曾說過:“語文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語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不論詩歌,記敘文、還是說明文、寓言,無不抒發了作者的美好感情。心理學也說明,教學過程是以心理活動為基礎的認識過程,教學過程中的一切活動都是以富有情感的學生為主體的活動,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以及由知識轉化為智能,無不借助情感媒介來實現。所以,語文課中的思想教育尤其應注重情感。那么如何從情感方面來著手教學,歸納起來有下面的幾個方面:

首先,加強閱讀,體會情感因素。教師通過指導學生默讀,朗讀的訓練,使學生對課文的形象性,思想情感性有直接的感知,在潛移默化中,學生受到思想教育?!吨挥幸粋€地球》介紹了地球的重要性,主要抓住三個方面說明了只有一個地球的重要,讓學生以贊美的感情去朗讀課文,深入理解地球的重要,與人類密切的關系,從人們無節制開采,亂伐、生態環境污染等幾個方面說明了帶給地球的破壞,給人類帶來了災害,深刻揭示了地球與人類的密切關系,使學生受到環保教育與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

其次,以情動請、激發情感。在閱讀教學中,要使作者,教師和學生三者的情感溝通起來,教師起著主導作用。講課時,教師要掌握契機調動學生的心得,滲透到學生心里,達到“披文入情”的效果。如我在講《凡卡》這課時,講到凡卡給爺爺投出求助信后,滿懷希望進入幸福的美夢之中,然而,這位天真的孩子卻不知爺爺是收不到這封信的,因為他連地址也沒寫上,即便受到了這位窮苦的守夜人也不可能讓凡卡跳出火坑,對于這位九歲的孩子來說,屬于他的幸福只能在夢中!講到這里的時候,作為老師應該動感情,比如讓自己的眼淚差點流了出來,講話也哽咽住了等,那么學生肯定會在這無意創設的情景中被無聲的語言打動。教師入境入情,帶來了學生的心動激發,起到了見作者之所見,思作者之所思,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的作用。

五、布置一些有思維價值的作業,加強思維的訓練

老師布置的作業應富有啟發性,現在提倡減負而不減質,對作業的質量要求高。應改變原來那種過多重復、機械的練習方法,作業要能啟發積極思維,自主思考。

實踐證明,我們在教學活動中,只要積極引導學生求新求異,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就能得到培養。

參考文獻

[1] 楊琳燕.基于創新理念淺析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策略[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6(06)。

[2] 董菊初.語文教育研究方法學.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

猜你喜歡
創新教學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簡約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索
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融入
數學開放題在初中課堂教學的探索
創新高中語文教學模式,實施才情個性化教學
課堂細心雕琢,提高教學效能
在英語教學中不斷探索和創新“教與學”的最佳方式
論構建英語高效互動課堂的策略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