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小康下我國各省可持續發展路徑分析

2020-08-16 00:13王雨晨
西部論叢 2020年6期
關鍵詞:五位一體因子分析小康社會

王雨晨

摘 要:多年以來實現小康是人們長期以來共同的愿望,現如今2020年已成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時段。本文首先提出了未來20年我國可持續發展新思路,根據“五位一體”總布局指標,收集了我國31個省份相關數據,包括經濟建設、民主法治、文化建設、人民生活、資源環境總5個指標,利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北京、上海等省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總體情況是最好的,相反西藏、云南等省份有待提高。

關鍵詞:小康社會;五位一體;因子分析;長期發展

1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期

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全國人民都熱血沸騰的時代,是黨和國家經歷了長期的艱苦奮斗才換來的美好生活時代。為了全國人民有更好的生活,國家仍在不斷地創新和努力。然而2020年突然爆發的新型冠狀肺炎給這一關鍵時刻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因此研究未來我國如何在這一特殊時期穩步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十分有價值和必要的。

1.1建成小康社會成功經驗

“實現小康”是1979年12月鄧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在黨和國家在過去的20年里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要總結成功經驗,并結合當前現狀提出未來20年我國可持續發展思路。

(1)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實力

從改革開放初期到如今宏偉的中國,都離不開國家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核心方針,為了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國不斷重視西部大開發,將許多地廣人稀的地方建立新的產業經濟。國家致力于農村“三農”問題,從建設高速公路到修鐵路,方便了人們出行交通,以此帶動城市經濟發展。其次國家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尤其是許多小微企業以及民營企業的發展,開展一系列金融優惠政策,為制度改革的勞動力提供了新的優化思路。

(2)堅持擴展國際市場格局

國家堅持實施改革開放,學習先進的西方傳統思想,不斷開放全球化的市場環境,努力提升了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中,我國也充分利用了國內外資源,豐富了我國的政策及制度方針,從“十五計劃”到“十三五規劃”,國家始終將發展擺在眼前,不斷利用經濟全球化這一趨勢,擴展我國的國際市場化地位。

(3)穩步推進城市化進程

由于我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隨著農民工進城等一系列變化導致農村勞動力不斷減少,城市壓力隨之增大。相應的工業化進程也隨之加快技術進步、工業自身的發展水平及勞動力提高都在不斷的改變,然而真正農村貧困問題并沒有解決,之后政府提出了工業反哺農業、對農村實施政府補貼、增加農民的轉移支付等等以此來推進城市化進程。

1.2發展新思路——堅持五大理念

不是人們脫離貧困就等于走上了小康道路,政治、經濟、文化三要素缺一不可的,想要建設真正的小康社會,就應該全面、協調、可持續推進小康社會的建設,堅持生態文明、生活安康、生產高效的可持續道路?!拔宕罄砟睢薄紫葎撔拢簞撔率遣粩鄰漠斍皩ふ倚碌臋C遇,由于不斷的創新,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協調:小康社會不僅僅是從單方面建成,而是包括東中西部各個地區相互協調,要不斷縮小貧富差距,要堅持促進整體經濟社會的協調推進。綠色:人們應當提倡低碳環??沙掷m的生活方式,由此才能解決當前生態文明的問題。在建設小康社會的同時,要綜合考慮社會經濟和文明相互促進。開放:如今全球化不斷發展,國家需要協調國內外兩個整體,不只是“走出去”這么簡單還需要實現高質量的國際發展,各國之間要相互借鑒并學習國家社會發展做法的經驗。共享:黨和國家是以人民當家做主,所以成果也需要人們來共享,要建成全國人民共享的小康社會,未來20年里讓每個人都能從中所享。

2構建因子分析模型

本文選取了2018年我國31個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5大指標。首先經濟建設方面:人均GDP、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值、城鎮化率、每萬人口發明專利申請擁有量、互聯網普及率;民主法治方面:交通事故數量、社會組織單位個數;文化建設方面:人均擁有公共圖書館藏量、廣播、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文娛占總消費支出、人民生活方面: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城鎮失業率、恩格爾系數、資源環境方面:森林覆蓋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廢水排放總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一共選擇了19個監測指標,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

2.2結果分析

從因子總得分來看,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5個省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總體情況是最好的,相反西藏、云南、山西、新疆、甘肅、貴州這5個省份排名最后,意味國家仍要投入大量精力與資金解決當地農村人民的現狀并大力開展扶貧工作。只有從根本上解決脫貧,從各方面改善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戰之年取得成功。

3各省合作計劃

(1)加強各省經濟核心區整體化

在各省之間需要相互幫助與合作,努力提高各省城市的集聚承載力、城市經濟發展關聯度及競爭力??梢猿闪⒏鱾€省市重點行業發展的領導小組,主要負責定期開展產業發展聯合會、解決經濟區發展的問題,并將各省的優勢行業結合起來,落實每個省份的政策研究及工作開展完成度,以此加強省市區域經濟協調。

(2)大力促進各省產業優勢共享

各省要落實“強省帶動弱省,弱省促進強省”的戰略來加快中國區域協調發展,大城市可以充分利用商業資源投資其他弱省如貴州、甘肅等地,可以利用高科技研發新技術,帶動弱省的交通體系,在地理上形成經濟整體化集群。各省應該充分利用工業優勢、煤炭產業優勢、農業優勢、商業優勢等自身優勢為其他地區提供資源,加快東西部產業合作,達到全國31個省資源整合,共同推進產業化可持續發展。

(3)推進各省環境治理合作

生態環境下,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雙贏才是各省之間的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各省應該合理高效開展綠色環境策略,建立一套環境監測體系,齊力解決產能過剩等諸多問題、聯合推進清潔能源,達成多元化合作關系。環境綜合治理能力強的省份應該多開展一些生態環境治理經驗分享會,將自身整改情況、治理措施與重污染城市進行溝通,達到長期生態化可持續發展。

(4)完善人才互利合作機制

當前西部地區的人才資源還有待改進,技術方面有待提高,國家可以實施一系列人才福利政策,將人才引入西部開發地區。東西部地區需要經濟相結合,全面統一人力資源、產業科技等相結合,從西部省份獲利點出發推進基礎設施的構建,加強人力資源的合作、科技合作,最終達到各省區社會與人口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揚,武力.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21世紀中國四個“五年計劃(規劃)”的分析[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綜合版,2017,32(23).

[2] 孫仲彝.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探索與理論創新[J].上海農村經濟,2018,(12):38-41. DOI:10.3969/j.issn.1671-6485.2018.12.013.

[3] 閆二旺,衣昱霖.華北地區中心城市競爭力與可持續發展合作[J].北方經濟,2014,(11):61-63.

猜你喜歡
五位一體因子分析小康社會
搭建“五位一體”多功能培訓平臺
基于主導產業視角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識別以及實證研究
基于省會城市經濟發展程度的實證分析
山東省縣域經濟發展評價研究
實證分析會計信息對股價的影響
習近平關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論述摘編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樹立發展信心 培育增長動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