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語言學角度看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

2020-08-16 17:49章靜
青年生活 2020年30期
關鍵詞:漢語教學文化滲透

章靜

摘要:語言與文化的關系十分密切。在對外語言教學中,既要重視語言知識的傳授,又要注重文化知識的傳授。本文從語言與文化的關系、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特征、語言文化所包含的內容及創造高語境文化導入的方法等方面作一一探討,以期引起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和重視。

關鍵詞:漢語教學;文化滲透;語言系統

一、引言

當西方的語言學者們把研究語言和文化作為一種時尚的時候,中國的對外漢語教學及研究者們也不例外地注意到了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因素的不可或缺性。于是,在引入和運用“文化導入”、“如何導入”等新名詞的同時,他們更試圖以各種途徑和方式,使漢語教學中體現更多的文化色彩,這不能不說是對外漢語教學及研究領域的一大進步。然而,在一些研究文章中,由于過多地強調了語言教學中文化因素的加入,而忽視了文化與語言的關系以及文化與語言的不可分割性。文化和語言,又豈能是可以分開和隨意取舍的關系?不管我們意識到還是沒有意識到,語言教學實質上都是一種文化的教學。所以筆者認為,在語言教學中,首要的一點就是強化語言學習者的文化意識,使語言學習者認識到,語言學習,同時即是文化的學習,單純“為語言而研究語言”、“為語言而學習語言”是不可能真正學好某種語言的。正如陳光磊先生所說,“對于一種語言的習得和教學,就決離不開這種語言所表現的文化內涵的了解”[1]。為了說清這個問題,我們有必要從語言學角度分析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

二、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語言文化特征。

我們知道,在如何處理第二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的關系上,多年來一直存在爭論。有的只重視語言結構分析而忽視文化的教學,有的堅持文化教學與語言教學并重的觀點。盡管對這個問題莫衷一是,但有一個基本的共識:語言教學離不開文化教學,在以語言教學為主的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要有相當的比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語言結構中的文化特征。

字、詞、詞組、句子和話語篇章的構造方式體現出的文化特征,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維方式。音形義三位一體的漢字與表音的字母文字就有很大不同,它在利用形象思維上具有極大的優越性。講解漢字字形與造型中所蘊藏的漢語文化內涵和漢民族的文化精神就能使枯燥單純的語言課變得生動形象、充滿情趣。如“人”字,通過對“撇捺互撐、站立為人”的象形特點的闡示,既能幫助學習者記住漢字的“長相”,又能體會到中國人自古就有的做人的精神。。語言結構中的字、詞、詞組、句子和話語篇章的構造方式都能體現出的文化特征,反映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維方式,其中詞匯最具文化內涵和時代特征,它直接映射著文化的變遷。胡明揚先生將語匯分成了以下幾類:受特定自然地理環境制約的語匯,如黃土高原、梯田、戈壁荒灘等;受特定物質生活條件制約的語匯,如天井、閣樓、旗袍、四合院、窯洞等;受特定社會和經濟制度制約的語匯如八股文、科舉、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等;受特定精神文化制約的語匯,如修身養性、清靜無為、斗私批修、精神文明、“三個代表”。這些詞匯背后,無不蘊藏著鮮明地域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內涵。與西方的格物求知的外向性性格不同,在中國先民的文化環境中,人與自然保持著融洽的關系,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培育出了一種“以物觀物”的渾然天成、怡然自得的心境,并韜養出了“中庸”的世界觀,這可以從大量對比成偶的詞語中見到:“不胖不瘦,不高不矮,不大不小,不濃不淡”……,否定兩端而取其中,表達了中國人不偏不倚的處世原則。

2.語言結構中的語義文化

語義文化是指語言的語義系統、主要是詞匯中所包含的社會文化含義。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作為構成語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詞匯在語言系統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能夠反映語言的狀況,同時某些詞匯也蘊藏著特殊的文化內涵。因而,在教學中將漢語詞匯的文化涵義揭示出來,使學生真正了解一個詞的文化涵義,他才能在語言交際中正確理解和使用這個詞。每種語言中都有表達該語言獨特的文化內容,而在其他語言中難以找到與之對應的等值詞語,它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維方式。這是語言中文化因素最基本、最大量的表現形式,也是語言教學中文化因素教學的重點之一。例如:漢語中反映漢民族特有物質文化及習俗的詞語“針灸、旗袍、饅頭、紅娘”等;反映中國政治、經濟、意識形態狀況、制度用語和道德用語的詞語“一國兩制、下海、獨生子女、科舉、打工、下崗、五講四美”等;由漢民族的歷史、生活方式、風俗習慣、文化傳統積淀下來的熟語和成語“指鹿為馬、朝三暮四、空城計、姜還是老的辣”等等。

三、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方法

1.根據漢文化對漢語教學的影響有層次性和階段性的特點,文化教學的內容應按系統、分階段地安排在整個教學階段,初級階段開設語言文化因素教學,中級階段結合課文增加國情文化知識內容,高級階段須開設一定的專門性文化知識課程,文化知識教學必須融合到語言教學中去。

2.學習了相關的文化知識后,可配合開展一些專題講座或文化討論,利用實物、圖片或影視材料展示文化內容,彌補傳統課堂教學的空間局限。在多方位的文化信息載體前,學生會自主地觀察、研究、總結文化知識,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會更加深刻。

3.重視漢語交際環境的巨大作用,積極創造學習漢語的良好氛圍,開辟第二課堂,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社會語言環境中進行語言文化的實踐,將理論知識轉化為交際技能。

四、結語

羅伯特·F·莫非在《文化和社會人類學》一書曾經談到:人類的一個最顯著的特征是有高度的智慧。人類智慧的突出表現是人具有舉世無雙的語言能力;人類智慧的杰出成就是創造了異彩紛呈的人類文化。[4]不同的民族創造了不同的語言,不同的語言又記載著不同的文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首要的任務應該是給語言習得者建立一種文化意識,使他們認識到語言習得與文化習得的同步性以及不可分割性.其次是應該發現那些相異的文化涵蓋符號,并通過對比、闡釋等各種方式,把那些不同的文化涵蓋滲透揭示給學生,使他們真正地學會并掌握漢語,而不是只會使用漢語符號.

參考文獻:

[1]陳光磊·語言教學與文化背景知識的相關性[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7(2).

[2]邢福義·文化語言學[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

[3]〔美〕薩姆瓦著·跨文化傳通[M] ,陳南,龔光明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8·P28.

[4]羅伯特·F·莫非·文化和社會人類學[M]·吳玫譯,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8·P21.

猜你喜歡
漢語教學文化滲透
淺談跨文化交際理論對漢語教學實踐的影響
論文化教育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缺失
委婉語教學研究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以生代教”教學模式初探
否定副詞“不”和“沒”的認知分析
新疆高職院校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課程設計及開發研究
高中英語教學如何進行文化滲透
美媒:北京警惕西方進行“文化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