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針灸治療頸椎小關節錯縫的臨床有效性觀察

2020-08-16 10:32于東海
健康大視野 2020年16期
關鍵詞:中醫針灸

于東海

【摘 要】目的:對中醫針灸在頸椎小關節錯縫中的治療有效性進行分析。方法:此次研究在進行樣本患者選取時,時間段為2018年1月到2019年11月,抽取60例患者,對照組采用西醫治療的方案,觀察組在對照組患者基礎之上,加以中醫針灸進行治療,對臨床有效性進行比較。結果:在本次研究當中,觀察組患者在治療后,患者的總有效率達到了93.33%,而在對照組當中,患者的總有效率僅為76.67%,差異顯著,p<0.05;從肌肉緊張緩解率以及筋結改善率方面,觀察組同樣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在當前對頸椎小關節錯縫患者進行治療中,中醫針灸的臨床效果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實現了患者有效率的提升,彌補了傳統西醫治療中存在的不足,具有較高的應用推廣價值。

【關鍵詞】中醫針灸;頸椎小關節錯縫;臨床有效性

頸椎小關節錯縫指的是患者的頸椎小關節活動范圍超出正常水平,使得小關節面之間出現了輕微的錯位,中醫當中指的是骨錯縫、筋出槽。作為一種常見的臨床疾病,在青壯年人群當中的發病率較高,同時男女性別差異并不明顯,發病機制多種多樣,既可能是遭受外傷出現的,也可能是受到睡姿因素影響?;颊咴诔霈F這一癥狀之后,如果不能進行及時的治療,則會造成病情延誤的情況,后期可能會出現雙肩不平的情況,嚴重的甚至會出現脊髓壓迫癥狀,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因此,本研究在選取60例患者作為樣本的基礎上,對中醫針灸在頸椎小關節錯縫中的治療有效性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在進行樣本患者選取時,時間段為2018年1月到2019年11月,抽取60例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療方法進行分組。在基線資料方面,本次選取患者在年齡構成方面,主要分布在27歲到63歲的范圍當中,平均年齡經計算為(37.11±3.25)歲;從性別方面來看,男女比例為33:27。此次研究在開展之前,醫院倫理委員會已經同意此次研究,同時所有患者均為自愿參與。在經過基線資料的統計學比較之后,在統計學方面的差異并不顯著,p>0.05,因此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采用常規西藥的方案進行治療,口服芬必得,每次的劑量為500mg,每天2次,10d為一個療程,持續治療3個療程。觀察組患者需要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以中醫針灸進行治療。首先需要讓患者正坐,保持肩頸背筆直,采用揉壓捏的手法對頸部肌肉進行放松,實現局部經絡氣血疏通,力度需要在患者可忍受的范圍之內,20min之后進行針灸治療。在針灸過程中,針刺的深度需要控制在0.8-1.2寸,選擇的針灸穴位包括肩中俞、頸部阿是穴、百會、肩井、晴明、列缺、風池等穴位,每次的時間控制在45-60min之間,每天2次,7d為一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2]。

1.3 觀察標準

患者在進行治療之后,對其臨床效果進行觀察。(1)顯效:患者在治療后,病癥完全消失,行動能力恢復到以往健康的水平,同時頸椎不存在傾斜情況。(2)有效:患者的病癥得到顯著改善,行動能力提升明顯,同時頸椎無傾斜情況。(3)無效:患者的病癥沒有得到緩解,活動能力以及脊椎狀況沒有改善,甚至出現病情加重的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在進行樣本數據收集之后,均需要采用SPSS19.0作為統計學軟件進行計算,在計數資料方面采用組間率(%)進行比較,同時進行檢驗,而計量資料則需要進行t檢驗,在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性的過程中,采用的標準為p<0.05。

2 結果

在本次研究當中,觀察組患者在治療后,患者的總有效率達到了93.33%,而在對照組當中,患者的總有效率僅為76.67%,差異顯著,p<0.05;從肌肉緊張緩解率以及筋結改善率方面,觀察組同樣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頸椎小關節錯縫作為一種比較常見的臨床疾病,發病機理比較復雜,患者在體位驟然變化或者長期姿勢不良的情況下,容易使得脊柱小關節出現錯位的情況,使得肌肉滑膜出現嵌頓之后,破壞記住運動協調性以及力平衡。在青壯年人群外出勞作的時候,受到外力因素的影響,神經末梢受到刺激,導致患者出現肌肉痙攣的情況。在我國醫學的發展當中,中醫針灸一直是其中比較常用的治療手段,主要原理是根據患者的病情,選取相對應的人體穴位,然后使用特殊的針灸毫針對患者的穴位進行刺激,從而起到疏通血脈的作用,改善患者的病癥。而在頸椎小關節錯縫治療當中,中醫針灸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治療手段,能夠顯著的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改善生活質量。在臨床當中認為,頸椎小關節錯縫患者在治療當中,需要對解剖位置異常的情況進行糾正,解除壓迫以及刺激,從而實現脊柱生物力學平衡的恢復[3]。在采用針灸治療之后,能夠起到通絡舒經的作用,同時調節經絡氣血,起到祛瘀活血、止痛消炎以及平衡陰陽的目的。在本次研究當中,觀察組患者在治療后,患者的總有效率達到了93.33%,而在對照組當中,患者的總有效率僅為76.67%,差異顯著,p<0.05;從肌肉緊張緩解率以及筋結改善率方面,觀察組同樣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綜上所述,在當前對頸椎小關節錯縫患者進行治療中,中醫針灸的臨床效果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實現了患者有效率的提升,彌補了傳統西醫治療中存在的不足,具有較高的應用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趙春, 李俐依. 中醫推拿結合針灸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效果與價值研究[J]. 中國社區醫師, 2019, 35(20):108-109.

周文春, 王宏南, 張盛. 針刺臀中肌激痛點加整脊治療骶髂關節錯縫癥臨床觀察[J]. 針灸推拿醫學(英文版), 2018(6):132-133.

王寺. 中醫針灸聯合推拿手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臨床療效觀察[J]. 中國醫療器械信息, 2019(10):256-257.

猜你喜歡
中醫針灸
淺析中醫針灸在腦卒中康復治療的應用
85例針灸分期治療周圍性面癱的臨床效果
莒地砭石與中醫針灸的起源探究
中醫針灸結合西藥治療神經痛的臨床效果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