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外科康復理念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膝關節功能的護理配合

2020-08-16 14:00吳和平
健康大視野 2020年16期
關鍵詞:膝關節功能脛骨平臺骨折

吳和平

【摘 要】目的:探討快速外科康復理念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膝關節功能的護理配合。方法:將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n=30)和實驗組(n=30),對照組給予常規康復護理模式,實驗組給予快速外科康復理念模式,比較兩組患者膝關節功能HSS評分。結果:實驗組患者術后4周、8周的膝關節功能HSS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的評分(P<0.05)。結論:在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中實施快速外科康復理念,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促進患者的康復進程,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快速外科康復理念;脛骨平臺骨折;膝關節功能

臨床中脛骨平臺骨折屬于一種較為常見的高能量暴力所導致的關節內骨折,且治療難度極大,術后還容易發生各種并發癥。臨床上一般采用手術方式進行治療,主要是解剖關節面,對其復位和加強內固定,來恢復膝關節功能[1]。但是,因手術對患者產生的創傷較大,術后疼痛和并發癥等對康復效果均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高效的護理配合就是顯得尤其重要。因此,本文主要對快速外科康復理念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膝關節功能的護理配合進行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n=30)和實驗組(n=30),按Sehatzker分型,3型15例,4型13例,5型18例,6型14例。對照組給予常規康復護理模式,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為23至69歲,平均年齡為(46.97±6.36)歲;11例為交通事故,7例為壓扎傷,12例為摔傷。實驗組給予快速外科康復理念模式,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齡為24至70歲,平均年齡為(46.78±5.45)歲;12例為交通事故,8例為壓扎傷,10例為摔傷。兩組患者各項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可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康復護理模式。實驗組給予快速外科康復理念模式:①心理干預:鼓勵患者積極的參與力所能及的社會或家庭活動,提升患者對生活的熱愛度,轉移其對疼痛度的注意力;主動與患者積極主動的溝通交流,對存在恐懼心理的患者,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對患者詳細講解與疾病相關的知識和治療方案,幫助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能夠認識到積極、樂觀的心態有利于病情恢復,鼓勵患者積極主動的進行康復訓練[2]。②有相關研究表明,對患者進行早期的靜態、被動的體位訓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增強康復基礎。③a.術后第2天行股四頭肌收縮訓練,第3天行CPM被動鍛煉與主動訓練;b.檢查患者的骨折線、骨痂情況利用X線片,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按循序漸進的原則行肢體康復訓練,有利于促進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c.指導患者訓練直腿抬高,高度大于40度,停留時間為0.5至1min,2至3次/日,每次鍛煉時間為20min,在患者適宜耐受的情況下逐漸增加高度[3]。④經X線復查確定骨痂形成后,囑咐患者盡早的行早期功能鍛煉,可促進肌肉功能的恢復,促進康復;在鍛煉期間,嚴格控制患者的鍛煉時間和強度;此外還需要練習仰腳、屈膝等動作,每天3次,每次練習50遍,堅持半年[4]。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膝關節功能HSS評分。采用HSS評分評價患者術后4、8周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偡?00分,80分以上為優;70至79分為良;60至69分為可,60分以下為差。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經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0.05。

2 結果

實驗組患者術后4周、8周的膝關節功能HSS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的評分(P<0.05),見表1。

3 討論

在膝關節內發生的骨折被稱為脛骨平臺骨折,患者發病以后會對膝關節功能和正常行走直接產生影響。臨床上治療脛骨平臺骨折,首先方法是手術,術后患者的膝關節功能恢復依賴著早期康復護理,所以有效正確的護理措施,有利于患者的膝關節功能恢復,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幾率。

快速康復外科是近幾年出現的一種新型治療手段,基本理念采用的是證實的循征醫學證據在圍術期處理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主要是降低患者因手術產生的生理、心理的應激創傷,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縮短住院時間,降低住院費用,促進患者的康復進程[5]。從以上研究中可以看出,實驗組實施快速康復外科模式后,患者術后4周、8周的膝關節功能HSS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實施的常規康復措施(P<0.05),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強專業骨科康復護理,不僅能夠有效的預防患者下肢肌肉功能的萎縮,還能預防膝關節黏連、腫脹疼痛。除此之外,在能在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環,從而提高肢體的運動功能,促進患者的脛骨平臺關節面重新塑造,有效的改善膝關節的屈伸功能。

綜上所述,在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中實施快速外科康復理念,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促進患者的康復進程,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李磊. 模塊化康復護理對脛骨平臺骨折患者功能恢復及疼痛改善的影響[J].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19, 25(6):989-991.

宋桂芳. 全程護理在脛腓骨骨折圍手術期的應用價值[J]. 河南醫學研究, 2019, 28(13):2475-2476.

胡慶奎, 李佳, 蔡賢華. 智能化兔膝關節持續被動活動康復儀的研制及其在兔脛骨平臺骨折術后康復中的應用[J].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 2019, 41(1):8-12.

李磊. 模塊化康復護理對脛骨平臺骨折患者功能恢復及疼痛改善的影響[J].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19, 25(6):989-991.

李娟, 肖晶. 循序漸進式康復護理干預對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影響觀察[J]. 中國社區醫師, 2019, 35(15):135-135.

猜你喜歡
膝關節功能脛骨平臺骨折
關節鏡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效果
不同方法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臨床觀察
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效果觀察
內固定與外固定支架治療復雜性脛骨平臺骨折效果比較
關節鏡輔助復位與傳統手術治療脛骨平臺骨折對比觀察
關節鏡清理術對早、中期膝骨性關節炎患者膝關節功能的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