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復護理對小兒腦癱病人運動功能、康復效果的影響觀察

2020-08-16 14:00王大利
健康大視野 2020年16期
關鍵詞:小兒腦癱運動功能康復效果

王大利

【摘 要】目的:觀察小兒腦癱病人臨床接受治療期間,對其應用康復護理后產生的康復效果,以及對患兒運用功能的影響。方法:隨機抽選某三甲醫院2017-12——2019-12期間收治的腦癱患兒58例為觀察樣本,隨機把患兒分為2組,納入護理組29例(常規護理聯合康復護理),納入參照組29例(常規護理)。比較2組運動功能(ADL評分與FMA評分)與康復效果(總有效率)。結果:護理前2組ADL評分與FMA評分差異不明顯(P>0.05)。護理后,護理組ADL評分、FMA評分均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均為護理組評分更高。護理組總有效26例(89.66%)明顯高于參照組的17例(58.62%)(P<0.05),護理組康復效果更佳。結論:臨床治療小兒腦癱病人期間在常規護理模式中融合進康復護理措施可以顯著提升患兒運動功能,促進患兒康復,對于臨床治療也具有積極影響。

【關鍵詞】康復護理;小兒腦癱;運動功能;康復效果

小兒腦癱疾病發病原因眾多,且罹患小兒腦癱疾病后在患兒生長期間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響。小兒腦癱疾病多發時間段是整個妊娠期以及分娩后30d內,此時如果遭受刺激,出現異常情況損傷患兒腦組織則嬰兒具有較高概率患病[1]?;純号R床表現包括認知功能障礙、感官退化、語言功能障礙等。我國患此病的兒童遠多于發達國家。早發現、早治療對于患兒日后生存具有重要意義,康復護理屬于有效的輔助治療方法,通過對患兒進行全面訓練,提升患兒生活能力,強化患兒認知水平,可以使治療收獲更高效果。本文隨機抽選某三甲醫院2017-12——2019-12期間收治的腦癱患兒58例為觀察樣本進行探索。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選58例腦癱患兒。均抽選于某三甲醫院,全部患兒均屬于該醫院2017-12——2019-12期間收治的。隨機分組,共計2組,各組納入29例,分別設置為護理組與參照組。護理組腦癱患兒包含男17例,女12例;年齡1-6(2.31±0.68)歲;體重3-12(7.05±2.29)Kg;類型:運動遲緩型12例,痙攣型10例,混合型7例。參照組腦癱患兒包含男16例,女13例;年齡1-6(2.42±0.44)歲;體重3-12(6.95±2.16)Kg;類型:運動遲緩型13例,痙攣型11例,混合型5例。2組資料極其均衡(P>0.05),可比。

納入標準:臨床確診患兒所得疾病為小兒腦癱;患兒精神狀態良好;患兒不排斥參與研究。

排除標準:合并其他重大疾病,例如,癌癥、肝功能損失等。

1.2 方法

參照組:給予患兒常規護理,護士負責完成主要護理工作,可以調動患兒家屬協助護理。包括告知家屬用藥時間、劑量、方式等,向家屬宣傳疾病知識,指導家屬更換患兒體位以及按摩肢體的正確方式,定時幫助患兒進行肢體鍛煉。

護理組:常規護理結合康復護理,常規護理方式與參照組一致??祻妥o理方式闡述如下:①鍛煉患兒日常生活能力,患兒均處于1歲以上,因此可以教授、訓練患兒自行完成穿衣、洗漱、吃飯、排泄等基礎動作,同時重復上述內容的訓練,康復訓練過程中允許患兒家屬全程陪伴,但是應告知家屬不可干涉、幫助。1-3歲的患兒認知功能仍不健全,例如,分辨不出鞋子前后、衣服反正等,此時護士與家屬應當積極鼓勵患兒,耐心等待患兒自行完成動作。培養患兒使用筷子吃飯的能力,逐步降低使用叉子、勺子的次數,禁止家屬喂飯。鍛煉患兒日常生活能力可以幫助患兒靈活控制肌肉,協調手、腳、眼,同時訓練患兒小腦。②坐位護理,即是說,在患兒吃飯時讓其坐于高背靠椅上,將布墊放置在患兒雙腳間,患兒雙腳置于踏板上,護士在患兒胸前放置餐桌,確?;紓忍幱谧烂嫔?,攤平與伸直患兒掌心,使其身體向前微傾,保持正確的坐姿可以避免患兒軀體縮短,同時增強患兒平衡能力。除了日常吃飯外,日常交流、學習等活動均可以通過坐位完成。③步行護理,先將患兒調整為正確坐位,之后進行訓練,雙手放到患兒兩側腋下,輕托起患兒,注意要求患兒腳部完全落地,包括腳尖、腳掌、腳跟,引導患兒向前星座,協調擺動上肢,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平面訓練后,根據患兒行走程度可以訓練患兒走樓梯、轉彎等。④心理護理,護士需要多多鼓勵患兒,耐心了解患兒,真心關愛患兒,獲取患兒的信任。如果患兒哭鬧,應停止訓練,幫助患兒解決問題,患兒情緒平穩后繼續訓練。⑤飲食護理,許多小兒腦癱患者咀嚼功能存在障礙,且腸道吸收不佳,對于這部分患兒,護士應積極同家屬交流,協同家屬為患兒制定科學飲食計劃,優選高蛋白、容易咀嚼與效果的食物,例如,米粥、水果、魚肉、雞蛋等。

1.3 觀察指標

運動功能,包括護理前后患兒生活自理能力與護理前后患兒肢體運動能力。

康復效果,包括顯效、有效、無效。

1.4 療效判定

運動功能,使用ADL評分法評估患兒生活自理能力,運用FMA評分法評估患兒肢體運動能力,均為評分越高越好。

康復效果,顯效:腦癱癥狀改良明顯,運動能力趨于正常,智力恢復;有效:腦癱癥狀有所改善,運動能力有所提升,智力漸漸恢復;無效:腦癱癥狀改良輕微,運動能力沒有提升,智力等級無變化。

1.5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全部數據用SPSS19.0處理,ADL評分、FMA評分等計量資料用()表示,t檢驗;康復效果相關計數資料用n(%)表示, 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2.1 運動功能

護理前,護理組ADL評分(3.47±1.33)分,FMA評分(38.65±2.64)分;參照組ADL評分(3.49±1.37)分,FMA評分(38.61±2.57)分。分別經t檢驗,t=0.06,t=0.06。2組差異不明顯(P>0.05)。

護理后,護理組ADL評分(8.84±1.46)分,FMA評分(58.28±2.63)分;參照組ADL評分(7.27±1.39)分,FMA評分(51.74±2.75)分。分別經t檢驗,t=4.19,t=9.24。2組差異明顯(P<0.05),均為護理組評分更高。

2.2 康復效果

護理組顯效12例(41.38%),有效14例(48.28%),無效3例(10.34%),總有效26例(89.66%)。參照組顯效7例(24.14%),有效10例(34.48%),無效12例(41.38%),總有效17例(58.62%)。經 檢驗, =7.28,差異存在意義(P<0.05),護理組康復效果更佳。

3 討論

腦癱屬于兒科常見疾病,它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患兒通常會出現運動障礙、動作障礙、姿勢障礙、認知障礙等諸多表現。以運動障礙為標準,可以把腦癱患兒分作運動遲緩、痙攣、混合三種類型。痙攣型具有極高的致殘率,屬于典型癥狀之一,同時具有發展快的特點。研究表示,治療腦癱疾病臨床療效與患兒年齡、腦癱程度密切相關,均為早治療效果好,因此,一旦檢查出患兒罹患腦癱就應立即治療[2]。隨著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腦癱重癥患兒搶救成功率也在進一步提高,但是致殘率居高不下,對此應當予以重視??祻妥o理對降低致殘率具有積極影響。相比于常規護理,康復護理不僅能夠降低患兒治療痛苦,還能夠培養患兒生活能力??祻妥o理內容有生活能力鍛煉、語言鍛煉、姿勢訓練、飲食護理、心理護理等,隨著患兒自身能力的提升可以提高訓練強度,逐漸實現治療目的。研究表示,康復護理是提升治療腦癱患兒效果的有效措施,患兒不僅可以在醫院接受康復護理,在家一樣可以進行訓練,這需要護士將訓練技能教授給患兒家屬,并對其進行指導,以耐心、積極的態度陪同患兒訓練,同時應用鼓勵、贊美的語言激勵患兒持續訓練,增強患兒訓練信心,循序漸進地幫助患兒獲得健康正常生活[3]。本研究結果:護理前2組ADL評分與FMA評分差異不明顯(P>0.05)。護理后,護理組ADL評分、FMA評分均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均為護理組評分更高。護理組總有效26例(89.66%)明顯高于參照組的17例(58.62%)(P<0.05),護理組康復效果更佳。綜上所述,給予腦癱患兒康復護理對治療患兒疾病具有積極影響,一方面能夠提高患兒運動能力,另一方面能夠提高治療有效性,增強康復效果,因此,建議臨床治療過程中融入康復護理,同時注重總結經驗,提高康復護理規范化、系統化。

參考文獻

曹穎,湯淑斌,林格芳.康復護理措施對小兒腦癱患兒術后運動功能及康復效果的影響[J].貴州醫藥,2019,43(07):1170-1172.

嚴曉嵐.康復護理對小兒腦癱患兒運動功能及康復效果的影響分析[J].心電圖雜志(電子版),2019,8(02):184-185.

侯阿都.康復護理對小兒腦癱病人運動功能、康復效果的影響觀察[J].中國農村衛生,2018(15):76-77.

猜你喜歡
小兒腦癱運動功能康復效果
運動康復訓練對腦癱患兒神經智力及運動功能發育的影響分析
康復輔具對小兒腦癱康復治療效果探討
綜合護理應用在小兒腦癱護理中的效果分析
全程護理對鼻內鏡手術患者術后康復及滿意度的影響
康復護理對解鎖精神病患者康復效果的觀察
早期康復治療在腦梗死患者中的臨床效果研究
針灸治療對腦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表達的影響
疼痛控制護理有效促進骨折術后患者康復效果評價
整體護理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狀態及康復效果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