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托紅色文化推進新時代農村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

2020-08-25 01:59劉偉李娜
各界·下半月 2020年8期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紅色文化

劉偉 李娜

摘要:紅色文化是“五四”運動以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產生的歷史物質遺存、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是黨團結帶領人民共同奮斗的歷史見證,凝聚了黨和人民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和時代的精華,是黨先進性的重要體現。紅色文化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之間具有天然的內在聯系,依托紅色文化建設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既具備可行性,又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是時代發展的需求,更是即墨區永續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紅色文化;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即墨區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同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結合起來,更好地為人民大眾所接受和利用?!绷暯娇倳浽邳h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新時代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

紅色文化是“五四”運動以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產生的歷史物質遺存、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是黨團結帶領人民共同奮斗的歷史見證,凝聚了黨和人民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和時代的精華,是黨先進性的重要體現。紅色文化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之間具有天然的內在聯系,依托紅色文化建設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既具備可行性,又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是時代發展的需求,更是即墨區永續發展的需要。

一、紅色文化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相互關系

紅色文化教育是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重要的隱性教育方式。紅色文化教育具有通俗化、生活化的特點,群眾愿意聽、聽得懂、聽得進。人們在欣賞紅色文化藝術作品時的心態通常是積極主動的,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同感。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賦予了紅色文化更多的時代內涵。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強調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突出普通群眾的重要貢獻。如在抗擊新冠疫情、抗洪抗震、也門撤僑行動中展現的中國精神等都是新時代紅色文化的典范,為紅色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二、即墨區依托紅色文化推進新時代農村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現狀分析

即墨區是山東建黨較早的地區之一。1928年中國共產黨即墨地方組織建立以來,即墨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在同國內外反動派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中,涌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創造了許多寶貴的歷史經驗,譜寫了光輝的歷史篇章。即墨黨組織自建立到新中國的誕生,在長達20多年的艱苦斗爭歲月中,由弱到強,由秘密到公開,經歷了艱苦曲折的發展過程。這段歷史,既是一部英雄悲壯的革命斗爭史,也是一部浴血抗戰的艱苦奮斗史,堪稱即墨人民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

(一)即墨區紅色文化資源開發現狀

1.紅色文化展館的開發與保護。革命戰爭年代留下來的舊址、舊居等歷史遺存,是紅色文化重要的物化形態,對于保存黨的重要史料和人們緬懷歷史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即墨已初具規模的紅色教育基地有5處:周浩然烈士紀念館、中共即墨縣委成立即早期事跡展、中共即墨西北抗日根據地事跡展、即墨第一支黨領導的抗日武裝成立紀念展和紅色記憶——中共即東歷史陳列。5處革命紀念館在即墨區乃至青島市的紅色文化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2.深入挖掘整理紅色文化歷史。對發生在即墨的重大歷史事件、重要英模事跡等進行深入挖掘,考證、建立和完善了即墨黨史檔案。拍攝攝制的影像作品有:2001年,由青島市委組織部、中共青島市委黨史研究室中共即墨市委、市政協聯合攝制黨史人物專題片《周浩然》(4集);2005年,由青島電視臺、中共青島市委黨史研究室聯合攝制,即墨電視臺協拍的《抗日英雄周浩然》(5集);2015年,由山東電視臺“山東往事”欄目組攝制《被歷史遺忘的烈士周浩然》(上下集);編纂《周浩然烈士文集》《熱血浩然志》《紅色即墨》《中共即墨歷史大事記》《中共即墨地方史》等書籍;

(二)依托紅色文化推進新時代農村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即墨區紅色文化開發雖已具備一定基礎和規模,但在推進農村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中還有不少需要加強和改進的地方,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程度不夠。紅色文化就整個社會層面,特別是在普通群眾中,共鳴不夠。了解紅色文化、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并對其感興趣的人群多為機關干部、從事紅色教育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工作者及部分老年人。大多數農村群眾僅了解一些當地或身邊的紅色故事,較大一部分群眾沒有樹立起重視紅色文化的意識,不了解紅色文化在當今社會的存在意義,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有所了解的農村群體更是少之又少。

2.研究深度不夠。面對即墨厚重的紅色文化,目前研究實力明顯偏弱。主要表現為:專業研究機構很少,專業研究人員更少,研究成果檔次不夠高,研究工作思路偏窄。工作重點主要放在資料的征集和整理上,紅色資源的開發和運用成果偏少。

3.宣傳力度不夠。即墨革命歷史人物、重大事件、重要戰役較多,但現在的傳播方式單一、傳播路徑較少。沒有影響力大的影視作品,缺乏紅色文化網站、紅色文化講壇等載體來傳播,群眾大多是以自主上網了解,一定程度限制了即墨紅色文化的輻射力、影響力。

以上問題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即墨紅色資源的利用、紅色基因的傳承及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程。

三、激活紅色基因傳承紅色文化推進新時代農村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一)要“看得見”的紅色文化

建設好特色鮮明的紅色教育基地?;卮蛟焱怀鲋黝},體現特色。根據即墨各個紅色教育基地的特有資源,提煉精神內涵,建設不同主題、不同類別、不同側重點的紅色教育基地,避免大而全、小而全,內容與形式出現雷同等現象;在場館建設、規劃設計、布展內容、展示方式等方面要體現各自特色,力爭呈現多樣化的革命歷史文化和感人的政治文化精神,使其產生最大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黨性教育價值。

建設紅色文化體驗館和網上展示館,轉化好、利用好這些寶貴的革命資源,讓參觀者在沉浸式體驗中接受革命傳統和馬克思主義教育。

(二)要“記得住”的紅色文化

多形式開展文藝創作;要以抗擊新冠疫情及明年建黨100年等重要時間節點為契機,繼續深挖即墨紅色文化內涵,加大重大主題創作,持續推出一批富有思想內涵、藝術水準較高、展現時代特色又深受群眾和市場歡迎的文藝精品。

多樣化創新傳播方式。要適應網絡等新媒體帶來的輿論傳播方式變革,充分利用新興傳播媒介,例如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多種方式組織開展紅色文化專題宣傳活動,推動紅色文化真正深入人心。

(三)要“傳得開”的紅色文化

全面實施紅色文化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工程,強化黨性教育陣地和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以各種行之有效的形式開展紅色文化的宣教。充分利用即墨區委黨校這個黨性教育陣地的平臺作用。組織教師對紅色文化進行教科研攻關,多出精品力作。打造紅色文化專題精品課。目前已經儲備了《即墨黨史》《激活紅色基因傳承紅色文化》等講授課題,充實了即墨紅色文化宣講課題庫。充實宣講師資庫:充分整合社會各界師資,將黨校骨干教師,對即墨紅色文化有研究有見地的專家學者等充實進師資庫,大力宣講即墨紅色文化。

四、結語

紅色文化既是中華民族文化品牌,也是馬克思主義文化、社會主義文化的時代彰顯。提升紅色文化的影響力,既有助于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又有助于提升即墨區文化軟實力,彰顯文化自信。

【基金項目: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專項“鄉村振興視域下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實現路徑研究(項目批準號:18CMYJ11)”青島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鄉村場域中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項目批準號:QDSKL1801275)”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中共即墨地方史(1928-1949)[M].中共黨史出版社,2004.

[2]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M].人民出版社,2017.

[3]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外文出版社,2017.

[4]傅清沛,殷慶威,丁廣斌.熱血浩然志——周浩然研究文集[M].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17.

[5]馬洪香.牢記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N].聯合日報,2019.

[6]成坤.紅色文遺產的設計更新與傳承研究[J].今傳媒,2018,26(06):186-187.

猜你喜歡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紅色文化
依托紅色文化資源 傳承紅色文化基因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戰場在哪里
以人民為中心: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本質和真諦
農村文化事業建設要抓住哪幾個關鍵點
“互聯網+”條件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路徑研究
新媒體環境下的紅色文化的發展和傳播
新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實現的途徑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紅色文化的價值訴求
馬克思主義早期大眾化研究的重要學術成果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