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一個有溫度的教師

2020-08-31 18:11張林景
學習周報·教與學 2020年30期
關鍵詞:數學教學小學

張林景

摘 要:劉鐵芳老師從教育哲學的角度用優美的語言帶我們一起探索了教育、學生、老師的本質,以及什么是好的學校、好的教學、好的校長。蘊含的哲理既可以豐富我們的理論,又可以幫助我們指導實踐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好的教育

對于什么是好的教育,大概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答案。但是作為一名學科教師,真正的教育最終是要指向實踐的。那么我們就要在數學教學中,喚起學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讓學生收獲學習的幸福,與他們進行溝通和交流,才能成為劉鐵芳老師所說的那么美,那么富有哲學意義上的教育。

一、做一個“寬容”的老師,讓學生在教學中感受震撼

劉鐵芳老師在探討什么是好的教育的時候,提到了所謂的一些看似非正常的教育學性的行動,卻成了真正教育,因為這些不僅觸動了人的心靈,也讓人變得更美好。我想我小時候的數學課堂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定是那些當時觸動我心靈的師生之間的互動,而不是那些具體的知識。我們時常批判的赫爾巴特傳統教育學,但是我們確實忘了赫爾巴特早在幾百年前就提出了教育性教學。這位偉大的教育學家,其實那時候就已經指引著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傳授像劉鐵芳教授所說的真善美的知識。很多年后也許學生不記得具體的數學知識,但卻記得真正震撼他們心靈的事情。那么作為教師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創造這樣的震撼呢?

要容許錯誤,在長久的數學教學中,做題的正確率是我們所追求的。我記得支教期間有位學生每每起來回答問題的時候支支吾吾,然而在我的再三鼓勵下他總能說出正確答案。課下我問他為什么不敢說,他說他害怕出錯,害怕說錯以后老師的批評。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一位美國優秀教師說的那句話,教育兒童是我兒時記憶的一種延伸。在小學二年級時,每當讓老師判題時,我都會非常害怕,因為我的數學老師是一個不容錯誤的老師。因此在今天,作為一名未來的小學數學老師,我提議讓我們放下正確率,容許學生出錯吧。在多年后,學生回憶起來,記得的不僅僅是那個他犯過錯的知識,還有你寬容的眼神。

二、做一個“既懂又不懂設計”的教師,一切為了學生而實踐

在這本書中不論時在探討學生還是教學時,劉鐵芳老師都透露出學生為本位的思想。在看這本書之前,我以前真的沒有考慮過學生與老師到底是誰出現的,可是現在我似乎明白了,是學生的出現才成就了老師。在許多的時候,我們做了教學設計,希望教學按照我們設計的軌道往前走。難道我們所設計的真正是孩子所需要的嗎?有些老教師面對同樣的知識的講解信手拈來,但是面對的卻不是同一批學生。甚至一批學生中,每個個體都是不一樣的,那么這就是對我們的考驗。我們是不是能夠真正和學生一起進入當下,尋求與學生之間的生命的契合?有學生沒有按照我們的軌道進行活動,提出了與這堂課的知識無關的東西,我們可能會揮一揮手,讓他坐下。但是教學有法而無定法,我們不應該逃避學生在課堂上的提出的任何問題。

三、做一個“接地氣”的老師,親近學生

劉鐵芳先生說教學的基礎是親屬感與個體身心的投入。他用魏書生老師的一堂公開課闡釋了情感的溝通,我認為對于課堂教學的這種親屬感不僅指的是教師與學生的親近感,也是學生對于知識的親近感。只有當學生覺得產生了對這個知識的熟悉感,才能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奠定了基礎。反觀現在的小學數學教學,我們的許多知識在講解的過程是不是猶如空中樓閣而不接地氣呢?

像如數學符號是應數學的發展而產生的高度抽象化的語言,加之在小學階段學生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對于數學符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感覺比較陌生。那么我們可以先不談數學符號,先談符號。從生活中的符號入手,比如交通標志、安全出口標志,并讓學生想一想生活中符號的用途。讓學生感受到符號就在我們身邊,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數學家研究出來的,每個人都生活在符號的世界。再比如,青島版小學數學教材在導入小數除以整數這一課時,用的是三峽大壩漲水的情境導入。然而對于小學生來說,有幾個對于三峽大壩有認知呢?倒不如讓學生看一看自己課本后面的標價這樣離學生最近的小數。

四、做一個“壞老師”,喚起學生對美好事物的欲求

劉鐵芳先生說,教育的靈魂就是引導著人不斷追求美好事物以個體心靈中不斷萌生,對美好事物的欲求來激勵、引導個體生命的自我成長。但是在數學教學中該如何喚起學生對這些美好事物的欲求呢?我們知道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在他們的年齡階段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因為他們與這個世界打交道的事,有時間還特別少,所以視野也比較窄。所以我們就要學著在課堂中給學生制造一些小的困惑,有了小困惑,他們就渴望得到解決困惑的方法。這些能夠解決問題的更為簡單的方法,在我們看來何嘗不是一個美好的事物。比如在認識“分數”的時候我們可以這樣進行:在課堂之初用做一個小練習問學生,現在有100塊蛋糕,分給30個同學,怎么分呢?那么有60塊蛋糕呢?30塊蛋糕呢?學生們會脫穎而出答出答案。那接下來我們可以這樣問他們:同學們,我們如果有一塊蛋糕,要分給兩個同學,該怎么分呢?這個時候學生就有了困惑,那么我們就可以引出分數這個知識了。經過分數的學習,學生們有了更多的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何嘗不是讓學生經歷了一個美好的事情呢?

參考文獻:

[1]李艷琴,宋乃慶.小學低端符號的含義及其表現形式[J].課程·教材·教法,2016,(3):36-3

[2]吳正憲,劉勁苓,劉克臣.小學數學教學基本概念解讀[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

[3]張奠宇,鞏子坤,任敏龍,張園,殷文娣.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大道理—核心概念的理解與呈現[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4]羅恩·克拉克.教育的55個細節:一位美國教師的教學心得[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4.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國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6]劉鐵芳.什么是好的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7]盛艷,張偉平.新課改視野下的支架式教學:師生角色調適問題探討[J].教學與管理

猜你喜歡
數學教學小學
數學教學中引發創造性思維的技能探究
例談數學教學中辯證唯物主義的滲透
對數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認識
新課程背景下歌唱教學方法的探討
基于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培養的數學教學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數學學習廣度和深度探討
先寫后教:語文作文教學途徑探微
體育教學中準備活動的作用與類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研究
數學教學中“量感”的教學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