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練習巧設計

2020-08-31 18:11郭慶豐
學習周報·教與學 2020年30期
關鍵詞:層次性教材數學

郭慶豐

練習是數學教學經常開展的一項實踐活動,它是鞏固知識、運用知識、訓練技能技巧的手段,更是培養學生良好心理品質,促進學生智力發展和能力培養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們在設計練習的時候,要認真鉆研教材,理解編排意圖,根據教材提供的內容、班級的不同、學生知識水平的差異,對教材里習題作適當調整、組合、補充,使之能有基礎性、層次性、針對性、多樣性、開放性、實踐性,能從質、量兩方面適應不同程度學生的需要。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彪S著新課改的層層深入,這種理念已滲透到了教育教學的各個層面,當然也滲透到了每節課的練習設計中。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有指導的教學訓練活動,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掌握教學情況,進行反饋調節的重要措施。優化練習設計是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舉措;也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如何讓數學練習散發出新課程的氣息,是新理念下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下面就談一談我設計數學聯系的策略。

策略一:聯系生活,注意應用性

數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數學練習的設計一定要充分考慮數學發展進程中人類的活動軌跡,貼近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不斷溝通生活中的數學與教材的聯系,使生活和數學融為一體。這樣的數學練習才能有益于學生理解數學、熱愛數學,讓數學成為學生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聯系生活實際進行練習設計,可展現數學的應用價值,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自己身旁,從自己身邊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數學問題,運用數學可以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是有用的,使他們對學習數學更感興趣。

策略二:立足課本,注意基礎性

新課程理念強調“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這體現了數學是一門基礎性學科,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它為其他學科提供了語言、思想、方法,是一切重大技術發展的基礎。而小學數學中的概念、性質、法則、數量關系和內容反映出來的數學思想方法等是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必須使學生學好、用好,因此我們在設計練習時要力求把握基礎,使練習有助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認識,理解,對基本技能的形成,對數學思想方法的鞏固。

策略三:抓住重點,注意針對性

有的放矢地設計練習,是提高練習和教學效率的重要措施。平常,我們在教學中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學生對老師所教學的新內容很快表示理解,并對模仿性的練習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綜合練習或調研題時,很多學生就會不同程度地出現錯誤,反映了學生對知識的一知半解。因此,在平時教學中,要善于總結經驗,針對學生常常錯的或預測學生可能會錯的題,設計針對性的練習,幫助學生領會知識的實質。

策略四:循序漸進,注意層次性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边@表明在使所有學生獲得共同的數學教育的同時,還要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接觸、了解或是鉆研自己感興趣的數學問題,最大限度地滿足每一個學生的數學需要。所以我們所有的練習設計都應充分體現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層施教的原則,應該從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和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練習,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存在,在練習數量和質量的要求上做一些機動,使練習具有層次性,可以滿足各層次學生的需要。練習設計中的層次性,就是指練習有坡度,由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從基本練習到變式練習到綜合練習,再到實踐練習、開放練習,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事”可做。

策略五:動手操作,注意實踐性

新課標指出:“數學課程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睂W習數學的重要目的也在于用數學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數學教學如果脫離實際,那數學學習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更談不上學生有意義地學習數學和獲得有意義的數學知識的目的?!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為此,倡導數學練習設計的實踐性,在體驗中學習知識,在實踐中運用知識、盤活知識,通過實踐使之再學習、再探索、再提高,這不失之為一種好的練習方法。

策略六:訓練思維,注意開放性

設計練習時,有意識地設計一些能開拓學生思路的,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索不同解決問題策略的,或者設計一些條件多余的,或者答案不唯一的開放題。有利于不同水平學生展開發散思維,有利于學生標新立異,大膽創新,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和創新意識。因此,在教學時,設計一些開放性的練習,給學生提供較為廣闊的創造時空,激發并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小學生常常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設計開放的習題讓學生去解答,恰恰給他們創設一種“探索”的感受意境,解題中感到樂趣無窮。通過開放的練習,能給學生創造一個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既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又體現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理念。

猜你喜歡
層次性教材數學
多元表征:促進兒童數學思維發展
教材精讀
淺談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性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設計“練習”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淺談新時期群文輔導工作的特征
我為什么怕數學
數學到底有什么用?
錯在哪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