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對臨床醫學專業建立“雙軌合一”培養模式

2020-08-31 13:19伍思宇
介入醫學雜志(英文) 2020年4期
關鍵詞:臨床醫學創新模式

伍思宇

摘要:臨床醫學專業教育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雙軌合一”培養模式是指以政府、行業、高校和附屬醫院為共同實施單位,實行臨床醫學專業研究生與住院醫師招錄相結合、研究生培養過程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相結合、專業學位授予標準與臨床醫師準入標準相結合的新模式。

關鍵詞:臨床醫學;創新模式;能力考核

一、“雙軌合一”創新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1、“雙軌合一”培養新模式能有效推動我國高等醫學教育與國際接軌

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研究生教育著重點都在專業學位,其中美國是一個代表性國家。美國的專業學位教育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發展相對完備,其醫學院校的教育緊密結合了住院醫師培訓,培養模式也在不斷完善。美國要求醫學生畢業后必須參加 1~3 年的住院醫師培訓,并通過執業醫師考試取得醫師執照才能作為全科醫師行醫。??漆t師還需進行 3~8 年的??婆嘤?,通過考試取得??漆t師資格證書。對比國外,我國高等醫學教育學制復雜、不統一,可借鑒美國的培養模式:要求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達到規培第一階段要求;博士研究生達到規培第二階段要求。

2、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存在矛盾

根據我國《執業醫師法》的規定,具有高等學校醫學本科以上學歷,在執業醫師指導下,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試用期滿一年者可參加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這就與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教育存在一定沖突。如果是應屆本科生考取專業學位,由于沒有醫師資格證,就不能進行獨立地醫學診斷、病情處置和出具醫學相關文件等。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臨床能力因此不能得到很好的培養。臨床醫學七年制學生在研究生階段同樣存在這些問題。

3、“雙軌合一”培養新模式可解決存在問題

目前,我國的教育、衛生部門已經逐步意識到系統的臨床能力訓練對高層次醫學人才的臨床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醫學教育現狀復雜,多種學位制度共存,要改革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就必須逐步推進。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存在諸多矛盾的地方,但是這二者都是矛盾的兩個方面。找到二者的結合點,將二者進行雙軌合一,必定能夠達到雙贏的結果。而這個結合點的核心就是臨床能力訓練,重復的臨床能力訓練是主要存在的矛盾,將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雙軌合一是解決這個矛盾的主要途徑。

二、“雙軌合一”創新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1、培養目標一致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目標都是培養“能看病的醫生”,相同的培養目標對二者進行“雙軌合一”不僅不會產生沖突,而且會相輔相成促進醫學專業人才的培養。

2、培養方式相似

一方面,《臨床醫學專業學位試行辦法》規定申請人要獲得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臨床能力必須達到《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試行辦法》中規定的第一階段水平;要獲得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須達到第二階段水平。此外,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體制與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教育要求的臨床科室輪轉相似,可據此制定相應的培養方式。

3、培養資源共享

第一,“雙軌合一”培養模式可以同時為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和住院醫師規培提供資源與條件:研究生導師可以成為規培帶教老師,臨床提供給研究生的教學床位也可以成為規培學員訓練的床位,各??瓶剖覟榕R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制定的學習計劃也可在住院醫師規培時使用等,最終可達到“一種模式,兩手并舉”的良好成效。第二,在“雙軌合一”的培養模式中,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待遇一方面源于在校研究生的生活補助或經費資助,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期間的獎金發放。這使得學生的整體待遇水平提升,保障了學生的基本生活,能夠心無旁騖的進行科研與臨床實踐,更增強了其求學積極性,促進培養成效的達成。第三,“雙軌合一”培養模式可在最短時限內使學生取得兩證:即學位證和規培證。專業學位研究生和住院醫師規培的共同生源若能納入“雙軌合一”培養模式中來,不僅可以減少重復培養的時間,而且還能在規定的時間里,既能學習專業的理論知識,又能深入臨床科室進行輪轉訓練其臨床技能,且還可以有效利用考取執業醫師資格證之前的一年時間來進行理論和實踐的學習,最終以“四證”畢業,達到最優培養成效。

三、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雙軌合一”創新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1、改革課程體系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不同于學術學位,課程體系不能照搬學術學位,所以必須進行改革。重慶醫科大學對此進行了改革,以更好的達到“雙軌合一”的目標。改革后的課程體系能同時滿足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培養目標。首先將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課程統一安排在第一學期的晚上及周末進行,以保證學生的臨床輪轉時間;其次,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體系分為多個獨立模塊,包含了外科學、內科學、科研方法和臨床診斷學等內容,這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要求的外語和理論知識相適應;最后,為迎合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要求,學校同時開設了醫事法律、人文素養、應用心理學及醫患溝通等講座,從法律法規、醫德醫風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臨床醫師的綜合素質。

2、 構建“雙軌合一”模式的臨床能力考核體系

臨床能力考核是檢查研究生和培訓學員階段性工作和最終能否順利結業,合格達標的重要制度,作為“雙軌合一”新培養模式質量保障的影響因素之一,應受到重視。目前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能力考核存在兩個問題,第一是研究生生源質量參差不齊,不能全部適應臨床能力訓練;第二是不同的學院和不同的專業出科考核各不相同,難度不一致,甚至有些專業的考核只是走過場。重慶醫科大學針對這兩個問題,將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教育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并軌后的考核環節分為崗前培訓、出科考核和年度考核。崗前培訓是對專業學位研究生進行一些基本的理論和技能培訓,在其進入輪轉之前,進行例如病歷書寫、體格檢查及內外科系統基本操作等培訓,培訓合格后才可進入臨床輪轉訓練;出科考核由各科室根據內外科的不同在學校的統一組織下進行,考核內容包括病例考核、病例答辯和技能操作等;年度考核相當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結業考核,同樣適用于專業學位研究生,保證學生在理論知識掌握和臨床技能習得等各方面都能有所提升,有力的保障了二者“雙軌合一”培養模式的質量。

5 結語

要想使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在畢業后能夠迅速融入醫療行業,關鍵就是做好與職業資格認證的有機銜接。根據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構所建的“雙軌合一”新模式,正是一種直面老百姓關注的熱點問題,以培養會看病的臨床醫學人才為目標,建立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新模式。重慶醫科大學結合自身長期實踐經驗,積極對“雙軌合一”模式進行創新和探索,愈來愈深入的探尋全方位多層面的臨床醫學專業人才教育培養模式,為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職業資格認證的銜接提供了新的思路。這對于完善醫學學位類型、優化衛生人才隊伍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定能培養出一批高水平應用型的臨床醫學專業人才,促進我國衛生事業的發展。

猜你喜歡
臨床醫學創新模式
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的若干思考
基于基層醫療衛生需求的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專業課程整合的探討
探究式教學在臨床醫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
新醫改模式下臨床醫學專業課程體系研究
基于產業集群導向下中小型企業工業產品創新設計模式再造
“5+3”培養模式下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綜合能力培養思路探索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創新模式的具體方法
高技能人才培養新模式職業素養+職業技能
高職院校普通話測試管理的創新模式研究
關于配網電力工程技術的可靠性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