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基礎設施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

2020-09-02 15:58李萬欣
關鍵詞:區域經濟

李萬欣

摘 要: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長非常迅速,但是貧富差距也日趨嚴重。其中城鄉收入差距非常巨大。而導致城鄉收入差距的原因很多。文中從交通基礎設施出發,探討了交通基礎設施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

關鍵詞:交通基礎設施;城鄉收入;區域經濟

1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實現了高速增長,年均 GDP 增長率驚人地超過了9%。此外,中國的基尼系數從改革開放初的 0.28 上升到 2008 年的 0.49 后又逐漸回落到 2015 年的 0.46。然而,該數字仍然不僅超過了 0.4 的國際警戒線,而且超過了 0.3~0.4 美日等國家的水平。城鄉收入差距是我國收入差距中的主要部分,占據著 75%??v觀全球,即使在發展中國家內,我國如此之大的城鄉收入差距也是非常罕見的。

2 交通基礎設施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可以把交通設施對某地經濟增長的作用從短期和長期兩個階段來進行分析。短期內,基建行業的發展是交通基礎設施發展的首要前提和直接刺激點。另外,考慮到基建行業自身特有的行業特殊性,這一刺激的背后又會通過乘數效應的傳導機制對周邊產業產生較大的推動刺激作用,上述明顯的結果是使得總產出呈擴張倍數增加,并最終有效推動經濟增長。 長期內,原本固有的交通基礎設施格局必然會由于交通基礎設施的發展而發生相應地改變,這在改變地區經濟外部性和交通設施網絡型的同時,又使得區域之間的聯系更為緊密,從而進一步促進了各地之間資源的相互流動及交流,從而最后形成了新的經濟增長引擎。一方面,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出行及運輸成本受益于交通基礎設施的提高而降低,這會影響本地對周邊地區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區位的最終選擇。另一方面,受到諸如區域內外部的分工、技術聯系的深化、經驗交流的加強、貿易成本的降低、便捷生產要素的轉移等諸多影響因素,會促進新的經濟增長點出現,從而推動該地經濟的增長。

基于交通基礎設施所具備的外部效應與網格效應屬性特征,交通基礎設施對經濟發展的宏觀作用路徑實則為微觀作用路徑的反應結果,交通的改善有助于提高個體的選舉機會、受教育機會及醫治機會等。 第三,交通運輸設施的建立能夠促進地區經濟增長,進而對提高人民收入與該區域經濟發展起到間接正效應。交通基礎設施投資是促進經濟較快增長的重要條件,其對區域經濟、地方經濟及國民經濟都會產生巨大的拉動效應。我國貧困地區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增加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力度對整個貧困地區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明顯的推動作用,從而有助于我國經濟的均衡發展。

3 交通基礎設施對城鄉收入分配的效應

上述內容以交通基礎設施、經濟增長、收入分配這三個因素為紐帶,通過建立兩兩之間的理論聯系論述了交通基礎設施對收入差距或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其中通過引入阿瑪蒂亞·森著名的貧困理論進一步夯實了交通基礎設施直接影響收入分配及差距的直接作用路徑。然而,鑒于本章研究的核心是交通基礎設施對城鄉收入差距的作用機制與路徑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在上文研究交通基礎設施與收入分配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強調交通基礎設施對城鄉收入分配而非其他收入分配的影響。其影響可概括總結為直接效應與間接效應。兩者的具體效應如下: 首先,交通基礎設施作用城鄉收入差距的直接效應。第一,樊綱(2011)指出,交通基礎設施通過改變城鄉兩地間的非農產業結構使得城鄉收入差距發生變化。具體過程為:地區交通設施的改善會降低城鄉間生產要素以及商品的運輸成本,從而增強了具有土地價格優勢的農村地區的吸引力,這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企業在城鄉間生產區位上的選擇,從而使得城市地區的部分占地較大的非農產業向農村地區轉移,從而提高了農村地區的非農產業結構比重,從而增加了農民的收入,進而最終影響城鄉收入分配及差距。第二,Andres 等(2004)指出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減少了勞動力的流動成本,從而打破了城鄉間勞動力市場的隔閡,因此能促進城鄉兩地勞動力的流動,從而影響城鄉收入差距。第三,交通基礎設施改善的同時提升了當地的物流水平,而這在運輸損耗與路途時間兩方面提高了農產品的運輸效率,從而擴大了農產品的市場范圍并提高了農民收入,從而緩解了城鄉收入不平等程度。張長厚(2012)曾發現我國的新鮮農產品及蔬菜水果等農副產品在物流環節的損失率高達 21%—27%,這一損失率是發達國家的 5、6 倍。從這一角度而言,交通基礎設施水平的提高將在極大程度上顯著提高農產品的運輸效率,不僅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鮮可口的農產品還極大提高了農民的經營性收入,因此很大程度上縮減了城鄉收入差距。

阿瑪蒂亞·森還認為提高人的可行能力通常會擴展人的生產能力和掙錢能力。比如良好的交通基礎設施可以讓更多來自欠發達地區的人民有機會接觸外界,到更發達的地區尋找工作,或者交通基礎設施通過更高的學生出勤率來改善當地的教育水平等等。首先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使勞動力流動變得更加容易,這增加了貧困人口進入市場進行工作及交易的機會,使得他們的收入及福利水平有所提高,這種交通基礎設施的可得性有助于窮人與現代經濟活動的中心取得更為緊密的聯系,從而獲得額外的生產機會。另一方面,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有利于產業聚集,同時可以促進勞動分工。更高的交通基礎設施密集程度可以方便培育商貿活動,而這將促進生產專業化進程,從而促進農村地區發展現代模式的集約型農業經濟,提高該地區農民收入。 上述理論解釋框架可以總結為,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存在兩種路徑影響收入差距:第一,首先影響產出,進而影響收入,換言之,該種路徑以產出為媒介間接影響收入差距;第二,交通基礎設施直接影響收入差距。

參考文獻:

[1]劉世豪.江蘇省交通基礎設施發展水平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20.

[2]孟慶強,劉潔.FDI、公路交通運輸基礎設施與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基于2006-2016年河南省的實證研究[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19,37(05):7-15.

猜你喜歡
區域經濟
區域經濟視角下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崗位勝任力培養研究
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產學研用合作模式實踐研究
基于物流經濟的區域經濟增長研究
實踐探索商務英語專業有效服務區域經濟能力的提升
中國社會信任基礎對區域經濟發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區人口流動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
我國區域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治理分析
遼寧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遼寧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策略分析
湖南省高職教育對接與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