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小學科學課教學中創造性思維培養研究

2020-09-05 07:53房偉偉
科學導報·學術 2020年80期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科學教學創造性思維

房偉偉

【摘 要】科學課程的設立不僅能夠滿足小學生對于未知世界的好奇與探索心理,亦能夠促使其思維得以創新發展,使其創新創造能力逐步實現培養與提升效果。在新課程的改革發展下,教師則需提高對于小學科學課程教育的指導重視,在知識普及傳達的過程當中,立足于教育的發展要求,加強對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使得科學學科的教育價值得以充分落實,進一步推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科學教學;創造性思維

引言:

素質教育在現今時代以逐漸普及并推廣于課堂實際教學當中,對于小學生的培養更加注重能力的發展及綜合性,更是在核心素養的基礎上提出了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要求。在此基礎上,小學科學課程教育則能夠有效實現這一培養目標,其內容及活動的開展上與小學生的成長發展規律相契合,既能夠豐富和拓展小學生的知識領域,又能夠發展其創新思維及動手實踐能力,使得學生的發展更具全面及綜合性。

一、創造性思維培養的意義

在學生積極性充分調動的基礎上,其思維動力則能夠充分有效的發揮其作用,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個性化的看法,從而實現思維的創造性發展。小學階段科學學科的納入,是以豐富學生知識,提高提創造性思維能力為核心的教育目標,因而教師需明確這一教學原則展開教學方案的設計[1]。教師可依據小學生的特點規律進行教學研究,以培養其創造性思維的有效落實。在課程的教學形式上,需以實驗操作為核心,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探索知識,使其在此期間有效發展其科學探索的意識及精神品質,以更好地培養其創造性思維。一方面,對于學生的發展具有全面的促進作用,有利于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提升。小學生的好奇心使得科學課程得以順利有效的開展,引領學生不斷的探索未知的奧妙生活。在此過程當中,在教師的演示操作下,學生則能夠更好地受其啟發,從而形成主動思考的意識動力。另一方面,科學課程的學習需要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完成,因而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具有一定的鍛煉效果,使得學生的學習能力及綜合素質得以有效提高。因此,這一課程的設置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而言則有著重要的影響意義。

二、小學科學課創造性思維培養策略

(一)設置疑問,鼓勵學生積極思考

科學課的設立開展是建立在學生好奇心的基礎上,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而教師在教學期間亦需要以此為核心,借助于學生好奇心的特點進行趣味問題的設置,以引發學生形成思考意識??茖W教學的活動組織是以理論結合實踐的方式而實現的,促使學生有效提高對于科學的認知。在此過程當中,教師則可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充分表達自我,以增強學生及教師間的交流互動,使其探索欲得以激發[2]。例如,在青島版五四制三年級下冊《溫度計的秘密》一課中,教師則可引導學生一同探索其中的奧秘所在,并通過實驗演示的方式,讓學生在觀察中發現并思考問題,如“溫度計的變化是依靠什么而形成的?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等,進而再在此基礎上帶領學生一同將其原理逐漸引出。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在質疑中形成知識探索的動力,從而促進其創造力的發展與形成。教師可引導并鼓勵學生依據課堂主題進行發言提問,以增強學生探究的欲望,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效果。比如,在《植物的生長》部分,則可鼓勵學生進行提問,如“植物是怎樣生長的?植物的生長需要哪些條件?植物的種類有哪些?所有植物的生長條件及方式都是一樣的嗎?”等。這樣,學生對于知識的好奇及探索欲則能夠自發的調動,亦能夠從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逐漸形成,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及發展效率。

(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心理的積極表現方式,影響著學生的行動走向。除好奇心的激發與滿足之外,教師亦需要注重幫助學生建構其科學的探究興趣,以使得課堂氛圍能夠有效提升,以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在課前充分備課,并通過學生學習狀態的切實觀察及了解,從而及時引導學生展開學習。在興趣培養的方式方法上,教師可結合具體的課程主題進行多元設計,以在趣味課堂活動中不斷的提供學生更多的新鮮感,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的表現自我,更具濃郁興趣的學習科學知識[3]。例如,在四年級下冊學習《彩虹的秘密》時,則可為學生展開“魔術表演”,通過簡單的實驗操作,為學生呈現“小彩虹”的現象,此時,學生則會在這一過程中形成疑惑,從而更具興趣的學習這部分知識內容。再如,在《變色龍》的課程學習中,有條件的環境背景下,教師則可為變色龍構建多樣的環境,進而引領學生在科學室觀察變色龍的身體變化,讓學生在更為真實的現象中產生興趣,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發現及探索意識等。

(三)開展情境教學,培養學生的探索思維能力

科學課程的教學是引導學生在“奇特”的現象中發現問題,進而探索并獲取其中的原理知識的過程[4]。于小學生而言,科學的課程設計雖是以小學生的發展規律為依據,但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抽象及邏輯性,然而小學生的思維發展仍處于啟蒙初始階段,并不具備高度的思維能力。因此,在教學方式上,亦需要作以優化設計,可通過課程相應情境的創造,從而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科學現象。例如,在《蚯蚓找家》一課,教師則可在雨季帶領學生至校園植被附近觀察蚯蚓,或者在課堂中創設“蚯蚓活動觀察區”,為蚯蚓構建可為學生“展示”的環境,讓學生觀察蚯蚓是如何找家的,其生活條件是什么等。

三、結束語

科學課程的設置在近年來仍屬于新興的教育課程,是以立足于學生的發展需要以及能力培養為主要目的,需要教師能夠充分認識科學教育的意義及其學科特點,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新穎科學的教學模式,通過不斷的探索與改進,以促使學生的能力發展得以有效培育,為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前提條件,為國家及社會的發展培育更為優秀的發展性人才。

參考文獻:

[1]莫彪. 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創造性思維培養的方法——以《研究透鏡》教學為例[J]. 華夏教師,2019(28).

[2]姜萊. 試析如何在小學科學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J]. 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9,000(023):P.79-80.

[3]鄒萍,范秀俊,王愛琴,等. 小學科學課教學中創造性思維培養的策略研究[C]// 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科研成果匯編(第七卷). 2018.

[4]郭蕊. 小學科學課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 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8,000(013):P.56-57.

猜你喜歡
小學科學課科學教學創造性思維
小學科學課物理環境的建設研究
小組合作在科學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給學生帶得走的智慧
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探討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淺談科學課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大學英語創造性學習共同體模式建構案例研究
數學教學中引發創造性思維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語文詩詞欣賞教學下的創造性思維培養
小學科學課對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