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潤物細無聲”

2020-09-10 02:14鄧慧超
快樂學習報·教研周刊 2020年3期
關鍵詞:潤物細無聲科學知識科學素養

鄧慧超

常會有一些對于科學知識的誤解,或者一些常識性問題的不理解存在,不僅在原有學科上造成了進一步提高的障礙??梢酝ㄟ^對于學生各方面習慣都很有影響的品社學科進行滲透,不僅是讓學生在科學知識上有積累,在科學素養上又有提高,這是對德育學科中的科技知識整合的嘗試。

關鍵詞:低年級;科學知識;科學素養;德育;整合

一、問題提出

開學以來,我同時進行著品德與社會學科以及學校少科院的教學工作。在科技知識的教學上,時常會覺得像二年級這樣的低年級學生時常會有一些對于科學知識的誤解,或者一些常識性問題的不理解存在,不僅在原有學科上造成了進一步提高的障礙。

如果,可以通過對于學生各方面習慣都很有影響的品社學科進行滲透,不僅是讓學生在科學知識上有積累,在科學素養上又提高,還可以使他們在對于科學以及道德修養上都取得更大的進步,這是一個一舉數得的機會。于是,我做了部分德育學科中的科技知識整合的嘗試。

二、分析原因

(一)科技知識上

二年級的學生還處在小學學習年段的低年級段,對于有些科技知識、常識還處于“迷朦”的狀態,由于不同的家庭和來源也會造成學生在認知上的偏差,尤其是農村學生和城市學生的知識廣度以及涉獵的層面會產生強烈的對比,兩方面可能因為誰也不服誰,無法更好地融成一個集體進行討論。農村學生對于一些經驗性的知識掌握較好,始終掌握著事情的現象;而城市學生對于理論性知識了解較深,卻不知道這些理論知識的外在表現有什么,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有有哪些運用,雙方都存在著自己的缺失。

(二)興趣上

眾所周知,每一位學生都已具有一定的知識經驗,有一定的思維能力,他們具有極大的學習潛能,只要引導得當,學生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就能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欲和學習行為。

同時,二年級的學生正是處在各方面習慣培養的階段,在學習習慣的培養上更是需要非常扎實地落實的,尤其,在科技方面需要培養他們的興趣,對于科技知識的鉆研精神、探究的積極性,對于科技方面產生獨創性的思考,培養發散性、創造性思維更是不僅對于自然科技學科很大幫助,同時也會對其他學科產生正向的助力。

三、采取措施

實例:

二年級第二學期《品德與社會》的第3課《一個都不少》中的“新視窗”是個很好的科技滲透點,我認為其中有很多的科學知識值得滲透,所以,我一開始就讓學生們自己去思考“如果在野外迷路了,我們可以用指南針辨別方向,還可以用什么其他方法嗎?”,很多預習過的同學馬上就說出了書上的內容:看樹的年輪,看螞蟻洞的大小、朝向,北斗星的方向,以及使用手表。

為了培養他們的探究精神,我追問他們:“你們知道了這些方法,有什么要問的嗎?”膽子大的同學們,馬上就舉起手了:“老師,為什么年輪總是南面的寬?”“北斗七星是什么呀?”我根據原先找的資料回答了問題中的一兩個,接著我讓學生們將自己產生的問題都用一張小紙條記下來,讓他們回家之后找找資料。

第二節的品社課中,我一開始就讓他們交流上次的問題。我先將問題都寫在黑板上,然后,讓那些同學們將自己找的道理說出來,那些刪汰來交流的同學不僅對于科學產生了興趣,而且充滿了自信。而下面聽的同學也是津津有味的。

(一)針對于知識學習

人是一個整體,其發展包括德、智、體、美等多個方面,這幾個方面的發展作為一個整體同時存在,同時發展。因此,作為影響人發展外部因素之一的教育,也應該是一個整體,而且,它不是由簡單的個體相加來影響學生,而是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在發揮著作用。

在整合的情況下進行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們更容易融會貫通,并且能夠學到更加廣泛的知識,讓農村和城市的學生們能夠架起互相交流的橋梁。

(二)針對于興趣培養

教育學家認為:小學科技教育對于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發展學生的智力、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具有重要意義。有目的地采用多種教育途徑,對學生進行科技教育,取得較好的效果。結合學科實際,充分利用校內外一切教育陣地、教育資源展開科技教育活動,將科技教育融入德育教育當中,從中不僅是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同時也在提高學生對于科技的興趣。

學生學習了有關的科學知識之后,教師應盡可能創造條件,讓學生親身去實踐科學知識在我們日常生活的應用,享受科學知識帶給他們的樂趣。

此后,也有不是的課程當中有這類似的科技知識可以滲透,我都將這些內容把握住,讓學生們自己進行交流。

漸漸的,我們班級的學生在科學常識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對于找尋科學知識的解答也有了興趣。

四、取得效果

一學期下來,我們班級的同學對于科學知識、常識的積累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并且可以將這些簡單的科學知識運用到平時生活和學習當中,解釋某些現象的產生了。

而且,同學們對于科技知識的探究、鉆研都產生了興趣。會自覺地去對不了解的知識回家找資料,或者和老師一起來討論。

我從中感受到了我們每一個學生在科學常識性知識的積累上有了提高,而且,在對于科學的探求中更是充滿了質疑、自己解決的熱情。

五、理論分析與啟示

每個學生都擁有自己的特點,他們處于成長、發育階段,可塑性非常大,尤其是少年兒童,更是如此。在潛移默化當中做到“潤物細無聲”,才能讓他們對學習產生更大的興趣。

德育學科是小學生身心發展中非常重要的學科,在德育學科中加入科學知識的滲透,也可以使學生更加清楚科學技術在祖國的發展中使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學生對于自己作為一個中國人,對于祖國發展應當盡一份力,都有很強烈的熱情,我的做法等于是給予了學生們現階段如何去做的一條“道路”,讓他們在“這條道路”上走的平坦、愉快,正是在考驗我滲透的方法是不是做到了“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確可以看到學生對于科學知識的熱情正在一點一點高漲,這給我在這方面不斷改進增添了信心。

同時,教學不再是教師主宰學生跟著走,而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隨時調整教學過程,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生的主人??茖W探究教學是通過教師創設綜合的、充分聯系兒童實際的,以注重兒童親身體驗、以探究發現為宗旨的開放性的科學探究學習活動。

《品德與社會》學科是已經有了一個成熟的創設情境,將科技有效的融入其中,培養他們對于自主學習、收集資料,將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方法。

科學知識在德育學科中的滲透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學生知識上的滲透也不是一帆風順的。西方“做中學”的教育者認為:孩子都有其“前概念”的存在,這些“前概念”有正確,也有錯誤,老師所做的事情是無法將這些“前概念”從他們的大腦中“驅離”,我們所能做的只有不斷地教導他們正確的概念以覆蓋他們的“前概念”。

所以,我認為我的這一在德育學科中滲透科學知識的過程將是綿長的。其中,如何根據已經創設好的情境設計出合理的可以將之運用進去的科技知識,以及潛移默化的方法更是重要。尤其是在初期階段,一定要讓學生從本身具有的愛國主義精神及品德出發,了解到科學技術的重要性,并產生興趣,而老師在其中也要起到重要的引領作用,對于學生下課后一定要認真對待。

猜你喜歡
潤物細無聲科學知識科學素養
讓學生的科學素養在學科的交叉滲透教學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養學生真實記錄的科學素養
潤物細無聲
關注實驗數據 提升學生科學素養
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
飲料瓶中的云
探析小學科學游戲化教學
科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
夢想中的學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