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農場加入合作社的運作分析

2020-09-10 07:22王勝男
環球市場 2020年9期
關鍵詞: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模式

摘要:家庭農場作為分散的農戶組成的經營主體,其市場地位薄弱,競爭力一般,合作社具有其獨特的經營理念,體現更強的產品競爭優勢。本文從家庭農場和合作社的基本情況、經營特征以及二者之問的聯系出發,重點分析家庭農場加入合作社后的市場運作經營,得出“家庭農場+合作社”模式可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規模經濟效益。

關鍵詞: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模式

一、家庭農場和合作社背景介紹

(一)基本情況

首先,最優生產規模方面。合作社有著其自身的經營理念,單獨從事市場經營活動,將面臨產品市場規模小,無法實現規模經濟。其產品的生產不能及時邁入理性的最優生產階段,存在最優適度規模的難以確定。家庭農場則是由分散的小農戶聯合組成,家庭成員成為主要的載體,是一種新型的農業經營主體。其市場經營階段,沒有完善的運行準則,也將處于生產規模小,經濟效益較低狀態。二者作為單獨的經營主體進行農產品的市場行為時,都將首要解決適度規模問題,通過確定生產的最優產量,以實現整體經擠效益。

其次,權責分配方面。家庭農場因其沒有完善的管理經營制度,所以選擇加入合作社,形成新的經營主體“家庭農場+合作社”。在家庭農場加入合作社的運作過程中,二者會劃分權責,分配權利與責任,做到公開、透明。對于合作社而言,主要負責農產品的技術管理以及產銷途徑,為家庭農場提供更為專業的技術管控,以及完善的經銷體系。家庭農場在新的經營模式中,主要負責農產品的生產階段,確保產量的供應,在與合作社的共同協作下,實現組織化、專業化、規?;a。

最后,經營效益方面。在家庭農場加入合作社的運作過程中,將通過新的經營模式獲得合作效益。家庭成員不再單獨經營銷售農產品,而是加入合作社,二者形成一體化專業管理,創造更多的額外合作收益。形成新的經營主體后,農戶之間將不再是單獨面臨技術及銷售問題,合作社提供專業人員指導管理,形成組織化技術化的農產品經營。同時合作社也將因家庭農場的加入,擴大規模,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二者之間相互促進,共同營造全新的農產品經營模式,實現更高經濟效益。

(二)運作效果

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在“家庭農場+合作社”經營模式中,通過對農產品的市場準入實行高標準,以保障農產品質量,確保農產品特有的賣方市場。新模式為市場提供的農產品,經過嚴格市場把控,農產品的高品質也將為家庭農場和合作社穩固市場地位,為其農產品市場競爭提供更強的市場主體支撐。在“家庭農場+合作社”實際經營過程中,為避免信息不對稱問題,農戶和社員也會專人關注市場最新消息,實時了解農產品市場動態,做到對價格的把控,從而確保農產品生產銷售過程掌握充分的市場信息,為農戶爭取最大的利益。

加速農業現代化?,F代農產品的生產已經突破傳統的生產模式,將高新技術應用于生產的各階段,形成新的技術型、科學型、專業型的現代化產業生產體系。家庭農場加入合作社的經營運作過程,也實現了科技服務于農,應用于農。農戶擺脫了單獨生產的落后模式,通過規模種植、集體生產形成家庭農場,將農業科技應用到農業生產整個過程,如農產品灌溉、農藥噴灑、農產品收割等,實現科學生產。在此基礎上,家庭農場不斷選擇加入合作社,提升整體經營效益,通過兩者之間相互合作協調,不斷引進先進技術,提升農產品品質。最終,家庭農場加入合作社的運作將促進農業產業專業化和現代化。

二、家庭農場加入合作社的運作分析

(一)合作經營,實現新經營主體

傳統的農產品市場經營,市場主體多以單個農戶為主,導致在農產品生產經營過程中,農戶會面臨大量的市場信息,易產生信息不對稱問題,從而降低與其他組織市場主體談判能力。但是家庭農場和合作社的有效結合,形成新的市場主體,二者通過合作經營,確保農產品市場的主體地位,同時憑借自身產品的高品質,可保持產品較強的競爭力,避免生產過剩,農產品滯銷等問題,產生單獨經營不能實現的經濟效益。

(二)規模生產,降低經營成本

家庭農場作為家庭成員組成的經營主體,難以形成規模,但是通過加入合作社,二者形成新的運營模式。通過農產品合作經營,確定最佳生產規模,使得農戶和社員之間達成共贏的局面。在此運作過程中,農戶通過規模生產,同時經過合作社技術人員的專業培訓,可讓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節省較多成本,從而擴大了家庭農場和合作社的生產經營范圍。所以,家庭農場與合作社結合成為農產品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經營主體的結合,也將極大程度降低農產品市場經營成本,穩固其市場產品地位。

三、結語

家庭農場與合作社作為起初的單獨經營主體,隨著農產品市場發展的趨勢,二者結合成為必然,形成“家庭農場+合作社”經營新模式。家庭農場加入合作社的運作,使得新經營主體下的農產品發揮更強的市場競爭力,同時經過農戶的生產以及社員的專業培訓,實現規模生產,促進了農業產業現代化、優化農產品生產結構?;诖?,后期針對新經營模式的運作,也要依靠政府扶持鼓勵、社員及時專業技術培訓、建立完善的農戶與社員之間的管理制度等。家庭農場和合作社的結合也將推動其他產業的連帶發展進步,包括旅游業、服務業等。

參考文獻:

[1]鄧玲,姬冠,朱育鋒,肖化柱.家庭農場制度創新的經濟學理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0(11):88-89.

[2]郜亮亮.中國種植類家庭農場的土地形成及使用特征——基于全國31?。ㄗ灾螀^、直轄市)2014~2018年監測數據[J].管理世界,2020,36(04):181-195.

[3]王楠.我國家庭農場的經營模式研究[J].中國經貿導刊(中),2020(03):100-102.

[4]蘇琳,于超.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文化建設探析[J].農業經濟,2020(04):80-81.

作者簡介:王勝男(1992-),女,安徽合肥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經濟學。

項目信息:安徽新華學院校級科研一般項目“家庭農場加入合作社的影響因素分析”(2019rw012)。

猜你喜歡
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模式
農業規?;洜I模式創新: 案例剖析
隆陽區農民合作社發展中存在問題及思考
沂源縣家庭農場發展現狀及對策
家庭農場經營模式下參與主體目標取向及社會效益分析
家庭農場法律屬性探析
國有企業戰略管理的難點與對策
淺析家庭農場發展現狀及面臨困境—以麗江市為例
貴陽市民營養老院經營模式案例研究
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