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體背景下邊疆民族地區的網絡安全治理問題

2020-09-10 07:22李延源
信息技術時代·上旬刊 2020年4期
關鍵詞:融媒體民族

李延源

摘要:融合廣播、電視、紙媒與互聯網的融媒體具有綜合的傳播功能,在邊疆少數民族群眾的生活中,融合媒體的發展動態地影響著邊境地區的網絡安全治理。媒體的文化屬性是構建文化認同的核心,利用融媒體構建文化認同是當代邊疆網絡安全治理的主要路徑。本文認為在當前融媒體的背景下,邊疆民族地區需要推進融合媒體的體系建設,確保媒體融合的強傳播能力,以優化議程設置能力,應對包括“網絡民族主義”在內的網絡安全治理問題。

關鍵詞:融媒體;邊疆;民族;網絡安全治理

隨著融合媒體在邊疆民族地區的不斷推進,電子網絡媒介在本地的影響力得到提升,邊疆地區的網絡安全已經構成社會安全、國家安全與國際安全的重要內容。與此同時,媒介變遷給新時代中國網絡安全治理工作帶來了一些新的機遇與挑戰,中國當前的媒介傳播格局已然由扁平和單軌道的信息傳輸變為立體和多維度的傳播形態,印刷媒介、廣播電視媒體與網絡媒介的彼此融合成為媒體發展的一大主題。

一、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在媒介發展上表現的特殊性

(一)邊疆地區的網絡安全面臨“網絡民族主義”運動的挑戰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邊疆地區在文化發展、媒介發展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當前,為順應傳播關系的變革,媒介融合通過新的組織形式提升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力,探索出媒體話語議題設置的合理模式,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在此背景下,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受到更多來自社交媒體、網絡文化的影響,網絡民族主義等互聯網的非理性表達具有較強的煽動性。這些“網絡民族主義”運動往往伴隨著強烈的情感表達,從關注民族主義轉向“國家認同的形成”,部分網絡言論對民族主義的非理性態度阻礙了國家與文化認同的建構,網絡安全治理問題成為了這一時期邊疆地區非傳統安全研究的一項重要議題。因此,如何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推進網絡社會的綜合治理,特別是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文化多元、宗教信仰復雜、民族構成豐富的實際情況下,推進網絡安全治理更面臨諸多特殊問題。

(二)邊境民族地區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受到了區域變遷的影響

20世紀70年代中葉以來,中國邊境少數民族地區的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體系逐漸系統化,并以技術、人員與知識資源支撐了少數民族新聞的多媒體傳播。當前,邊疆民族地區在“一帶一路”戰略計劃的推動下受到區域變遷的影響,邊境地區與周邊國家的政治邊界“從寬變窄”,在次區域內部,商品、資本、技術、信息、人員等經濟要素流動速度加快。在這一背景下,如何優化老少邊窮地區薄弱的媒體生產體系?如何處理邊境信息傳播與輿論引導壓力?如何適應少數民族的傳播習慣?如何治理和維護邊疆地區的網絡安全?都成為推進邊疆民族地區媒介融合所面臨的主要難題。

(三)邊境地區媒體機構改革仍存不足,缺少專業的媒體人才

在邊疆民族地區,媒介文化借助音像表達,“通過主宰休閑時間、塑造政治觀念和社會行為”來幫助人們建構文化身份與日常生活。發生、發展在媒介變遷背景下的媒體融合,按照舊有報社、廣播電視臺的體制進行內部改革,企圖以新的運行邏輯改善目前的傳播情況,這么一來,仍然難以打破傳統媒體機構存在的障礙。同時,邊境少數民族地區專業的媒體融合人才培養力度仍然不足,能夠流利運用少數民族語言進行采編、主持等人員不足。

二、融媒體語境下邊疆民族地區網絡安全治理問題的分析

(一)媒介的變遷影響了邊疆少數民族的文化身份認同

由紙媒、廣播電視媒體向電子網絡媒介的媒體使用變遷,不僅折射了新聞媒介與傳播機構基于技術革新的新陳代謝,還隱含了一個文化影響豐富的社會現象,即媒介變遷背景下,新的媒介文化可能會對國家的非傳統安全與公共危機治理造成一定影響,其中邊疆民族地區的表現可能較為特殊。 這種影響表現在表層與深層上各有不同,首先就新媒介對邊疆民族地區的表層影響而言,少數民族地區網絡媒介使用行為與態度構成了網絡安全治理的重要一環,合理表達而積極的網絡民意是網絡安全的重要表征;就深層影響而言,媒介文化所影響的實際是一種“認同安全”,即具有不同文化、價值觀或利害關系的行為體在認可差異性與統一性的基礎上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可以在追求安全的同時兼顧社會訴求。在這一背景下,“認同危機”的出現就是生存價值歸屬出現了錯位、缺失、漂移、失落或沖突等問題。

(二)“網絡民族主義”運動危及邊境地區網絡安全

哥本哈根學派代表人物奧利·維夫(Ole Waever)認為“社會安全”的本質是認同的安全,“它既是共同體(Gemeinschaft)也是共生體(Gesellschaft)”當前圍繞邊疆民族地區社會安全問題的討論驗證了這一結論,目前中國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社會安全的主要驅動力變量已經發生變化,“生存感”“歸屬感”“歷史感”與“安全感”等四個方面在認同建構層面相互交織、多元互動,共同影響著邊疆民族地區的社會穩定。 因此,如何利用文化包圍邊疆,強化文化認同,進行文化戍邊 ,成為當下邊疆社會治理的一個重要議題。

(三)邊疆地區網絡安全治理問題與國家安全存在緊密聯系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指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體系,打造社會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對于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具有重要意義。邊疆民族地區的社會安全不僅涉及各族人民的實際福祉與利益,還與國家安全、國際安全密切相關。我國現行的《突發事件應對法》《國家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條例中,“社會安全事件”與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秩序的突發事件在概念上雖有較多重合,但概念的外延仍未能作明確界定,學界對“社會安全”的認知并未一致。根據哥本哈根學派對社會安全研究議程的分類,社會安全的研究議程主要包括了移民問題、橫向競爭問題、縱向競爭問題與認同載體喪失問題等四類問題。

結束語:

在融媒體背景下,“融合文化”能把分散的媒體內容聯系起來,“融合”代表了一種文化變遷。圍繞“融合”媒體的研究不僅重視實踐帶來的感性認知,業務研究內容豐富,還重視新聞實踐中出現的媒介融合問題,并建立分析框架從技術、文化等多個角度展開研究。在這一背景下,邊疆民族地區的網絡安全治理不僅包括在不同介質的媒介中維護網絡安全,還涉及到“融合文化”的問題,因此,如何利用文化包圍邊疆,強化文化認同,進行文化戍邊,是融媒體時代邊境地區網絡安全治理的重要議題。

參考文獻

[1](美)道格拉斯·凱爾納著,丁寧譯.媒體文化——介于現代與后現代之間的文化研究、認同性與政治[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版,第9頁.

[2](德)婓迪南·滕尼斯著,林榮遠譯.共同體與社會:純粹社會學的基本概念[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第95頁.

[3]余瀟楓,潘一禾,王江麗.非傳統安全概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370頁.

[4]謝貴平.認同建構與邊疆民族地區社會安全治理.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J].2019年第9期.

猜你喜歡
融媒體民族
黨是民族的脊梁
MINORITY REPORT
傳統媒體在融媒體時代內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體時代如何踐行基層群眾文化自信
融媒體時代領導者媒介形象重構與認同
融媒體背景下健康類紙媒的轉型
融媒體業態將決定報業未來
傳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風玩轉的春夏潮流
沒有希望的民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