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式學習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2020-09-10 03:54何悅
南北橋 2020年10期
關鍵詞:探究式學習應用分析初中語文

何悅

【摘? ? 要】探究式教學是促進學生主動感悟,積極體驗的一種有效教學方式,通過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生會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過程中,活躍課堂氛圍,促進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通過探究學生不僅能夠掌握語文知識,還能夠體驗到參與過程的快樂,形成愉快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習能力。本文主要探究了探究式學習在初中語文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促進高效課堂的實現。

【關鍵詞】初中語文? 探究式學習? 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0.075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中探究是核心,它需要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基礎,也會推進學生之間的合作的催化劑。通過學生的探究,學生會發揮自己的學習主體地位,主動地感知著學習的快樂和樂趣。學生通過探究改變了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模式,突出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地位,活躍了課堂氣氛,營造出靈活的課堂環境,使學生能夠在思考和分析中獲得知識,提高創造力,掌握技能,是一種比較流行且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那么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更好地應用探究式學習,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問題引導,鼓勵學生主動探究

為了促進學生的探究和思考,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通過有效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促進學生在思考中主動探究,獲得知識。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會找到探究的方向和思路,主動地進行深入分析和思考。例如,在學習《濟南的冬天》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濟南冬天的特點是怎樣表達出來的?這種特點是源于什么樣的地形特點?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會主動閱讀問題,探究濟南冬天的特點,在思考中認識到是通過對比的方式寫出了濟南冬天的特點。通過與北平相比,寫出了無風;與倫敦相比,寫出了響晴;與熱帶相比,寫出了溫晴。通過進一步的思考和分析,學生會在探究中發現這主要是源于濟南的地形特點,決定了濟南冬天的特點。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會按照教師給出的思路進行分析和探究,主動地閱讀文章,積極地感知,形成對文章的初步理解和認識,在閱讀中思考,在探究中總結,提高學生對文本的感性認識。

二、分組討論,組織學生合作探究

當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有了認識后,教師要組織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來共同討論,相互交流,讓學生能夠在交流中開闊視野,提高認識。學生的合作會給學生帶來更多的靈感,使學生的思維向著四面八方拓展開來,能夠主動地思考,積極地分析,在交流中表達觀點,在思維的碰撞中產生思考的火花,深化認識。例如,在學習《最后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共同討論:韓麥爾先生為什么在最后一課創設節日盛裝?韓麥爾先生的動作、神態表現了韓麥爾先生怎樣的感情?學生在探究中先會形成自己的認識,之后與同學進行交流和溝通,在表達中逐步地豐富認識,深化理解,感受到韓麥爾先生是一個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受人尊敬的老師。他把自己的職業和著作的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是一個愛國者,他穿上節日盛裝表達的就是濃厚的愛國情感。而文章中在對他工作自責和對阿爾薩斯人弱點的批評中可以看出來他具有高度的民族責任感,表達的非常細膩、委婉。他的關于牢記祖國語言的精辟見解,表現除了他對戰勝侵略者的執著信念,突出了他相信祖國必勝。學生的探究和交流使學生能夠從表面看到知識本質,在深入分析和探究中明確知識的本質,把握知識規律,形成深刻認識。

三、由淺入深,抓住本質解決問題

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加深的過程。教師要相信學生,為學生提供學習舞臺,鼓勵學生在這里積極表達自己,陳述自己的觀點。通過學生的表達和交流,學生會在探究中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探究問題,表達觀點,形成對知識的理性理解和客觀認識,抓住知識的本質。例如,在學習《中國石拱橋》后,學生通過思考會認識到這是一篇說明石拱橋的文章,在閱讀中學生會感受到石拱橋不僅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而且還具有特殊的價值。在學生的探究中,學生會認識到這篇文章與以往學習的記敘文不同,它屬于說明文,主要說明了橋的形式多樣和多姿多彩的特點。在比較中學生會認識到說明文和記敘文的區別,并且學會抓住事物特征及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學生通過進一步探究還會認識到中國石拱橋的光輝成就,感受到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進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思考會逐步地感受到文章的魅力,在思考中深化認識,在探究中提高理解能力,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四、課外延伸,指導學生開闊視野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探究不僅是在課堂上,還需要在課外,通過閱讀教學活動更好地學好課堂上的知識,鼓勵學生隨時隨地進行探究,促進學生視野的開闊。學生能夠主動地探究就會了解更多的知識,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在探究中逐步地積累知識,開闊視野,形成對知識的理性認識,進而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例如,在學習了杜甫詩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探究更多的杜甫詩句,了解杜甫作為“詩圣”寫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史詩”,是一位愛國主義現實主義詩人;通過大量的閱讀和思考了解杜甫的寫作特點和寫作風格,感受到詩歌的內容和情感,在探究中提高認識,深化理解。

總之,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循序漸進地理解知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通過學生的思考和分析,學生會在課堂上動起來,改變消極被動的學習狀態,變得更加積極主動,在探究中學會思考,在探究中掌握知識,在探究中培養情感,在探究中開拓視野,提高語文能力,促進學生語言素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楊振宇.探究式教學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學),2018年02期.

[2]王邦民.探究式閱讀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學刊,2019年16期.

猜你喜歡
探究式學習應用分析初中語文
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淺談化學課外小組活動
初中歷史探究式學習的教學途徑
高中地理探究式學習的探索與實踐芻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