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教學的課前心理準備探析

2020-09-10 04:17李肖萌
新教育論壇 2020年7期
關鍵詞:心理準備教學效果體育教學

摘要:體育教師要上好一堂課,必須作好課前的心理準備,使上課后能迅速進入“角色”,處于最佳競技狀態。體育教師如何根據自身的心理特點作好課前準備,不僅是體育教學的藝術體現,而且也是深化體育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體育教學;心理準備;教學效果

人的心理是大腦對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映。體育教師的課前心理,是教師在上課開始前,對體育課堂教學的認識通過感覺器官反映到大腦產生的一種情緒體驗。其直接影響體育教學的效果,對教師上好課至關重要。演員要有精彩的表演,必須進入角色,運動員要取得優異的成績,必須處于最佳狀態。

一、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心理因素及其關系

體育教學過程中,影響教學效果的心理因素大體上可分為基礎因素,動力因素,狀態因素和成果因素幾個方面。

基礎因素:師生雙方在體育教學過程開始之前原有的心理背景或基礎。它包括智能水平,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基礎,氣質類型,性格特征以及思維定型等等。它將直接影響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和教學質量的提高,這種影響可能是一時性的也可能是長久性的。

動力因素: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開始之前和進行之中的心理動力。其中包括老師和學生的教和學的目的、動機、興趣、求知欲、責任感、等。這種動力因素有長效性的,也有暫時性的。

狀態因素:教學過程中教師或學生雙方心理機能狀態是否積極。其中包括信心、情緒與感情、精力、健康狀況等。良好的機能狀態,是基礎因素和動力因素得以發揮出最大效能的保證。是體育課教學范圍內獲得最佳效果的決定因素。

成果因素:通過體育課教學,在師生心理上留下的影響。應是對上述幾種因素的綜合反映,并將在下一個教學過程中起著積極的或消極的作用。通過分析總結,吸取經驗教訓,將是下一個教學過程順利進行的必要保證。

二、課前心理結構分析及其調配

1.研究和掌握學生的心理結構

教師課前要研究和掌握學生的心理結構,判明其各種因素的性質、特點和水平。采取適當措施,強化積極因素,促其互補;弱化消極因素,避其相抑。

有些學生對體育課缺乏興趣,沒有鍛煉身體的習慣。教師帶著這個問題去研究學生的心理,便可得知其興趣是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內部動力,又是形成正確的體育目的的重要心理成分和表現形式。學生動力因素內部不協調,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加強目的意義教育,啟發他們學習的自覺性;注意教材內容、教學方法的趣味性;利用他們的責任感榮譽感和羞恥心;通過考勤、考查、考試等制度來激發他們的內部動機,培養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養成經常鍛煉身體的習慣。體育教師,只有在課前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才能有的放矢。

2.教師自身心理結構的分析和調配

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很多,如教師的思想水平,體育理論知識的深度、廣度和體育技術、技能的熟練程度,教學方法以及教育能力等等。

高等學校的體育教師絕大多數是大學畢業生,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其知識水平,但是,并不等于一個人的實際工作能力。同時,體育學院畢業,成績也有高低優劣之分,及時成績相同也還有死記硬背和深刻理解、融會貫通之別;況且。學與干又不能等同。一個人的知識只有少部分是靠正規學習教育給與的,大部分的知識是在以后的工作實踐和職業學習中獲得的。教師的知識水平不光取決于他的學歷,最主要取決于他不斷的努力。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各學科相互滲透有些知識技術,我們還沒有來得及研究就已經陳舊了。這就迫使體育教師不斷學習,用最新知識武裝自己,提高文化科學素養,以適應現代科學技術速度發展的需要。

教師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術是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并決定著一個人教學能力的強弱;而正確的動機則是獲得最佳教學效果的內部動力。

教學動機一方面決定著工作方向和進程,另方面也影響著工作的效果。教師的事業心、成功欲受制于動機,制約著學習和掌握知識的快慢、難易、深淺和鞏固程度,是形成各種教育能力的重要前提。動機正確,前進就有方向,工作就有力量。

知識是教師獲得最佳教學效果的基礎,動機是內部的主要動力,而講授是重要的途徑。教師課前分析的種種準備符合學生實際,課堂教學方案調配得當,加上生動的講解和準確的示范,學生就能形成正確的運動表象,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正確的運動記憶,實現掌握體育知識、技術之目的。倘若教師講不清,學生聽不懂,師生之間信息通道受阻,教學效果肯定不理想。因此教學能力的好壞,不能單憑教師輸出量的多少來判斷,而應當根據他對學生的有效輸入來判斷。

體育教師應力求全面發展自己的心理品質。但是,人無完人,體育教師自身心理結構中肯定存在著某些缺陷,通過課前的自我分析和認真調配,在適當的條件下是可以得到補償。例如,有些體育教師年齡較大,示范動作困難,但他對動作要領有著深刻的體驗,講解生動,引人入勝,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同樣,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各種心理因素,在不能協調一致,相互適應的情況下,也可以獲得互補的作用,心理因素各結構之間,不僅有積極的互補或代償作用,而且還存在著消極的互制或相抑作用,學生的動力因素不夠強烈,就可能影響其基礎因素的發揮,繼而影響教學過程中心理機能狀態的積極性。

心理結構各因素之間,老師和學生的心理結構之間,究竟在什么情況下起互補或代償作用,在什么情況下會發生互制或相抑作用。決定于個別心理因素在整個心理結構中的地位、強度以及各有關因素之間的搭配。如果積極的動力因素,在整個體育教學過程中占主導地位,那么,由于它強有力的作用,可彌補其他心理因素之不足;相反,如果基礎因素差在整個體育教學過程心理結構中占有了主導地位,則即使動力因素有相當的力量,在一定時間內,學習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將會困難,興趣提不高,信心不足,影響發展。

有時,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強弱相仿,起互補還是相抑作用,決定教師主要強化了何種因素。所以,體育教師要研究、掌握學生的心理結構,自覺地采取適當措施,加強積極因素,弱化消極因素,避其相抑,那么我們的教學過程將會進入最優化境界。不過,應當指出,有些心理因素的強化只有在適當的情況下,才能起互補或代償作用;過強或過弱都將起反作用。例如,教師的求成欲過分強烈,急于求成,操之過急,也會成為自己的心理負擔,反而壓抑了其他心理因素的積極化。

正因為如此,體育教師在備課時除加強對知識、技術的鉆研外,還有重視心理方面的準備。只有這樣才能使整個教學過程充滿感情的激蕩、理智的閃光、意志的磨礪和性格的鍛煉,使教學效果進入理想的境界。

參考文獻:

[1]陳文卿.學校體育學[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曲宗湖.大學體育課程改革[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李肖萌(1965--),男,漢族,湖南永州市人, 廣西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體育教學部副教授,主要從事高校體育的教學和研究。

猜你喜歡
心理準備教學效果體育教學
基于分形評估模型的實踐教學效果評價方法
情感優教對中職護生老年護理教學效果的影響研究
多媒體輔助中學英語詞匯教學效果探究
掌握“函數的表示”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果
淺談課前準備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作用
高校畢業生就業心理準備三步法則
游戲融入教學建構靈動式體育課堂研究
體育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
體育教學中的競爭意識培養探究
獨立學院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