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堅持依法治校,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

2020-09-10 08:27王俊卿
新教育論壇 2020年17期
關鍵詞:依法治校教學管理以人為本

王俊卿

摘要:農村小學需要借助先進的管理思維和模式開展高水準的教學管理,通過科學管理強化師生參與學校管理的動力,也可以提升教學管理的質量。堅持依法治校、以人為本更加關注到學生們所體現出的學習意愿和需求,體現出比較強的教學應用價值,需要對其進行深度的探索和認知。所以農村小學在新時期應該將以人為本納入到教學管理中,開展更高層面的管理,從而保障教學管理的成效性,更有利于學生們健康成長及學習。

關鍵詞:依法治校;以人為本;教學管理

在以人為本的小學管理模式中,學校要突破傳統管理模式枷鎖,依法治校,優化管理措施,關心學生的具體成長需求,尊重學生的發展需要,進而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方面打造人性化的校園管理氛圍。這既是滿足新課改對學校管理提出新要求的重要措施,也是充分展現教師引導作用、優化師生關系的核心手段。故而,學校要真正將以人為本管理模式的教育價值最大化,從而推動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一、小學校園開展教育管理中應用以人為本的意義

雖然以人為本并不是現代化最為先進的教學理念,但是它是當前學校管理中比較先進的管理思維,體現出比較強的應用價值。學校管理是對整體教學管理工作的宏觀把控,領導層所堅持的管理模式和思維會對教學質量造成影響,學科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思想會對課堂教學成效性造成影響,這些都會對學生的成長環境造成影響。所以在以人為本的指導下開展教學管理工作,領導層可以給教學工作提供更好的指導,也能給學生們的學習環境提供更好的保障,利于小學生實現健康的成長,從而保障教學管理工作的最終質量。

二、應用“以人為本”理念的必要性

“以人為本”理念是我國在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提出的針對于學生實施的科學發展理念,強調在教育中堅持以人為本,主要是以學生為中心。即使是小學生也有自己的個性、喜好和習慣,因此教師們也要將其當作獨立思維的人來關心、理解和尊重,實現其全面發展。教育管理屬于比較龐大的管理工程,管理的目的不但要確保學校健康和諧的發展,更要確保全校師生的健康全面發展,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老師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提高自我管理與學習的水平的同時,老師也能在教學質量與管理能力方面有所進步。小學又是學生人格塑造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下的學生接受能力強,學習能力高,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但同時性格天真爛漫,這就要求新時期下的教育管理人員需要通過“以人為本”的理念,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幫助教師更用心的做好本職工作,從而提高教學水平。

三、“以人為本”理念的應用策略

1.提高認識樹立并落實好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

作為教育的初始階段,小學教育及管理非常重要,對于促進小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思維方式并實現一生的成長成才都會產生重要影響。在小學生學習、成長過程中,教師與家長都會產生積極影響,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需要小學學校管理者首先要樹立并落實好以人為本的建校辦學、實施管理的理念,妥善處理好各方關系,并對教師隊伍的培養、任用以及學生的學習、成長和需求給予充分的尊重和關注,吸納先進的治校理念,打造一支具有較強專業技能、良好職業道德的教師隊伍,為學生營造出一個先進、快樂、高效的學習環境。以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同時學校管理者要做好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促進家校合作共同為學校的管理創造優良的環境。

2.明確以人為本的管理體制,創設良好氛圍

在小學教育中,學校和教師既要重視傳授學生學科技能、文化知識,又要明確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學校優化教育策略,才能從多方面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和學習興趣,使其能夠全面、優質地持續性發展。因此,校方要采取有效手段提高情感培養力度,通過靈活、生動的制度建立起良好的校園氛圍,實現小學管理現代化、和諧化發展。

教師要階段性的要求學生反饋建設規劃進程,在學生反饋時,教師要仔細聆聽,并真誠給予反饋意見,但不對學生具體想法和研究方式進行過分干涉,更不以消極負面的態度評判學生提出問題的難易程度。在各小組完成建設規劃報告后,教師要引導小組依次展示并講解規劃理由和預期效果,并由全班同學作為大眾評審選舉1~2個報告反饋給校方。學校根據學生提出的意見認真思考、仔細斟酌,并在確定某一方案后告知全體學生選取理由和感謝。通過這樣的管理方式,學生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激發出校園主人翁意識,并能夠真正感受到學校的尊重和認同,進而更加主動、積極地投身到校園生活中,使校園氛圍更加融洽、和諧。

3.強化以人為本的校風建設,優化師生關系

在傳統的小學管理中,學校往往注重校方和教師的權威性,長此以往,學生會對師生關系產生錯誤認知,進而無法完成良好的師生交互活動。因此,學校就要重視師生關系的革新和優化,通過有效的激勵手段或誘導手段,強化校風建設,落實師生良性交互、共同發展的目的。

比如,校方可建立信息化管理體系。在管理中,校方要針對每位教師的實際情況,開展在職繼續教育,為教師提供深化鍛煉、橫向交流的機會,并充分發揮網絡和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手段,將教師的教學信息和學習信息統一整合到信息管理平臺,從而提高教育培訓、行政工作、科學研究的實踐效率。通過這樣的管理模式,教師之間能夠形成學習共同體,在平臺中可以將其他教師的優勢迅速轉化為符合自身教育模式的長處,進而提高教學成效。同時,教師在直觀、明確的反饋中也能夠提高教學積極性,真正實現教學相長的目的。

4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尊重個體差異

每一位進入教育領域的教師都會因為諸多原因造就較為明顯的差異特點,如:自我認知、家庭背景、發展規劃等等。而這些差異特點又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師的教學能力、工作能力、創新能力等等。因此,學校就要充分尊重教師的個體差異,運用針對性強的管理措施使每位教師的潛能最大化。此外,只有教師的個性差異得以挖掘和尊重,教師才能夠延續個性化的教學理念,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特點落實不同的引導方法,進而實現班級整體性提高的目的。比如,學校在工作安排前,要采取多樣性的問卷調查方式獲取教師的多種信息和專長特點。在信息獲取后,校方要組織領導進行科學、合理的歸類篩選,仔細分析教師的具體情況,力求教師的專業效用價值最大化。在領導完成分類后,校方要組織全體教師參與工作安排活動,根據各教師的專長分類初步劃分教師的工作領域,并引導各教師闡述自身意見,評論各崗位與各教師的匹配程度,采取優中選優的方式落實各個崗位的最佳工作人選,使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才能和特長。

結束語:教育教學管理一直都是教師以及家長所關注的重要問題,好的管理不僅可以幫助孩子培養一個好的學習習慣,還可以培養孩子的自我約束力等能力以及認真踏實學習的品質。學校要將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貫徹于管理工作的始末,全面仔細地分析小學管理的現狀,并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調整和改進,加強管理工作中的民主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使學生能夠在獲取豐富學科知識的同時,激發個性潛能,最終實現學生學習效率佳、學校管理質量高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祁文康.論以人為本的中小學教育管理[J].當代家庭教育,2020(03).

[2]王勇.小學"以人為本"視角下的教育管理模式探析[J].名師在線,2020(08).

[3]白云.以人為本理念下的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模式研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0(13).

[4]王銳.小學教學管理中"以人為本"的有效應用[J].學周刊,2020(26).

[5]師娜.關于以人為本的學校教育行政管理分析[J].才智,2020(02).

[6]劉贊峰.以人為本視角下初中教育管理與德育的融合發展研究[J].教書育人,2020(14).

(吉興中心校 黑龍江省勃利縣 154561)

猜你喜歡
依法治校教學管理以人為本
“雙減”背景下農村初中教學管理的探索與實踐
淺析高校教學管理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云教學管理平臺在教學運行管理方面的運用
信息技術在教學管理中的應用
當代大學法治文化的構建
中職學校學生維權的意義探析
依法治校環境下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制度化建設研究
語文教學應“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理念在幼兒園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