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高中語文課后教學的幾點探討

2020-09-10 07:22馬鴛
高考·上 2020年7期
關鍵詞:課后探討語文

馬鴛

摘 要:本文著眼于語文教學課堂之外,站在如何引導學生高效地完成課后鞏固的角度,從方法論的基礎上展開探究,爭取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可以指導實踐教學的教學方法,為語文教學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語文;教學;課后;探討

教學實踐中,“預習——講解——鞏固”的教學模式歷來已久。這套教學思路由課前到課堂、再到課后,由學生到老師、再到學生。諸因素間構成了一個有機地循環系統,在教學中發揮著其無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各科教學以此為范式,語文教學亦無例外。

從整體、系統地方面講,這套教學模式的科學性、概括性、普遍性本無可厚非,然就個別性的指導而言,也必須突出自己的課程特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探索適合自身的具體教學操作操作方法。

語文課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區別于其他課程,尤其是物理、化學等理科性的課程。語文,其突出的特點即其“綜合性”。在高中語文學習中,除語言、文學之外,還涉及到宗教、禮制、思想、政治、軍事、歷史、地理以及一些自然科學的知識。因此,在課后的復習鞏固中,語文課也應該區別于其他課程。對于數學、物理、化學等課程,其課后鞏固復習必須通過大量的習題練習,達到熟、巧的境界。然而對語文來講,此種習題練習的鞏固方法本來就難于操作,其結果必然導致抄課文、抄字詞、抄注釋等一系列機械方法的使用。由此日以漸深,語文課的作業,則成了比解數學題目更加無聊的機械重復體力勞動。這樣無疑磨滅了語文之美。

語文課后的鞏固復習,應該力求作業形式的豐富性,突破傳統的練習模式,盡可能的多用視頻音像、詩歌創作、話劇表演等形式。始終貫徹區別于理科課程掌握一種思路(方法)的復習目標,即開拓視野、增加閱歷、達到知識的積累的理念。

堅持課后作業的多樣性,除上述由于語文課程自身的規定性所決定之外,從學生學習心理、教學手段等環節來看,亦不乏其科學、合理之處。

學生自控能力差,因此在意志方面尚欠發展,即對自己克服困難時的活動和行為的自覺組織和調節還不夠。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課后作業對他們具有強迫性質,機械的作業,只會導致三種情況。其一,自覺認真、保質保量地完成作業。第二,應付老師檢查,完成作業。第三,沒有完成作業。第一種學生必定是極少數,第二種、第三種學生占大多數,傳統教學中往往只著眼于第一種那樣“可培養”的學生,這樣并不符合素質教育對受教育主體全面性的要求。然細究之,造成這種現象,其責任并不都在學生,類似于審美欣賞的語文課,如今喚不起學生的任何熱情,教育者亦有責任。當然,對于物理等課程,要熟練地掌握那一套解題思路及方法,除大量習題訓練之外,其他有效可行的方法尚待探索之中,如此安排課后鞏固復習,實屬無奈。但是語文課并非如此,我們已經有諸多可供參考的經驗,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克服學生意志力薄弱的弊端。

近年來推行信息化、多媒體教學,以此PPT的使用得到了廣泛的推廣,PPT的使用打破了單一的板書模式,使文字和圖形完全地結合在了一起。但即使PPT可以通過超鏈接等方式,達到圖文、聲像的結合,就目前來看,其作用大多數還是停留在圖文結合的層面上。在課后作業的安排中,將課堂PPT教學中有待改進之處、學生學習的興趣、語文課程的培養目標三者結合起來,亦不失為一套經濟實用的教學方法。

以上通過對語文課程自身的性質、特點的分析、學生學習心理的探討、教學方法的反思,我們的得出了語文課后作業安排中的一些理論性原則,以下立足于這些理論性原則,舉出一些具體的操作方法,以增加其可行性。

視頻音像資料的使用,無疑是豐富中學生課后作業的一種較好的形式。在語文課程的學習中,將作業和影視結合,是完全可行的。中學語文課本中,有一部分文學作品本身就具有影視的形式,或者是可以用影視的形式來展現。如小說作品,很多名著都有其影視的版本,以音像途徑,用不同于文字的另外一種形式,將文學作品展現給讀者。如諸葛亮的《出師表》,在課后讓學生看一下《三國演義》電視連續劇中“星落五丈原”等相關片段,一定會增加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體會,同時可以促發學生的積極性。還有一部分文學作品,如話劇《茶館》,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后觀看戲劇演出視頻。

語文教學中,還有一些比較重要的元素。以藝術性為代表,具體體現為文學性表現方法、修辭手法等,這些雖然不可能通過視頻直接展現出來,但任然可以找到使用同樣藝術手法,而表現為影像作品的一些資料。講“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不妨讓學生看一下電視劇《東游記》中“三戲白牡丹”時對環境景物的處理方法,或者讓學生看一下電視劇《笑傲江湖》中的“琴簫合奏”場景,教師也可以指點性地提出一些問題:為什么令狐沖和任盈盈在彈奏“笑傲江湖”曲時要么選擇青山流水的山澗斷崖,要么選擇曲徑通幽的竹林深處?

另外,影像之余,也可引導學生開展一些具體的活動。如引導其進行現代新詩寫作。在當下的語文教學中,詩歌創作是被排斥在作文之外的,但是教師可以在課外組織學生進行創作。當然,其新詩創作,我們所追求的目的并不是要他們寫出多么好、多么深刻的詩歌作品,而只是利用這種方法,使其服務于課堂教學中的某些環節。如將課堂中的夸張、對比、渲染、想象等文學手法運用于實踐,以一種更為直觀、可操作的形式展示給學生,讓他們了解“我站在地球盡頭吶喊”中的藝術性。除此之外,對某些課文稍加改動,或者直接選用一些話劇劇本,組織學生參與話劇演出,亦不失為一種不錯的方法。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我們堅持課程特點、學生興趣、教學方法的統一,堅持豐富多樣的作業形式,通過對一套套具體操作方法的探索,發現語文課的活力,使學生學到真正的知識,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教學理想。

參考文獻

[1]王尚義.走進語文教學之門[D].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5.

[2]詹丹.語文教學與文本解讀[D].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7.

猜你喜歡
課后探討語文
芻議小學足球教學的訓練教學方法
體育旅游產業的特征及發展策略探討
稅收籌劃的效應問題
拓展材料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研究
提高初中生物教學效率的研究
淺談小學數學思想及其在教學中的滲透
思品課堂“以學論教”實施步驟之探索
我的語文書
語文知識連連看
語文妙脆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