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蒙古族道具舞蹈的表現形式和文化內涵

2020-09-10 12:09董華興
喜劇世界·中旬刊 2020年9期
關鍵詞:升華蒙古族表現形式

董華興

摘 要:本文以蒙古族“盅子舞”“頂碗舞”“筷子舞”三種典型的道具舞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其表現形式的分析,闡釋了三者“如何而舞”的動態特點。另外通過對蒙古族舞蹈歷史源流及文化內涵的梳理,闡明了“盅碗筷”舞蹈“為何而舞”的生命狀態。最后通過具體的劇目分析,探討了蒙古族舞蹈從民間到舞臺的升華,在舞臺形象的再創作蒙古族舞蹈中,盅碗筷舞蹈達到了形式和內容的合一。

關鍵詞:蒙古族;表現形式;文化內涵;升華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其極具典型的民間舞也像本民族的歷史一樣久遠。蒙古族以“盅碗筷”為道具的舞蹈,作為表演性的民間舞,是蒙古族文化的“活化石”,它以活態的身體記憶和極具特點的技術進行傳承和創造,并隨著時代的變遷進行著相對規律的自我繁衍、成長。以“盅碗筷”為道具的舞蹈述說的是蒙古族群體日常的生存狀態,表達的是蒙古族普遍存在于草原上的真實生活。同時“盅碗筷”的使用也是蒙古族文化在歷史進程中動態傳承的文化符號標志,是本民族精神的物化表現。

一、舞蹈中盅、碗、筷的表現形式分析

(一)端莊秀美的盅舞

“盅子舞”又稱打盅子,是年節喜慶日子里藝人單獨表演的舞蹈形式。最初由男藝人表演,20世紀20年代以后逐漸由女子進行表演,動作端莊秀美、流暢舒展,有“旋腰”“板腰”等技巧。藝人在表演時,雙手各拿一對盅子,用無名指和食指夾住酒盅杯身的邊緣,大拇指拖住酒盅底部,中指扣于盅子內部,使盅之間有縫隙。表演時,藝人坐在地毯上徐緩起舞,原地“坐、跪、立”等舞姿顯現了蒙古族居住在帳篷里的空間限制。隨著樂曲的節奏抖動雙腕,“夾”“拖”“扣”“輕抖”使酒盅碰撞可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隨后音樂藝人站立起身而舞,雙臂在胸前環繞、屈伸,腳下伴隨著忽快忽慢的節奏或退或進,時而繞圓流動,優美的舞姿引人入勝?!爸炎游琛弊罹咛厣氖巧现募绮縿幼?,這是由于生長在內蒙古大草原上的人民離不開騎射、套馬、摔跤、擠奶等日?;顒??!败浭帧钡葎幼髡Z匯形成了蒙古族女子含蓄典雅的表演風格;粗獷豪放的“揉臂”又似寬廣的天空,遼闊的草原,讓人空曠神怡;“碎步”動作精巧輕盈,宛如行云流水。從以上盅子舞的表現形式和風格特征里可以窺探出蒙古族人民端莊質樸、剛柔相濟的性格特征。

(二)豪邁沉穩的碗舞

碗舞的表現形式一般以頂碗為主,頂碗舞是蒙古民族宴飲活動中最具代表性的,它主要在鄂爾多斯高原一代廣為流傳,經常與酒盅同時使用,故而也叫“盅碗舞”?!绊斖胛琛弊钤缈勺匪莸浇鹪獣r期“倒喇”中的“頂歐燈而舞”?!绊斖胛琛钡谋硌萏攸c是藝人將五個瓷碗頂在頭上,數量沒有嚴格的規定,但必須是單數。在表演中,舞蹈動作不拘一格,靈活多變,即興發揮的成分較多,沒有固定的模式,舞者較自由?!绊斖胛琛币灿幸恍└唠y度的技巧,如拋碗、用胸頂碗、轉身接碗、頭頂羅碗等等,這些技巧不同于雜技的高難動作,它以身段、舞姿傳達了蒙古族人民豪放、彪悍、自由的民族氣概。值得注意的是,“頂碗舞”由不同性別的男女藝人表演,動作風格也存在差異。男性主要以粗獷、彪悍為主,動作幅度劇烈,舉手投足間展現著本民族的奔放和豪邁,女性較為柔美,步伐沉穩,身段輕柔,多上肢的手腕肩部動作,以橫移動律為主,體現出蒙古族女子端莊、高雅氣質。

(三)活潑明快的筷子舞

筷子舞主要流傳在伊克昭盟的鄂托克旗、烏審旗一帶,因舞者手執筷子,敲擊起舞而得名,主要是在喜慶節日、婚禮歡宴時男性藝人在弦樂聲的伴唱下表演的舞蹈形式。用筷子作為道具敲擊而起舞,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初期,筷子舞的表演形式較為單一,舞者手執沙竹或木棍,圍著桌子就地而坐,身體一邊搖晃一邊哼著本民族古老的民歌,合著節拍,時快時慢的用筷子敲擊自己的肩、臂、四肢等其他身體部位,來抒發自己的感情。后來經過時代的變遷,老藝人在傳統的形式上不斷發展創新,使之有了很大的變化。吉格登等著名民間藝人,將原地而坐的舞蹈,發展出跳、走、蹲、轉、翻、擊地、揉背等技巧,之后巴德瑪又對筷子舞進行了創新和發展,通過敲擊身體各個部位,與腳下步伐結合,形成筷子打地、移動跪轉、打肩移動平轉等新穎的高難技巧,隨著內容的豐富形成了各種風格的筷子舞,并呈現在了舞臺上。

二、“盅碗筷”道具舞中體現的文化內涵

(一)“天人合一”的草原文化

“草原文化”主要是指長期生活在我國北方草原地區的各個民族共同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帶有民族特點的文化,它既包括深層次的心理、價值觀念,又包括表層次的節日習俗、文學藝術。詩歌音樂等具體形式,體現在北方各個民族的生產生活過程之中。蒙古族是草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主要傳承者和載體。草原文化形態多樣,從精神層面看,草原民族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崇尚自然的宇宙觀,追求“天人合一”,不僅把“天”(自然)當作崇拜的對象,還把“人”當作“天”的一部分,以一種愛慕和敬奉的心態熱愛自然。這種心態直接外化到蒙古族舞蹈之中,盅和碗所盛之酒是為了供奉恩澤草原兒女的大自然,用指尖“點酒”“撒酒”“彈酒”這一系列的舞蹈語匯,體現了蒙古民族草原文化“天人合一”的觀念。

(二)歷史悠久的蒙古民俗

“盅碗筷”舞蹈也是伴隨著婚喪嫁娶、節慶等習俗而產生的。早在古代部落時期,蒙古族的最高統領都要在出征前、征戰后帶領整個部族群體舉行祭祀儀式,圍著樹跳舞。正如《多桑夢古史》中記載:“忽圖刺汗英勇著名,當他進擊蔑兒乞部時,曾在途中禱于樹下。設若勝敵,將以美布飾此書。后果勝敵,以布飾樹,率其士卒,繞樹而舞?!泵晒抛迨且粋€能歌善舞的民族,擊拍而舞是蒙古族部落的又一習俗?!爸淹胛琛薄翱曜游琛眰髡f便起源于打仗歸來后宴會上的拍掌、擊盅助興的場景。鄂爾多斯的蒙古人與蒙古族人通常忌諱的習俗不同,在宴會上經??壳脫敉肟暌灾d,由此而產生筷子舞。

(三)薩滿文化

蒙古族曾主要信仰過兩種宗教,一是原始薩滿教,二是藏傳佛教,其中薩滿信仰對蒙古舞蹈的起源和傳承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薩滿教中專職的巫師被稱作“薩滿”,多由部落中的女性擔任。在元代的蒙古部落,戰爭得勝歸來,部落的酋長當選,甚至是可汗即位等重大事件發生時,整個部落的人都要跟隨著薩滿巫師,舉著火把,頭頂著燃燈而瘋狂起舞。逐漸這種帶有宗教祭祀色彩的舞蹈淡化了內容,獨特的舞蹈形式在民間被大眾廣為流傳。蒙古族的宮廷宴饗舞蹈是在蒙古族建立元朝之后,逐漸發展起來的,在宮廷舞蹈發展之初,還帶有很深的宗教色彩,復雜的儀式和象征充斥著整個宮廷舞蹈的表演。席間的盅、碗、筷,依據民族習慣和宗教戒律,是不允許敲擊出聲音的。隨著元王朝統治的沒落,宗教色彩逐漸淡化,蒙古族人民思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變,舞蹈從“娛神”向“娛人”和“自娛”自然過渡,席間酒酣興起之時,歡歌笑語、手舞足蹈、擊打盅碗筷來助興起舞,就成了蒙古族舞蹈的一個顯要的特征。

三、由民間到舞臺的升華蛻變

民間舞從群眾表演到舞臺藝術表演,這一過程不僅是民間舞發展的過程,也是民間舞藝術化的過程。舞蹈編導向民間藝人學習精華,經過整理、編排教材使之規范化,最終經過藝術加工搬上舞臺,促進了民間舞蹈的流傳與發展。如蒙古民間舞蹈中,并沒有嚴格程式化的“馬步”動作,20世紀50年代由賈作光老師通過長期深入的蒙古生活,從蒙古族民間舞蹈中提取養料,使用“馬步”等主題動作,塑造出了粗獷、彪悍的牧民形象,舞臺形象的成功塑造深得蒙古族人民的認可和喜愛。于是舞臺藝術上的“馬步”又回流到蒙古族民間舞當中,并傳播在草原上。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民間的蒙族舞蹈,還是經過編排整理升華到舞臺上的舞臺藝術,其根本目的都是運用蒙古民間舞的動作語匯,反映蒙古族群體的生存狀態,傳播蒙古族民間舞蹈,從藝術實踐中得到升華,這里的升華而非簡單的動作展示,而是深入挖掘蒙古族舞蹈的深層文化,通過了解深厚的內涵基礎,投入創作和表演,使形式和內容,表現形式和文化內涵,傳統形式和時代精神完美相結合,升華出新的文化成果。

著名女子獨舞《盅碗舞》是著名舞蹈家賈作光、莫德格瑪、斯琴塔日哈等人根據“盅子舞”和“頂碗舞”改編的。他們將最初由男子跳的民間“酒盅舞”改編成由女子表演,適應了當時舞臺表演的需要。充分利用女舞者的身體優勢,產生了全新的人物形象。在對傳統民間舞蹈形式進行深入挖掘的同時,刻意淡化情節,突出了形式美。如“碎步”是《盅碗舞》一個象征意義的動作符號,舞者背對觀眾,用極碎的圓場步從舞臺的入場口飄出,仿佛草原上偶然飛旋的一陣風。碎步又與大跨步相結合,讓觀眾從心底感受到草原的舒暢和遼闊?!八槎都纭钡膭幼鲗⑺榕c抖表現到了極致,并融為一體,細碎的動與舞姿的靜相結合,使觀眾瞬間體驗了動靜合一的舞韻。創作中,編導突破頂碗對舞蹈動作的舒服,大膽地加入了許多現當代建構的蒙古族新舞蹈動態語匯。如“拉背”“揉臂”“硬碗”,突出造型感,強調上肢動作的同時也豐富了腳下舞蹈語匯。

四、結語

“盅子舞”“頂碗舞”“筷子舞”是蒙古族道具舞蹈的典型代表,它們既是一種舞蹈表現形式,又是一個民族舞蹈的符號性象征,它們是蒙古族人民世代傳承下來的民族文化瑰寶,是先祖文化在當代文明下深刻的身體記憶。同時,它們又是舞蹈編導家創作作品素材的靈感與來源。創作是人為的一種活動,將古老的藝術形式通過某人或某些人的藝術修為和文化素養進行再創造,可以說是嘗試,也是冒險。但有一點,創作未必非要創新,有的編導打著“創新”的口號,一味地“推陳出新”,殊不知,如果沒有“陳”,“新”從何而來?沒有“陳”的“新”,很快就會變成“陳”,被摒棄。在傳統與創新之間,盅碗筷舞蹈的藝術形式,自身在進行著一場對話。傳承與變異,這個民間舞蹈永恒的話題。在變與不變之間是否能夠尋覓生存的空間和價值?傳統文化和時代精神,二者可不可以兼而有之?這是所有舞蹈人都應該考慮的問題。作為人類思想和古老的生存狀態所承載于身體的一種民族文化,我們希望蒙古族舞蹈碗里、盅里盛滿的是草原的美酒,筷子敲出的是飄香的牛羊。蒙古族的盅碗筷民間舞,只有根植于傳統,才能長成蒼天的大樹;只有緊扣時代脈搏,才能讓生命力更加鮮活。

參考文獻:

[1]劉建.拼貼的舞蹈概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

[2]王景志.中國蒙古族舞蹈藝術論[M].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9.

[3]內蒙古民間藝術研究室.內蒙古舞蹈選集[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65.

[4]王華隆等.蒙古調查記.東方文庫第十種[M].北京:東方雜志社,1925.

[5]李鳳斌.草原文化研究[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

[6][瑞典]多桑,著.多桑蒙古史[M].馮承均,譯.北京:中華書局,1962.

[7]王國維.古行記校錄.蒙韃備錄箋證[M].民國(1911-1949).

猜你喜歡
升華蒙古族表現形式
回歸教材,讓探究升華
淺析升華現象成因
在解決“道德沖突”中升華小學生道德品質
淺談導演與小品的表現形式
中國共產黨內蒙古自治區第十屆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當選名單
中國共產黨內蒙古自治區第十屆委員會候補委員當選名單
中國共產黨內蒙古自治區第十屆委員會委員當選名單
編輯動態
論蒙古族長調的地區性風格
透射光之炫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