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2020-09-10 14:54何明粉
小作家報·教研博覽 2020年47期
關鍵詞:教學案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

摘要:初中階段是學生思想成長和人生發展的重要時期,在此期間,由于學生自身在思想以及價值觀念尚未完全確立,同時缺乏相關的生活經驗,可能會受到不良環境的影響,從而導致學生誤入歧途。學生在不正確的價值觀念的影響下很容易做出一些錯誤的事情。所以教師需要能夠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實現學生在初中階段下的健康成長?;谶@種情況,本文就怎樣開展初中階段下的道德與法治教學進行深層的探究。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教學策略;教學案例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創新形式、優化組織已成為現階段教育教學的發展重點。道德與法治學科作為初中生德育培養的一門基礎課程,對學生的素質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然而,在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實踐中,大多數教師依然存在“老套路”“舊方法”的現象,缺乏多樣化的組織形式和引導策略,導致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內在發展存在

不足。

一、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所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學現狀進行分析,發現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存在一些問題:第一,學習方法欠缺,對學科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不明確。第二,學習習慣較差,不會做筆記或筆記不規范,難以形成體系化的學習架構。第三,學習思路不清晰,對課本內容的梳理存在邏輯性不強等問題,導致學生在知識的運用和表達方面產生紕漏。第四,組織形式較為單一,難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保證學生主體的課堂地位。第五,分析材料和整合知識的能力不強。道德與法治學科是一個綜合性的德育學科,所涉及的范圍較大、知識較多,需要學生及時整理并能正確分析其中的關鍵點,從而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但在當前的教學發展中,部分教師未能幫助學生建立有效的認知思維,導致學生在學科學習中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這將影響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勇氣。

二、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一)激發學生學習情感的情境教學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針對教學進行特定環境的構建。情境的構建與應用可以使用更生動的方法來加強學生與他們所學內容之間的聯系,從而使學生在課文中獲得到更加真實的感受,這促進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有效掌握與理解。教師可以對于抽象的教材內容進行生動的情境構建,讓課程更加直觀明了。但是,教師必須緊密的結合課程內容來對學生進行情景化的教學情境構建。否則,教室的重點將很容易出現偏差,盡管學生對于課程內容學習很開心,但學生可能很難吸收課程知識,以達到有效的教學目標。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開展情境構建的過程中,需要能夠對于課程內容方面進行深層次的把控,在這樣的基礎上對學生開展情景化教學的構建。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開展“豐富的社會生活”這一節課程的時候,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與社會之間的距離,可以創造情境使學生對于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體現變得更加熟悉,然后讓學生通過多種方法,例如,有效的指導,視頻或者圖像資料。更好地了解自我和社會的重要性以及適應社會和為社會融合做準備的需要。教師從學生熟悉的環境開始入手,有效地與教科書聯系,使學生對教科書的內容有更直觀的了解,并使學生意識到道德與法治課程和生活之間的關系,認識到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幫助學生建立了正確的道德和法律觀念。

(二)加強小組合作,保證課堂效果

小組合作是一種互動式的學習形式,有助于學生個體與整體之間保持有效的學習狀態,提升學生整體的認知水平。同時,小組合作還可以幫助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通過合作探究、互動學習的方式,夯實基礎、提高能力,保證課堂活動的組織效果和學生主體的學習效益。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小組合作,科學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向和探究主體,規范小組合作討論的學習模式,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表達能力,從而實現其高效課堂的構建目標。

例如,在“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的教學中,為使學生認識到社會秩序與社會規則的關系、樹立秩序意識和規則意識,對此,我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分配原則,引導學生對“雨天的校門口”“銀行一米線”“鐵路部門禁止在動車組列車上吸煙”等話題展開討論,進一步幫助學生了解社會秩序、社會規則,加強學生對新知內容的理解,保證課堂“教”“學”活動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三)開展實踐活動,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借助“少教多學”模式來組織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其根本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內容靈活應用于實踐,并以此來提升自身的學以致用本領。但是因為現階段的教學當中,絕大多數的教師更多關注的是學生對一些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掌握,至于學生能否將所學的知識內容應用于實踐卻很少有教師去關注。面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在做好課堂教學工作的基礎上適當的開展一些實踐活動,從而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受到教育。

例如,在“關愛他人”這一節內容的教學當中,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課件給學生出示一些生活當中常見的有關關心愛護他人的一些感到事跡,從而讓學生在瀏覽之后說一說關愛他人的含義,思考什么是關愛以及關愛他人的原因是什么。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就本節課的知識內容,組織學生開展一次社會慰問活動。在本次活動當中,學生需要到學校周圍的一些社區去幫助社區當中的一些老人和殘疾人做一些自己親身可以辦到的事情,比如幫助老人或則殘疾人打掃一下房間,和孤寡老人談心或則給孤寡老人做一份愛心餐等等。如此一來,有助于讓學生在關愛他人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傳遞愛的美好。

結語

在當前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當中,靈活應用多樣化的模式來展開教學工作,對于提高學生課堂的學習成效有著極大的幫助。為此,教師在組織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當中,需要意識到將多種模式引入課堂的重要性,通過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從而讓學生能夠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心態去學習和探究一定的道德與法治知識。

參考文獻

[1]魏春梅.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3(22):59.

[2]趙汝梅.淺談情境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數碼設計,2017,6(10):156-157.

何明粉?貴州省凱里市碧波中學

猜你喜歡
教學案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
基于課程標準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課堂教學藝術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運用
創新視角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探究
小學數學課堂導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轉課堂模式與數學教學案例
促進初中化學定量觀建構的教學案例
新課標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討
巧用思維導圖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課的“激趣”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