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語文詩歌教學的有效策略探析

2020-09-10 14:54俞晉軍
小作家報·教研博覽 2020年47期
關鍵詞:策略探析詩歌教學初中語文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推進和課程改革的深化,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視詩歌教學。初中階段是學習詩歌的好階段,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的表現力和思維能力,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提高審美能力。本文著重于中學語文詩歌教學課堂,結合筆者自身經驗,分析詩歌教學的有效策略,為詩歌教學提供有益的指導。

關鍵詞:初中語文;詩歌教學;策略探析

詩歌作為富有想象力的藝術創造,體現了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民族文化,是初中語文教育的重要內容。詩歌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鑒賞能力、創造能力,健全學生的人格。因此,教師應重視詩歌教學方法的改革,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

一、尊重學生主體,提高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重視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為中心進行教學,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詩歌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運用教學手段,發揮學生的主導性,在提高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學習《黃河頌》時,筆者組織學習,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在小組合作中,學生們交流課前預習的成果,理解《黃河頌》的創作背景。同時,筆者要求分組探索任務,將整首詩分為朗誦詞和歌詞進行討論和分析。朗誦詞可視為序曲,其主要內容和作用是什么?歌詞部分在“贊美黃河”之前如何描述黃河,哪些詞語是總領,表現了黃河的什么特征?問題的設置對小組合作學習具有指導作用,可以提高自主探索的效率,有助于學生充分理解文章,感受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團隊合作學習的應用,充分體現了學生在班級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參與教學過程。而這種教學方式強調教師在教室的引導作用,有效地改變了“教學”方式,大大提高了詩歌學習的趣味性,激發了教室氛圍。因此,教師應在詩歌教學中主張“以生為本”,積極探索不同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在教學中積極理解詩歌、學習詩歌。

二、創造直覺情境,加強詩歌意境

創造狀況在詩歌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通過體驗詩歌意境,可以使學生與詩歌之間的距離相近,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詩歌的感情,喚醒詩情。中國古代詩歌如水墨畫,體現了形象美和境界美,教師通過照片、聲音、影像等創造直覺狀況,充分發揮學生的感覺,激發想象力,在體驗詩歌境界過程中,與作者產生感情共鳴,增強對詩歌的理解。

例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古詩,描寫了秋夜茅屋漏風、風雨交加的情景,真實地表現了詩人在草堂的生活。學生可以通過具體的描寫感受到詩人生活環境的嚴峻,但是由于生活經驗有限,學生很難感到“為保護天下寒冷而高興”的豪放。筆者運用PPT演示杜甫的經歷,讓學生了解詩人當時的情況。然后使用多媒體播放關于“安史之亂”的電影資料,再現了戰亂對社會的影響,引導學生將詩人經歷的風雨和夜晚與戰亂聯系起來,明白了“多年的寒冷交鋒”的道路是天下寒士貧困生活的縮影。同時,情境的創立讓學生深深感受到詩人的心痛,“安得廣廈千萬之間,為保護天下寒冷而高興!風雨不息”,詩歌表達意境,形成鮮明對比,可以促進學生理解詩人博大的感情。

三、注重單詞分析,品味詩歌語言美

古人非常重視寫字,因此單詞分析是詩歌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初中階段是進一步學習詩歌的重要階段,中學生已經具備積累一定的語文知識、分析和閱讀的能力。而詩歌教學中的單詞分析,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此外,詩歌、字、詞、一定的語法知識的掌握是最基本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指導學生進行單詞分析,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錢塘湖春行》這首詩是描寫西湖之美的名篇,這首詩無處不在地抓住了環境和季節的特征。其中,“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边@句話把春天的西湖描繪得充滿了春意,恰到好處。筆者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析了這些話。比如,用“早”“新”“爭”“啄”來表現黃鶯的到來,用“亂”“淺”“漸欲”“才能”來描寫花草繁榮的傾向。此外,在單詞分析過程中,教師還指導學生實際思考詩中單詞使用的合理性?!皝y花漸漸變得有魅力”這個“亂”字,讓學生思考為什么使用“亂”字,通過啟發引導,描寫這首詩的早春西湖,在早春還沒到百花盛開的季節,西湖周邊的花是東一塊,西一塊,用“亂”字來表現春天的活力,真實地表現西湖的真實面貌。在詞語分析過程中,教師應把握詞語分析中的三個內容,分別解釋意義,描繪情景,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四、加強朗讀訓練,落實審美培養

詩具有強烈的節奏美,教師應積極運用詩的審美價值,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朗讀是實行審美培養的主要方法之一,通過朗讀學生更好地理解詩的結構,感受音律之美,體會詩的思想感情,加深學生對美的感覺和理解,提高審美鑒賞能力。

例如,《鄉愁》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思鄉和愛國的感情。從詩的結構來看,詩歌表現了“童年”“長大后”“后來”“至今”四個階段的鄉愁,各個階段所包含的感情不同。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首先播放了《鄉愁》朗讀錄像,通過別人的朗讀感受詩歌的情感水平,引導學生品味詩歌的節奏美。深入學習后,學生深刻理解詩歌的感情,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內心的愛國之心。此時,筆者組織朗誦訓練,指導學生感情朗誦詩歌。通過朗讀訓練,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詩的意義和感情,感染作者的愛國心和思鄉情感,增強學生對詩歌的審美感。為了鼓勵學生自主進行朗讀訓練,教師組織朗讀比賽、情景表演等活動,通過興趣文化活動提高詩歌學習的主導性,鼓勵學生在課外時間積極學習詩詞、讀詩詞,進而提高詩歌審美鑒賞能力。

綜上所述,詩歌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寶貴的歷史文化和精神財富。詩歌教育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道德品質具有重要作用,許多教師必須意識到詩歌教育對語文教學的重要意義。在教學中,教師應正視詩歌教學的問題,積極尋找解決辦法,優化教學方法,提高詩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高迎海.芻議中學語文詩歌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新課程(中),2019(8).

[2]王琦.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如何開展中學語文詩歌教學[J].課外語文,2019(7):158-159.

[3]史青.詩意地——中文現代詩歌教育策略[J].中華少年,2019(10):250.

俞晉軍?安徽省淮南市體育學校

猜你喜歡
策略探析詩歌教學初中語文
基于“教、學、評”一致的初中語文作業一體化實踐模式
初中語文片段寫作的實踐路徑
群文閱讀與單元教學比較談——以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為例
淺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
小學低段語文教學方法探析
房地產經濟的影響因素及發展策略探析
小學語文詩歌教學探索
淺談技校語文詩歌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