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2020-09-10 15:23張歡
小作家報·教研博覽 2020年47期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德育滲透有效途徑

張歡

摘要:音樂學科是小學藝術教育的重要課程之一。在開展小學音樂教學的同時,學生不僅能夠實現審美素養的發展,也能夠實現道德品質的提升,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在本文中,筆者將從教學實踐入手,探索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德育滲透;有效途徑;方法

音樂教育的核心目標不是為了培養音樂家,首要任務是培養優秀的人才。因此,在開展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對幼兒進行思想上的引導,讓幼兒讓學生能夠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感受到其中的精神內涵,鼓勵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科學,樹立遠大的理想,產生民族自豪感,并且能夠與同伴團結友愛,從而實現小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

一、基于音樂教學,滲透愛國思想

小學生對于祖國和國家的認知處于比較初級的階段,沒有認識到愛國的重要性,也沒有對我國歷史進行了解。因此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欣賞愛國主題的歌曲,讓學生能夠感受到中國人民威武不屈,為爭取自由解放而英勇奮斗的形象,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學生能夠熱愛更加熱愛中華民族,熱愛我國光輝的歷史。

例如,在一次音樂教學中,我帶領學生學習了歌曲《共產兒童團歌》。學生感覺這首歌曲的節奏非常歡快,但是對于其中的內容卻缺乏了解。我告訴學生,在我國過去的一段時間里,曾經有很多帝國主義的地主和軍閥來侵略我們的土地,使我們的土地四分五裂。但是正因為我們有英勇無畏的精神,才能夠不斷地進行戰斗,將所有的侵略者驅逐出中華的大地上,才能夠使我們團結的走向勝利。在我對歌曲進行介紹的時候,學生對于這首歌曲產生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并且能夠以更加積極蓬勃的態度投入到演唱這首歌曲中。通過在音樂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精神,能夠使學生對我國的歷史進行更加深刻的認識,能夠有意識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成為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二、基于音樂教學,滲透集體主義

小學班級是學生的第一個集體。教師應該通過音樂教學,讓學生能夠與在集體中進行成長,與其他的同學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因此,在開展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的教育,使學生更加珍惜集體榮譽,能夠嚴守紀律,形成良好的集體合作能力。

例如,在開展音樂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趣味化的音樂游戲,并且讓學生能夠在開展游戲的過程中組成小組,在集體的環境下進行努力,實現游戲的成功。在開展集體游戲的時候,學生之間也會出現一些意見不同的情況,但是為了集體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就必須要進行協調和犧牲。在互相討論和協調的過程中,學生能夠認識到,當我們處在集體中的時候,我們所有的一切行為都要為了集體的共同發展,而不能注重表達自己的獨特見解,而是應讓整個集體中的同學都能夠取得成功,相互之間進行幫助,團結友愛,才能夠達成游戲的勝利。通過在音樂教學中滲透集體主義,能夠讓學生認識到集體的重要性,時刻為了集體,集體榮譽而不斷努力,成為更加優秀的社會人才。

三、基于音樂教學,進行感恩教育

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他們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不僅父母對父母和長輩對學生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并且教師和同學也會為學生的成長提供助力。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對學生滲透感恩教育,讓學生時刻有一顆感恩的心,能夠對他人的付出進行感謝和回報,從而使學生成為更加知恩圖報的人。

例如,在一次音樂教學中,我帶領學生欣賞了《長大后我就成了你》。在聆聽歌曲的過程中,教師的形象樹立在了學生的面前,那是一個不圖功利,而只為傳遞真理的人。在一間教室里,老師的辛勤付出,能夠讓每一個小小的雛鳥變成大雁,勇敢地在天空中飛翔。學生認識到,教師對自己的無私奉獻,是我們能夠成長的土壤。只有長大之后成為了老師,才能認識到老師的辛苦,我們應該感恩教師對我們的付出,成為努力學習、天天向上的優秀少年。通過在音樂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能夠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獲得了很多幫助,并具能夠帶著他人對自己的關懷和愛,勇敢地走向社會,并且回報社會,向他人播撒更多的關心和愛。

四、基于音樂教學,進行樂觀教育

當前社會快速發展,每個人的面臨的壓力都不斷增大,小學生也有屬于自己的學業壓力,會使學生產生情緒上的消極影響。在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在引導學生聆聽音樂的過程中,感受到其中的積極因素,能夠產生樂觀的心態,具備更加快樂的心境,從而使幼兒能夠更加能夠積極面對生活,并且更加熱愛生活。

例如,在一次音樂教學中,我帶領學生聆聽的歌曲《唱著歌兒去勞動》。有的學生會覺得很奇怪,勞動的時候很辛苦,為什么我們要唱著歌兒去勞動呢?帶著這個疑惑,學生走入到本節課中。從《粉刷匠》中,學生感受到了粉刷工的快樂,感受到了粉刷匠的成就感;在《勞動最光榮》中,學生認識到了勞動對社會的價值……在對歌曲進行聆聽的時候,學生感受到了音樂中的快樂心情。學生認識到,勞動不僅僅是辛苦的工作,通過勞動也能夠讓我們的價值得以發揮。勞動本身是辛苦的,但是在勞動之后獲得的成果,更會讓我們感到快樂。在音樂在欣賞完歌曲之后,學生都感受到了歌曲中難得可貴的人生態度,能夠讓學生擁有一顆更加強大的內心,能夠更好地面對未來生活的挑戰。通過在音樂教學中開展樂觀教育,能夠讓學生學會,無論在何時,都要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面對困難,才能夠獲得更加精彩的人生。

總之,將德育融入到小學生的音樂教學中,是我國對德育看重的一個重要表現,同時也是德育的一個新發展方向。音樂作為小學階段教育中的重要學科,其學科價值不僅是要教會學生樂理知識和演唱歌曲,更重要的是要展現每首音樂中所包含的情感態度以及基本的音樂素養,使學生能夠在對音樂的欣賞和學習中實現精神境界的提升,這樣才能實現“教與育”的價值,才能確保學生在高效的課堂中獲得全面的發展。因此,教師應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有機滲透德育教育,使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思想品質實現雙重提升,從而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丁蕾.小學音樂教學德育功能的滲透路徑研究[J].科技資訊,2020,18(30):112-114.

[2]楊惠寧.淺談小學音樂教學與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有機整合策略[J].考試周刊,2020(84):155-156.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紅光思源學校

猜你喜歡
小學音樂教學德育滲透有效途徑
用流行音樂激活小學音樂教學的策略研究
選課機制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研究
小學音樂快樂學習的三種方法
企業紀檢監察部門與時俱進推動效能監察工作的有效途徑探究
國際法務會計應用現狀研究
新經濟形勢下加強企業管理的有效途徑分析
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