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級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策略

2020-09-10 15:23謝娟
小作家報·教研博覽 2020年47期
關鍵詞:習慣養成一年級小學生

謝娟

摘要:一年級小學生剛剛走進校門,正處于知識和思想啟蒙階段,也是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并且,這階段的孩子心性活潑,行為任性,如果教師不加以教導,學生會形成很多不好的習慣,這對其日后的學習和發展極為不利。因此,作為小學一年級班主任,要根據學生各方面的特點來探索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以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關鍵詞:習慣養成;一年級;小學生;班主任;策略

一年級小學生單純幼稚,認知能力較低,所以這一階段的思想品德教育很難起到一定的效果,因為對于很多道理學生不能深刻理解,不能產生認同感。但是,如果從語言和行為的教導做起,學生自然就能在實踐過程中學會分辨善惡美丑,逐漸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所以說習慣培養不僅是為學生未來的文化學習打基礎,更是德育的一種手段。因此,本文將從以下幾點闡述一年級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策略。

1.教師以身作則,實現言傳身教

兒童在成長階段,習慣并善于模仿,他們常常模仿大人的言行舉止,這給我們教育教學提供了思路,也敲響了警鐘。所以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自己要端正言行,給孩子做好榜樣。另外,“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就是說如果教師一味用語言來教導學生,學生很難聽從,但如果以身體力行的方式教導學生,學生就愿意服從管教。因此,作為小學一年級班主任,在和學生相處的過程中,應從各方面注意自己的言行,爭取樹立良好的師長形象,讓學生在自己的帶動下自覺端正言行,形成良好習慣。

例如:作為班主任,在衣著上要干凈得體、簡潔樸素,同時教導學生獨立整理衣服,自己戴好紅領巾,這樣才能讓學生逐漸重視自己的儀表,也能避免引起學生在穿著上的攀比之心。而在與學生交流時,班主任應放低姿態,平等、禮貌地對待學生,比如:學生問好時要熱情回應,不能冷落學生;請學生幫忙時要表示感謝;因故遲到或接聽電話時要跟學生表示歉意等等。這樣,學生在班主任的感染下,自然而然就能學會禮貌用語,待人接物會更加熱情、得體。所以說,班主任以身作則,是培養學生良好言行習慣的有效策略。

2.引入兒歌童謠,規范日常行為

一年級小學生剛入校門,需要了解很多紀律和行為規范,內容涉及到方方面面,一來學生容易感到厭倦,不愿遵守這些條條框框;二來這一階段的學生理解力、記憶力較差,不能明確記住一些日常行為規范,自然難以做到自律。但是,兒歌和童謠有著簡單歡快的旋律,學生十分喜愛,并且在旋律的幫助下,能夠快速理解、記憶其內容。因此,在小學一年級教學管理中,班主任不妨引入或編寫一些以小學生課堂紀律、小學生學習習慣為主題的歌謠,將其教給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

例如:針對上課時的行為規范,班主任可以教學生唱:“鈴聲響,進課堂;擺好書,把頭揚;坐端正,勤聽講?!贬槍φn間時的行為規范,班主任可以教學生唱:“課間時,不打鬧,教室里,不奔跑,玩游戲,講禮儀,互謙讓,建情誼……”

另外,小學生看書、寫字時的姿勢,對其身體發育和視力有極大的影響,需要教師嚴加指導。因此,班主任可以教給學生兒歌:“腳放平,身坐正,胸一拳,手一寸,眼離一尺不能近……”同時要給學生進行示范,解釋兒歌的含義。此外,教師還可以編寫“交通歌”、“吃飯歌”、“上學歌”,讓學生即便離開校園,也能遵守相應的規范。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端正言行,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3.實施多元評價,加強鼓勵教育

評價就是教師對學生行為表現給出的反饋,這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環節,對學生有著重大意義。有效的評價能夠暴露學生的缺點和不足,給學生指引自我提升的方向,同時也能夠給學生帶來鼓勵,提升其自信。而小學生心靈脆弱,自尊心極強,他們不喜歡失敗,不喜歡被責罰,甚至老師、父母的責罰會使他們產生逆反心理;相反,他們喜歡成功,喜歡得到大人的認可,如果他們因此得到贊揚,會更加積極地改變與提升自己。因此,在小學一年級教學中,班主任要實施多元評價的策略,也就是從多個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盡量挖掘學生的優點,多加以鼓勵。從而激發學生自我發展的意識,讓學生主動養成良好習慣。

例如:有的學生在上課時過分活躍,要么打斷老師說話,要么跟同學交頭接耳,嚴重擾亂課堂秩序。這時,班主任不能直接指責學生,要進行鼓勵教育。首先,班主任要肯定學生的優點,比如聰明、反應快、性格活潑、人緣好等等,然后告訴學生,如果在課堂上認真聽講,不做學習無關的舉動,積極回應老師的提問,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多幫助同學解決學習上的問題,將會更受歡迎。這樣,學生在得到贊揚的同時,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并且能夠積極改正。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還可以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心態。

4.落實家校聯合,構建教育網絡

習慣養成需要長期堅持,家庭和學校在這一過程中都要發揮作用。并且,一年級小學生學習任務教輕,除了學校,他們大部分時間是在家中與父母相處,所以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不可忽略。如果家長不能做好家庭教育,使得孩子一出校門就失去各種約束,從而“原形畢露”,那么班主任的努力也將付之東流。因此,作為小學一年級班主任,要加強和學生家長的聯系,落實家校聯合,構建完整的教育網絡,給學生全面的監督、更好的教育,這樣才有助于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例如:在校期間,班主任可以培養學生禮貌用語、認真聽講等習慣,可一旦放學,學生就脫離了班主任的視線,班主任的教導很難再發揮作用。于是,班主任要聯合家長,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教導孩子:

(1)根據孩子的作業量和其自身能力,規定作業時間,監督孩子獨立、按時完成作業,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以及珍惜時間的習慣;

(2)吃飯、洗漱、穿衣等事情要讓孩子獨立完成,也可以讓孩子做一些簡單家務,培養學生自理能力和責任意識;

(3)家長在孩子面前要做到文明禮貌,呈現一種健康的生活狀態,比如少看手機、少玩游戲,多讀書看報,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等等。

通過家校聯合,可以讓學生得到全方位的關愛和教育,給學生打造良好的成長環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總之,在小學一年級教學管理中,班主任要從完善自身言行做起,給學生帶來良好熏陶,并根據學生的實際訴求改進教學策略,同時聯合家長的力量,致力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以使學生受益終生。

參考文獻

[1]寧麗娟.小學生學習習慣問題與解決對策探究[J].家長,2019(36):167.

[2]姚金梅.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J].中華少年,2019(36):81+96.

重慶市巴南區魚洞第二小學校

猜你喜歡
習慣養成一年級小學生
他是一個了不起的小學生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幾點做法
高中物理的“舉一反三”學習法
一年級數量關系有效教學策略的探討
原創校園紀實節目《一年級·大學季》特色分析及發展趨勢
論小學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
大學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應對方案
讓“量化”更加的“亮化”
我是小學生
非常小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