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提琴曲《豐收漁歌》的樂曲特征及演奏技巧

2020-09-10 17:23鄒雨佳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0年42期
關鍵詞:音樂分析

摘要:《豐收漁歌》作為李自立的經典創作。作曲家李自立在創作中選取南海波濤為創作背景,以汕尾漁歌為素材,采用小提琴演奏的方式,表現了漁民們出海捕魚、豐收歸來時的喜悅情景。筆者主要圍繞樂曲特征對作品《豐收漁歌》展開分析。通過本論文的分析,不僅有利于更多的小提琴愛好者了解與學習此樂曲,也能進一步促進小提琴演奏者們對于如何演繹中國樂曲這一問題有了更詳細的了解。

關鍵詞:獨奏小提琴;汕尾漁歌;音樂分析

一、《豐收漁歌》作者簡介:及創作背景

李自立,出生于1938年,1963年于湖北藝術學院畢業。李自立教授經歷了新中國成立前后的社會變遷,在他跌宕起伏的人生中,音樂夢想是他從未放棄過的。李自立教授出生于戰亂年代,成年之后的部隊經歷,更是加深了李自立教授的音樂機緣。艱苦的部隊生活使他具備了堅強的斗志與強大的膽識,在部隊的經歷使他在進入和平年代后立志為中國的音樂事業開辟出一片新天地。

在“文革”特殊的時代背景下,小提琴獨奏曲的創作以陳鋼,李自立等人的創作最為突出。1972年,李自立先生去汕尾采風創作,為了體驗漁民們的日常生活,他隨漁民們一同出海,天氣不好碰上了八級風浪,他們所乘坐的小船在海浪間顛簸起伏,驚心動魄。風平浪靜之后,漁民們開始一網網撈起隨海浪上來的活蹦亂跳的魚兒,陽光照耀著廣闊無垠的海面,這幅美麗的景象深深地留在了李自立先生的腦海中。接著就創作出了這首豐收漁歌。

二、《豐收漁歌》中的“汕尾漁歌”元素

1.汕尾漁歌曲調特點分析

顯而易見,汕尾漁歌是一種根據地域來確定的民歌方式,流行于廣東汕尾一帶,體現了粵東地區獨特化的民族曲風。根據歷史考究,汕尾漁歌最早起源于宋代,主要采用口語相傳唱的方式來進行記載,呈現出典型的藝術風格及濃郁的地方特色。

在曲式結構上,汕尾漁歌整體以簡約化為主,強調收尾之間的相互對應,曲式大多是由四個樂句構成的“樂段曲式”,歌詞格式多為七言四句體,結構十分工整,多用比興的修辭手法,多以漁民熟悉的魚、鳥、船以及海浪等物象作比興。詞、韻、旋律、村字、主干音、落尾音具有固有的特點。

2.汕尾漁歌在《豐收漁歌》中的運用研究

在研究曲目《豐收漁歌》中,保留了許多經典的汕尾漁歌的元素,比如在曲目的開篇環節,以四句一段的曲式結構來體現出汕尾漁歌獨特的曲風,四句之間旋律一致,彼此之間相互對稱,運用到恰到好處。

諸如這種四句一段的曲式風格,在整部作品《豐收漁歌》中得到了較多的體現。這種融合汕尾漁歌元素的作品,使得當地漁民在聽覺上增加了認同感,也間接增加了傳唱度。

李自立先生在進行作曲時,結合自身思想對《豐收漁歌》作出了一些改變,打破了原有漁歌傷感、纏綿的情調特征,融入小提琴的演奏特點,使得整個漁歌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更加開放、熱情及開放,是中西元素融合的成功驗證。

相對于其他類型的漁歌器樂樂曲,比如(漁舟唱晚),《豐收漁歌》還具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它更具有濃郁的海洋生活氣息,因為它描寫了很多海上波濤起伏的場景?!敦S收漁歌》在主題內容的選取上,打破了傳統僅僅描述湖上景色的單一模式,融入了作曲家自身的理解,使得音樂內容更加多元化,通過強弱的對比來使得層次更加飽滿,旋律跌宕起伏,給人一種音程增加的感知體驗,收獲良好的效果。

三、演奏技法分析

1.稍夸張的波音與裝飾音

第15小節處的波音和裝飾音要做稍夸張的處理,把第一拍的波音延長一些,接著把第二拍的兩個八分音符弱化,第三拍的裝飾音相對拖長,符點四分音符強揉弦,并做一個小小的漸強,這樣處理可以與后半拍的八分音符在聽覺上有“切分節奏”效果,連貫下一句。這里的處理十分重要,需要做到自然不做作。第33小節,第一拍的四個十六分音符速度漸慢的同時要加以強調,揉弦不斷,在聽覺上要有一種似斷非斷的感覺。接著第三拍回原速,裝飾音依然做拉長處理在聽覺上形成“切分節奏”。

2.雙音樂段的清晰線條

雙音樂段的旋律是由主題旋律發展而來,這一段是原創汕尾漁歌的改寫,但節奏是歡快并富有彈性的。音樂表現的是漁民們出海捕魚,收獲頗豐,載歌載舞的場面。該樂段最明顯的特征是節奏出現了明顯變化,出現了3/4、2/4的混合拍子。在演奏時,最應該注意的地方是重音的變換和強調,在每小節第一拍的第一個音符上和切分音的位置做重音演奏,如48小節,第一拍的雙音e和切分雙音ae需要重音強調。重音的演奏需要右手加快弓速的同時左手強揉弦,這樣才能演奏出該段稍快、富有彈性的音樂感覺。在49小節處,我們可以將弓法做一點小小的改變,在下弓連弓的基礎上快速的回弓一次,變成雙下弓的演奏方式,這樣做可以使旋律更加富有彈性,更符合樂段主題。此段后面類似的旋律弓法都用雙下弓的形式來演奏。這一段還需注意弓段的使用,弓子集中在下半段,要演奏的有力干脆。

3.輕巧的拋弓

80到83小節這四小節,右手用拋弓的弓法,需要將拋弓的力度及高度控制到位,并且由弱漸強。由MP到MF,力度不斷加強、音樂情緒的不斷上升,全曲從84小節到91小節是音符最密集難度最大的部分。這一段的16分音符都要用跳弓演奏,速度要快。右手跳弓的高度要控制好,太低跳不起來,太高速度又達不到要求,并且力度要控制均勻,聽起來要有很強的顆粒感。因此在演奏時需要交代清楚。

參考文獻:

[1]錢仁平.中國小提琴音樂[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1

[2]李自立.樂曲介紹及演奏——小提琴曲《豐收漁歌》[J].廣州音專學報,1979,2:78-83

[3]馬微珊.淺談汕尾漁歌的淵源、成名、現狀及其傳承發展[J].神州民俗,2011,164:152

[4]何平.讀《李自立小提琴曲集》有感[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3,04:109

作者簡介:鄒雨佳(1997.2-),女,湖南常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小提琴表演。

(湖南師范大學 長沙市岳麓區 410006)

猜你喜歡
音樂分析
歌劇《原野》中金子唱段<哦,天又黑了>的分析與演唱演繹
亨德爾《彌賽亞》中詠嘆調的音樂分析與演唱研究
淺談《黃河怨》的音樂處理
歌劇《女人心》中詠嘆調《年輕的姑娘應該懂得》的音樂分析
孤獨與詩意的交織
Schubert Sonata in A Major D664 Op.120(1825)第一樂章音樂分析
簡論區域民族音樂田野調查研究方法
舒曼鋼琴套曲《狂歡節》的藝術特征
舒伯特《D大調鋼琴奏鳴曲》(D850)第一樂章創作特點分析
古箏組曲《云山》之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