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統誠信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思考

2020-09-10 07:25韓曉梅劉雪苗
看世界·學術上半月 2020年12期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韓曉梅 劉雪苗

摘要:誠信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有著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此需要我們在深刻認識傳統誠信文化的深厚底蘊的同時,探索傳統誠信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徑,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誠信文化的挖掘和闡發,從中國傳統的誠信文化中汲取精神滋養,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關鍵詞:傳統誠信文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

“守誠信”是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文化傳統,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要求,也是公民道德規范的基本要求。大學生是國家的希望與民族的未來,大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民族的興衰成敗。把傳統誠信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揮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對于提高大學生的道德水平與人文素養意義重大。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繼承和弘揚我國人民在長期實踐中培育和形成的傳統美德”,“要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系,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所以,將傳統誠信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我們必須對誠信文化的精神實質進行現代語境下的創造性轉化,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以適應現代社會大學生發展的新要求。這就需要我們積極探尋傳統誠信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的實現路徑,針對大學生誠信缺失現象,對癥下藥,發揮傳統誠信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上的積極作用。

一、依托課程建設,提升傳統誠信文化價值意蘊,構筑思想政治教育新體系

中國傳統的誠信文化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形成發展的,是中華傳統道德的精髓,具有跨越時空的魅力。在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時,打造思政課、綜合素質課、專業課三位一體的傳統文化課程體系,深入挖掘傳統誠信文化資源。

(一)挖掘傳統誠信文化的意蘊,發揮思政課的育人功能

中共中央國務院第16號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明確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的必修課,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體現了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要求?!彼枷胝谓逃碚撜n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要充分發揮其教育引導作用,挖掘傳統誠信文化的意蘊,將其融入到思政課教學實踐中。

教育部印發的《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要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作用。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緊密結合,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豐富思想政治教育資源 進一步豐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堂中融入傳統誠信文化內容,教師可利用傳統文化中的誠信素材作為載體,把“商鞅立木為信”“岳飛精忠報國”“文天祥寧死不屈”等有關傳統誠信文化的誠信故事作為論據,不僅可以豐富課堂內容,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思想政治理論本身的理解。深入挖掘中國傳統誠信文化中蘊含的豐富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使傳統與現代有機結合起來,在歷史和現代的對比闡述中讓思政課更“接地氣”“活”起來。在思政課教學中,挖掘傳統文化的誠信美德,將傳統文化中的誠信道德精華與現代社會有效融合,通過講道理以理服人,通過講故事以情感人,用“立誠守信”來引導大學生在立人、處世、創業中堅守“誠”的準則,樹立“信”的理念。

(二)提升傳統誠信文化的價值,發揮課程思政的合力作用

在課程思政的大課程體系下,將中國傳統誠信文化的精華部分融入專業課程之中,從文化素質教育和通識教育的視角,將課程建設與誠信育人有效結合,通過課程思政,實現在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專業課程與公共基礎課程的協同育人。

優秀傳統誠信文化融入綜合素質課和專業課中,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并形成協同效應。一些有關于優秀傳統誠信文化的綜合素質課程,如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史、文史哲經典選讀、、唐詩宋詞鑒賞等,能夠比較深入地將中國誠信文化基因、誠信文化精神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中。學校也可以將中國傳統文化概論課程作為必修課,以專題的形式,講授中國傳統誠信思想,借此增強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誠信思想的認同,涵養大學生的誠信品質。

二、借助校園文化,融合傳統誠信思想文化精髓,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環境

馬克思曾指出:“人創造環境,同時環境也創造人”。校園文化是高校實現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部分,在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將傳統誠信文化融入到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之中,充分利用校園文化“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滲透、陶冶、教化功能,來引領大學生積極認同和踐行誠信價值觀。

(一)融合傳統誠信文化精髓,建設校園文化活動

校園文化活動是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第二課堂”,是培育大學生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凝聚著教師和學生共同的價值理念。高校要開展形式多樣的誠信文化活動,將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其中。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積極意見》中提出,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產生活各方面。在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時,積極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可以舉辦與傳統誠信文化相關的學術文化活動,高??梢匝堃恍┲膰鴮W大師,舉辦傳統誠信文化思想主題的學術講座、文化講堂,通過互動交流來啟發引導大學生的誠信價值觀。同時,還可以借助學術論壇、學術研討會讓學生進行傳統誠信文化的討論交流,借此形成濃厚的學術文化氛圍,加深對傳統誠信文化的理論探索,從而起到“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的育人效果。另外,學校也可以開展弘揚優秀傳統誠信文化的黨日團日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實踐中感悟傳統誠信文化思想的魅力。黨日團日活動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我們在利用黨日團日活動來培育大學生誠信價值觀時,要用90后大學生喜聞樂道的方式來開展黨日團日活動,可以舉辦諸如“感傳統、揚誠信”的圖片或書畫展,也可以舉辦由學生自導自演的誠信情景劇大賽。創新活動形式載體,吸引廣大學生積極參與,增強活動的實效性。

(二)凝聚傳統誠信思想精華,改善校園文化設施

校園文化設施是校園文化的表層結構,隱含著“化人”“育人”的功能,潛移默化的對個體產生影響,高??梢詫炐銈鹘y誠信文化與校園文化設施的建設合理結合,建設高雅健康、底蘊厚重的校園物質文化,借助這些體現大學精神內涵的“硬件”設施來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發揮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

將傳統誠信文化價值融于文化景觀的建設中,不僅能體現高校的價值理想、教育理念與文化品味,也有利于傳統誠信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更是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化于日常的重要表現。高??梢越柚挥械赜蛱厣臍v史名人的文化影響力來打造富有誠信內涵的雕塑景觀,并在當中突出傳統誠信思想的價值理念。學校還可以設計專門的傳統誠信文化長廊,在打造文化景觀時融入傳統文化中的誠信思想元素,展現古代家庭和社會守信重諾的道德意蘊,讓大學生通過親臨得到熏陶教育。此外,在設計一些亭臺樓閣、山水景石、拱橋園林時,也可以把傳統文化中的誠信元素貫通于其中,雕刻傳統文化中的誠信名言、誠信典故,使其成為涵育大學生價值觀的物質文化載體。另外,校園精神文化設施建設,也是傳播傳統文化誠信思想的有效載體。學校的文化設施建設是體現大學精神內涵的“硬件”設施,學??梢栽趫D書館張貼誠信名言警句、書畫圖片介紹等,陶冶大學生的誠信品性。學生的日常文化活動場所,如校史館、藝術館、學術廳都可以打造成為弘揚傳統誠信美德的現實文化載體。校園各種宣傳文化設施,諸如閱讀欄、海報欄、公告欄、黑板報等,也是弘揚傳統誠信思想、培育大學生誠信價值觀重要的文化空間資源。

三、通過實踐活動,提升傳統誠信文化育人實效性,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列寧曾說:“生活、實踐的觀點,應該是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比藗兊乃枷胍庾R是人們物質生產生活實踐的產物,大學生誠信價值觀的培育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建設,更需要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緊密相連。我們在推進中國傳統誠信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時,應以誠信育人實踐活動為載體,采取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將中國傳統誠信文化中的誠信思想以春風化雨的形式,漸入具體的校內校外實踐活動中,依靠課外實踐加強內容輸出,打造多元實踐平臺,開展“實踐養成”育人工程,讓大學生在“知行合一”中形成良好的誠信價值觀。

(一)傳承傳統文化中的誠信精華,借助校園實踐活動的引導

傳承傳統文化中的誠信精華來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發揮文化育人與實踐養成的重要作用,要積極開展關于培育大學生誠信觀的各種校園文化實踐活動。

開展校園文化實踐活動,學??梢越M織以傳承傳統文化中的誠信思想為主題的校園文化作品設計活動。開發設計的校園文化作品可以成為涵養大學生誠信價值觀的有效載體,學校要鼓勵富有創造力的同學圍繞誠信主題開發設計出多種形式的文化實物作品,如體現誠信理念的班徽班訓、詩歌文集等。通過這些貼切誠信理念的“形象符號”設計,將所要傳遞的誠信思想蘊育其中。同時,學校還可以開展弘揚傳統文化中的誠信精髓的社團文化活動,增加誠信教育的趣味性和靈活性。在涵養大學生誠信價值觀的過程中,學校要結合各類社團的特點與主題開展校園誠信文化活動,充分發揮其價值觀引導的功能,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

(二)弘揚傳統文化中的誠信精髓,借力社會實踐活動的踐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走出“象牙塔”,才能在群眾日常生活中打上印記。因此,走出方寸校園,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弘揚傳統文化中的誠信精髓,才更能讓大學生主動將誠信意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了解國家、了解基層、增強責任感的重要途徑,同樣也是將傳統誠信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高??梢越柚袊鴤鹘y文化中豐富的誠信思想資源,以社會實踐教育基地為依托,引導學生走進社會,組織大學生走進社區、走進鄉村,進行實地的體驗、領略,學校要充分利用這些“硬件”場所,依托這些實踐基地開展弘揚傳統文化中的誠信思想的夏令營活動,打造誠信教育常態化的實踐基地,實現誠信教育常態化。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傳統誠信文化為重要資源。將中國傳統誠信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需要依托課程提升傳統誠信文化價值意蘊,構筑思想政治教育新體系;借助校園文化,融合傳統誠信思想文化精髓,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環境;通過實踐活動,提升傳統誠信文化育人實效性,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實現大學生對誠信文化內化與外化的雙向促進,實現中華傳統美德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列寧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3

[2]鄭柔澄.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實現研究[D].山東大學,2017.

[4]楊蕾.傳統文化精神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J].高教探索,2016(S1).

[4]張琳,陳延斌.傳承優秀家風:涵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路徑[J].探索,2016(01).

[5] 中共中央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43.

項目基金:南充市社科研究“十三五”規劃項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大學生誠信教育的語境融合研究”(NC2019C010)。

猜你喜歡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以“中國夢”引領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現路徑研究
互聯網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與機遇
開展高校共青團校外思想政治教育大課堂的幾點思考
微博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研究
論中國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師生溝通問題探析
團體動力學視域下大學生價值觀教育課堂教學初探
紅色資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及實現研究
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研究
高校學生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間的“雙輻射”機制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