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泉州“海絲”的歷史文化魅力

2020-09-10 07:55王然
看世界·學術上半月 2020年12期
關鍵詞:海絲歷史文化文化底蘊

王然

摘要:泉州城有著悠久的歷史,是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便是泉州,其在文化底蘊上比較豐厚,人們常常將海上絲綢之路稱之為海絲。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過程中,對精神文明越發重視,因此泉州在發展過程中,應注重對海絲歷史文化的挖掘,讓更多人感受到泉州在歷史文化方面的魅力,促進泉州資源的轉化以及文化魅力的釋放,并且需做好海絲保護工作。

關鍵詞:泉州"海絲";歷史文化;文化底蘊

海絲屬于西方與東方海上交通線,是古代東西方之間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溝通的重要渠道。泉州處東南沿海,海岸線曲折,同時其具有航道深、水域寬的特點,其在與海洋文明接觸與整合中,逐漸成為了具有自身文化特點的城市,歷史文化魅力明顯[1]。

一、物質文化魅力

海絲最初作為一條貿易通道發展起來,在其不斷發展中逐漸進行文化傳播。宋元時期其在經濟上的發展模式為貿、工、農,其中外貿屬于經濟發展核心,并推動了工業和農業的發展,城市在發展中充分發揮了自身優勢,將其存在的劣勢避開,逐漸成為重要港口,泉州屬于外向型港口,與之開展貿易的地區和國家有近百個,國際上占據重要地位,中外商品會在此集散[2]。向海經濟以及海外貿易的發展成為了統治階級的經濟財源,也促進了泉州文化發展與文化繁榮。同時在此背景下民營經濟發展迅速,這與其經濟結構之間聯系十分緊密,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較大。在泉州海外貿易不斷發展過程中,也帶動了建橋、紡織、制瓷、茶葉等多個行業的發展,同時在外貿需求影響下,制茶及茶器方面的工藝也有大幅提高,為人們留下了重要物質文化財富。除此之外,這一時期泉州在絲綢織造方面的技術也獲得了極大程度的提升,不斷對外來先進技術與先進方法進行吸取,在印染、織造、刺繡等多個方面都達到了較高水平,即使在海外也十分暢銷。

二、非物質文化魅力

泉州作為重要港口,與外界之間的聯系不僅局限在物質產品方面,也與外界積極進行了精神文化方面的交流[3]。泉州在商貿不斷發展過程中,增強了海外各族人的吸引程度,很多外來人聚集在泉州,出現了大量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這部分人很多在泉州定居,并且和當地人之間進行通婚。在外來人口增加的背景下,泉州呈現出教派林立狀態,其中主要有伊斯蘭教、道教、明教、印度教、佛教等等,不同宗教與當地民間信仰之間和諧共生,促進了多元文化的交融,并且在喪葬、婚姻、建筑、飲食等多個方面彼此之間相互影響,進而促進了地域名產以及特有民俗風情的產生。就建筑來講,具有中西合璧特點。從民間信仰來講,受地緣文化以及謀生手段的影響,出現了崇拜海神的情況,其中以媽祖為代表,同時在經商、移民多種因素影響下,人們在俗神崇拜方面的特點比較明顯。一般來講,泉州信奉的民間諸神多數為忠烈之士、英雄人物,或者是關帝、媽祖等等,信仰與當時泉州漁業以及航運發展相關[4]。在海絲不斷發展過程中,這些信仰逐漸向海外傳播。就服飾來講,潯埔女服飾、惠安女服飾和海洋文化的發展之間聯系也比較緊密,逐漸形成了具有泉州地域特點的服飾。泉州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上比較豐富,主要有梨園戲、高甲戲曲、泉州南音等等。泉州屬于歷史文化名城,在長期的文明發展中,古越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之間不斷融合,形成了特色性泉州文化,留下了較多文化遺產,其中主要有洛陽橋、五里長橋、開元寺等等,這些都是泉州文化魅力的體現。

三、精神文化魅力

泉州在長期發展中,經過長時間的文化融合與創造,逐漸形成具備自身特色的文化精神,這也是海絲魅力的重要體現,其中兼容并蓄以及海納百川的胸懷與姿態,愛拼敢贏的精神。泉州受其地理特點影響,單純依靠耕地方式不能使生存問題得到解決,因此將發展重點逐漸向海上轉移。大海不僅能夠養育自然,也能實現對群體品格的鍛造。在走向海洋過程中,人們見識到了海洋的包容和開放,眼界獲得了較大程度的開闊,同時大海的品格也深深吸引著他們。在經濟不斷發展過程中,泉州港越發繁榮,其經濟結構逐漸發生了變化。宋元時期,貿易已經成為經濟發展重要組成,在此情況下,外商人數逐漸增多,不同膚色、種族的人都在泉州獲得了較好工作環境與生活環境[5]。泉州在發展中依賴大海,不斷在征服大海,在海上獲得物質財務同時也獲得了精神財富。泉州人較早就對獨木舟技術有所掌握,并將其駛入南太平洋以及臺灣,推動了航海事業的發展。在海外貿易不斷發展過程中,泉州人不斷在海邊開辟港口,很多人離開家鄉,對南洋拓殖,雖然在此過程中遇到的艱難險阻,但是也依然能夠拼搏堅守,在大風大浪中形成了不退縮、不氣餒、勇于拼搏與犧牲的精神,每個泉州人都敢為人先,泉州商貿繁榮的實現與泉州人勇于拼搏、敢為人先的精神密不可分。明清時期,為了獲得更好生存與發展,大批泉州人向外謀生,譜寫了屬于他們的艱難奮斗史。在其個人獲得較好發展情況下,都會回報家鄉和幫助鄉親,其中主要體現在捐資建設家鄉。宋元時期與明清時期,泉州衛生事業、公共事業的發展主要是依靠民眾自主捐款修建,這似乎已經成為了泉州人的習慣,近代更是有很多愛國僑胞捐款,為家鄉發展投資,積極為家鄉和祖國做出貢獻。

結束語:

總之,泉州在發展過程中,應該注重文化魅力的研究發揮,積極對海絲精神進行傳承,將海絲文化視為精神資產與文化資產,實現對城市形象的良好塑造。同時在城市建設中,應避免對同質化形象的打造,保證泉州具備自身鮮明特點,防止跟風問題的出現,將泉州自身特質充分發揮出來,并且實現對優秀歷史文化的繼承與弘揚,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參考文獻:

[1]吳云軒.泉州“海絲”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研究[J].流行色,2020(7):178-181.

[2]童志榮,楊茂川.泉州“海絲”文化主題在酒店設計中的應用[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20(3):103-108.

[3]上官芳蘭.泉州海絲文化與語文教學的結合芻探[J].成才之路,2020(16):77-78.

[4]薛呈永.新媒體語境下泉州海絲文化的影像傳播探究[J].豫章師范學院學報,2020,35(2):117-120.

[5]廖鐘源,余嘉容.泉州城市形象跨文化傳播 ——以“海絲文化”為例[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79-82,114.

猜你喜歡
海絲歷史文化文化底蘊
海絲星座小衛星:走!帶你追光瞰海
高中體育教學核心素養滲透教學思路
地方歷史文化開發的媒介策略
中小學語文課堂的多元建構
城市化下的歷史文化與現代商業共存模式研究
首屆“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旅游推廣聯盟”工作年會成功舉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