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盂鼎文字在裝置作品中的運用研究

2020-09-10 08:02馬翠文
看世界·學術上半月 2020年12期
關鍵詞:結合文字創新

馬翠文

摘要:以一貫對文字的敏感度,運用中國文人書畫傳統的“臨”、“仿”,以手工縫制填充的軟雕塑的方式再現書法,結合現代社交流行符號,筆者從而創造了一個龐大的有關字與表情的裝置藝術。本文從當代特殊的文化氛圍、環境,乃至于歷史出發,來分析具備脈絡意義和對話關系的新作,給書法界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考角度。對語言與符號、思考與交流、美學與空間、藝術和文化之間的交互作用進行重新梳理,分析可識別系統符號,闡述新文化和新思維概念。

關鍵詞:文字;結合;創新;表情;文化

《大盂鼎》是造于西周康王時期的青銅器金文,青銅器造型雄偉凝重,但書法體勢嚴謹,結字、章法都十分質樸平實,用筆方圓兼備、端嚴凝重,雄壯而不失秀美,布局整飭中又見靈動。筆者從中得到靈感,選擇《大盂鼎》易懂的漢字象形為基本元素,比如高、于、是、天、人、田、曰、子等,與當今社交軟件的表情符號兩種截然不同的語言“嫁接”起來,圖形符號的整合形成空間與形體的審美呈現,用其物化的軟雕塑方式,“縫制與刺繡”帶有傳統的工藝性,訴諸于某種象征性的飽含寓意的對話,展示裝置自身的形式與古老語言結構的敏感性和探索性,探討的不僅僅是古今語境下的文化交流、溝通、碰撞、融合,而是通過作品向人們提示一種新的思考角度,將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傳統與現代、時間與空間等多種元素,引導到近似而協調的語匯和空間節奏,尋求傳統工藝的精華在現代語境下的升華與共鳴,使得文化與精神得以綜合表達。

文字作為一種抽象的造型藝術和視覺藝術,始終承擔著文字內容的責任,而并不是本身的線條藝術的最高的發揮?!侗砬槲淖帧吩噲D引導觀眾重新進行西周時期的文字探索,體驗者從中體驗到嚴肅的戲謔和熟悉的陌生。筆者用工匠式的方式方法來完成現代藝術的想法,從這種無限重復的勞作中獲得了特有的創造認知方式,從文字本體尋求設計美學,力圖把遠古制造文字的神秘與現代文化積累的詼諧幽默輕易地連接起來,這同時是漢字作為純粹“存在”的一種連接?!侗砬槲淖帧吠怀龅淖畲笠饬x是找到了最恰切的語言和最具創意的表達方式,人類語言的神奇與符號的神秘產生出的趣味性和游戲性。將古今文化的融合,折射出一位女性藝術家特有的對語言哲學的思考和后現代文化邏輯研究。

《表情文字》的主題是傳達語言的功能。語言不僅是我們日常交流的工具。也是我們賴以組織思想的手段。龐大的一百多字容量以不同方式組織起來的字句是閱讀的基礎,約瑟夫·愛迪生指出“閱讀對于思想就如同鍛煉對于身體的作用?!盵1] 觀眾絞盡腦汁的閱讀許多我們看起來似曾相識的文字,努力辨認正確的漢字,此時的閱讀行為演變成一門高雅的藝術——文字游戲??杀嬲J的文字是屬于中國的語言載體,不可辨認的文字卻激起觀眾帶著好奇心去破解古老文字符號的含義。這種新的語言探索可以使觀眾從“語言轉向”與“圖像轉向”之間解讀出關聯,并通過藝術家、作品、觀眾產生多層交疊效應。

《表情文字》是西周青銅器金文的另一種譯文。譯文理應是在新的文化語義符號系統中實現與原作相同的文化脈絡、邏輯功能,同時喚起、暗示應有的情感、意向,為消解重建提供更多可能性。目前流行的“解讀”藝術品的觀念來自符號學。符號學理論使用以語言為基礎的術語論述解釋過程,認為語言是交流的典型范式?!拔谋尽笔欠柕募?,而“表情”符號則根據某種媒介或交流形式的慣例衍生出的現代文本。在尋找閱讀理解的新的打開方式的過程中,此作品以它特有的符號組合向人們傳遞各種信息,使文字與符號的交流成為一種文化傳播的方式。這就為我們的頭腦打開了無法言喻的直覺,直覺是欣賞人類創造的很多美好事物所必需的。

“正如空間革命拉開了西方現代藝術史的序幕一樣,從塞尚的將物體看成圓柱體、球體和圓錐體的幾何關系,畢加索將物體作四維空間的平面處理,到超現實主義的對物體進行肢解,在空間上重新組合,均可以視為藝術上的一次次革命,這種革命也說明了一點,書法不擺脫章法體系,它就不會在形式上得到解放?!盵2]藝術批評家王南溟對書法空間改革的看法和筆者不謀而合。將金文的基本要素進行提取、組合,并把二維文字以三維軟雕塑的形式放置到空間,使得漢字本身置與一種荒誕的境地,形成新的視覺效果,這在一定程度上觸及到語言書寫的常規性?!鞍吞貙D像納入其“閱讀”范圍,也許是受了法國著名的圖像學學者馬勒的啟發,馬勒認為傳世的視覺作品不應被“觀看”,而應被閱讀,”[3]《表情文字》被觀眾反復揣摩閱讀,解讀出中國的傳統文化精髓,不僅具備文字符號傳達意義,還在意識中進行文字的空間探索。從書法觀念創新角度來說,既擺脫章法,又在空間上得到解放。

《表情文字》以文字與圖像重構的并置,強調互補、互動或彼此顛覆的關系,創造出一種新的語意空間, 生成一種新的閱讀快感。這種閱讀是建立在表情的可識別性的基礎上和漢字書體美學意義上的,文字美學根植于筆者的思維系統中,尤其是對書法文化與文字力量的敏感度。傳統書法構字美學被顛覆,加入與特定的文化背景和語境相關的象征符號,帶來前所未有的組合美,打破理性與意識的藩籬,突破合乎邏輯和有序經驗記憶,在識與不識的迷茫中,思索在文字背后的書法概念與文化意義。靈感來自一個超現實主義的世界,及后現代主義思潮,而并非科學理論體系。希望借助這樣一種創作方式,引導觀眾進行傳統文化的思考。思考使我們保持清醒,不是所有人都擅長數學、物理的思考,幸虧我們有藝術可以拓寬我們的情感經歷,幫助我們連接過去文字、現在的記憶的創新思維活動。

總結

從古老文化入手到社交語言流行的視覺符號,讓筆者開始思考文字與表情之間的關系,從而以裝置藝術的形式創造了新文字。將晦澀難懂的銘文里易破譯的文字,與觀眾熟悉的表情符號,重新排列組合而創造出獨特的“表情”文字,始終圍繞著語言的文化意涵而運行。似懂非懂的界限模糊,古老象形文字和大眾文化被混淆,荒誕賦以幽默,詭秘藏于平易,也就是這樣以亦諧亦莊的面目讓人去追尋其若現若隱的意義。

文字是書法的載體,漢字起源于物象,“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象形會意形聲而成字。古老文字和表情圖形同體而未分,均轉化為“圖形”,運用“書畫同源”的藝術理念建構一個獨特的“文字”場,讓古今的圖形交流成為可能。

注釋:

[1]約瑟夫·愛迪生

[2]王南溟,新空間的美學——闡述“現代書法”

[3]曹意強 麥克爾·波德羅《藝術史的視野——圖像研究的理論、方法與意義》第14頁

參考文獻:

[1]馮博一《徐冰,當代藝術系統的困境》,《美術研究》1997年第05期

[2]薛元明 器以載道——大盂鼎臨摹分析[J].青少年書法,2013

[3]曹意強 麥克爾·波德羅《藝術史的視野——圖像研究的理論、方法與意義》

猜你喜歡
結合文字創新
文字的前世今生
熱愛與堅持
夢中的文字
淺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閾下技校生美術欣賞能力的培養
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帶來的雙面性效果分析
種出來的“逍遙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