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重慶市江津區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情況及對策建議

2020-09-10 19:25閆萬萬
看世界·學術下半月 2020年10期
關鍵詞:平臺建設科技創新資源

摘要:科技創新平臺具有技術轉移、技術研發、資源共享、孵化企業等功能,是培育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載體,是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支撐,更是科技進步、社會發展、經濟增長的加速器。

關鍵詞:科技創新;平臺建設;資源

一、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情況

目前,已建成不同層次的各類科技創新平臺160個,基本形成了科學合理的科技創新平臺布局,為我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國家級創新平臺8家(其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家、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家、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家、國家級眾創空間1家、國家級科技農業園區1家、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市級創新平臺152家,其中院士工作站1家、市級企業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11家、市級新型研發機構2家,市級協同創新中心1家、市級重點實驗室1家、市級中小企業研發中心47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70家、市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市級眾創空間9家。

二、創新平臺建設的主要舉措

(一)科技政策精準發力。為加快科技創新平臺建設,2017年我區出臺了《江津區科技創新激勵扶持辦法(試行)》。該《辦法》實施的第二年,我區創新平臺建設即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18年新增市級創新平臺41個。2019年又出臺了《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江津區科技創新促進高質量發展10條激勵政策》(江津府發〔2019〕18號)、《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江津區科技創新促進高質量發展10條激勵政策實施細則(試行)的通知》(江津府辦發〔2019〕77號)文件,進一步強化激勵措施。當前,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不斷凸顯,支持建設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科技創新平臺政策環境不斷改善。

(二)政產學研合作共建。政產學研合作是企業提高技術能力的有效途徑,有利于發揮院校的智力資源,減少企業的技術開發成本,使企業少走彎路。2017年由科技局牽頭,組建了江津區高??萍紕撔侣撁?。通過開展津企項目對接、科技交流合作等科技創新活動,有力推動了政產學研深度融合。全面整合了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優勢科技資源,將高校、院所的智力資源優勢與企業的產業優勢緊密結合,形成了政產學研共建創新平臺良好格局。近兩年開展政產學研對接活動10余次,有近200家企業參加對接交流,促成重齒公司等21家企業與西北工業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華南農業大學、重慶郵電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等10余所國內重點高校簽訂政產學研合作協議,共建產學研科技創新平臺21個。

(三)科技招商引才引智。目前科技招商已經成為引進培育科技創新平臺一項重要舉措。近年來,以科創中心為依托,立足江津產業及優勢開展精準招商,大力引進國內有影響力的技術轉移機構、高端研發機構科技咨詢機構、科技金融機構在我區布局。目前,西北工業技術研究院、浪尖工業設計研究院、重慶多弧科技有限公司等8個個獨立法人研發機構已入駐我區。

(四)持續加大科技投入。持續加大科技投入,為促進科技創新,加快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提供足夠的資金保障,充分發揮政府財政科技投入引導支撐作用,積極鼓勵引導各類企業、院所加大研發經費投入,促進企業逐步成為科技投入的主體。近3年為745家企業兌現研發經費投入、科技型企業、發明專利、核心技術成果及轉化等區級科技激勵扶持資金1.8億元,申領兌現科技企業創新券價值3000萬,撬動全區各類主體投入研發經費60億元。知識價值信用貸款風險補償基金為339家(次)企業貸款6.67億元。政府財政資金的支持,極大地增強了企業、高校建設科技創新平臺的積極性。

三、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區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全面提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并對全區經濟快速發展和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發揮了十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創新意識有待增強。企業對依靠科技創新平臺實現轉型升級的作用認識依然不足,對創新能力建設、創新人才培養等重視程度還不夠。一是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依然偏少。雖然我區有172家高企,數量在全市排名第五,但在全區400多家規上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占比不足二分之一,且主要集中在機械產品加工、食品加工等傳統制造業,在大數據智能化等技術前沿領域的活躍度不高。二是科技研發投入偏低。盡管我區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由2016年14.98億增加到2019年的29億元,但從實際調研的情況來看,很多企業甚至是高企的研發投入現狀堪憂,像重慶齒輪箱集團有限公司、江增船舶等具有高端研發能力的龍頭企業不多。

(二)高端人才嚴重不足??萍紕撔缕脚_建設需要大量科技人才支撐,但調研情況顯示我區科技人員狀況不容樂觀:一是人才集聚力不強。高層次人才仍然嚴重缺乏,海外團隊僅有1個,院士專家團隊6個,博士科研團隊11個,仍然偏少。市級創新創業示范團隊僅有3個,市級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僅有4人;二是科技創新平臺留人難。因公共資源、發展空間、待遇保障等原因,科技創新平臺普遍存在著人才“引不進”、“留不住”現象。盡管企業自身也在不斷優化用工環境,吸引人才,但很多絕大多數企業缺乏對科技人才長效激勵措施,對高層次人才的吸納力不夠。三是科技創新平臺的科研方向與科技人才愿景存在不匹配,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科研人員來津工作的積極性與熱情。

(三)創新基礎依然薄弱。高成長性企業數量增長快,但總量仍然偏少,全區只有32家。2019年底,全區有效發明專利1277件,但與沙坪壩、九龍坡、南岸區等主城區相比,還存在不小的差距;全區148家市級以上創新平臺中國家級的企業技術中心僅有3家。2018-2019兩年間,我區企業承擔市科技局重大科研項目僅有10項。在產學研結合中,很多企業仍處于從屬地位,核心技術的對外依存度偏高。重慶渝豐電線電纜有限公司、重慶霏洋環??萍脊煞萦邢薰九c高校的產學研合作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在重大項目研發與獲獎單位排名中,均是高校主導,排第一。

四、對策建議

(一)集聚創新創業人才,做好做實創新平臺??萍既瞬攀莿撔缕脚_的核心要素。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千方百計為我區創新平臺建設集聚人才,認真做好重慶市“三百”科技領軍人才培育申報工作,進一步營造“重才、親才、愛才”的良好環境。進一步拓展科技人才引進方式,拓寬人才引進渠道,增強人才政策的靈活性,著重引進與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相契合的行業、產業領軍人才,打造高層次人才團隊。

(二)引進培育科技企業,做強做大創新平臺。內育外引是創新平臺建設的重要方式。支持有實力的行業龍頭企業建設企業研究院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引導支持跨國公司、國家500強企業在我區設立研發中心、財務中心、技術服務中心、培訓中心、采購中心、物流中心、運營中心和配套基地。引導支持一批技術轉移機構、科技咨詢機構、科技金融機構在江津布局或來津交流合作,提升科技服務企業的能力。支持引進科研院所、高端研發機構等創新平臺入駐我區科技創新中心。

(三)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做精做優創新平臺。創新能力是創新平臺發展壯大的根本保障。要大力支持企業建立各類科技研發、科技服務平臺。同時,積極推動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與高校院所開展廣泛的產學研合作,加強協作,共同建設各類創新載體。對已經有產學研的企業要加強跟蹤協調,促進落實,進一步推動產學研合作向縱深發展,提高承擔重大科研項目的能力,增強平臺的科技研發、科技服務能力。

作者簡介:

閆萬萬,重慶市江津區科技創新中心。

猜你喜歡
平臺建設科技創新資源
我給資源分分類
挖掘文本資源 有效落實語言實踐
資源回收
運用QQ群開展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研究
山東科技創新與農業國際化戰略發展研究
高職院校圖書館數字資源績效提高途徑探析
“互聯網+”思維在應用型高校課堂管理的思考與探索
關于產業集群效應的研究
激活村莊內部治理資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