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如何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塑造學生良好行為習慣

2020-09-14 20:14王彩芳
讀與寫·教師版 2020年10期
關鍵詞:行為習慣德育教育心理健康

王彩芳

摘要:高中學生群體因心智發育尚不完善而容易受到心理暗示影響,容易養成不遵守道德行為規范的不良嗜好與習慣,對自身健康成長發育與升學進修不利,因此任課教師必須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共同調整心態,對學生精神狀態做出準確客觀的判斷,并為其提供治療,滿足學生需要的同時矯正其錯誤行為習慣,使學生意識到自我陰暗面與違反中學生日常行為守則的不當言行,讓學生將興趣與注意力轉移到認識事物本質、感知他人情感積極方面,提高學生的心理安全感。本文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應用價值與塑造學生行為習慣的特殊效果,并提出了強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教學模式改進方案。

關鍵詞:心理健康;行為習慣;德育教育

前言:任課教師在開展心理教育時應當考慮到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個性與道德意識的間接性影響,其實際教學形式應以穩定對等的雙向溝通為主,給予學生表達自身情感與思想的機會,減輕其心理負擔,為高中學生群體提供集體化心理治療,以有心理問題的學生為中心構建完善心理教育情境,通過為學生講解各種不良習慣的危害促使其盡快改變對自身行為的認識。任課教師必須不斷地積累心理教育領域的經驗與理論知識,為學生提供較高的共情水平,分析并順應學生的真實意愿,提高心理教育的實效性。

一、心理教育對培育學生良好習慣的正面價值研究

(一)能夠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改變性格

高中學生的性格主要是在后天的社會生活中通過實踐歷練逐步形成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就是向高中學生群體灌輸能夠準確高效地指導實踐的思想理念,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對自身性格與習慣的洞察力與分析能力,學生應學會分析評估自我在社會勞動實踐與集體活動中的價值,高中學生群體還應主動反思自身在日常人際交往過程中展現的自我意識是否符合主流道德標準,自主矯正影響他人的不良行為習慣,以改變個性、融入集體生活為主要目標[1]。心理健康教育能夠讓高中學生重視他人的感受,以集體的需求與社會認同的價值觀評價自身的行為舉止,以教師所列舉的高尚道德榜樣為典范,修復自身個性中不完善的一面。心理健康教育能夠為高中學生群體提供精準而系統的行為評價標準,學生有了覆蓋方方面面的行為參照系統,即可重塑自身價值觀和社會交際網絡[2]。

(二)拓展了德育教育的實施路徑,提高了道德訓誡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能夠為德育教育提供更多的實行路徑,心理教育所涉及的心理學知識能夠用于精確指導具體的德育教育活動,傳統的德育教育沒有足夠的可信性與號召力,教師的勸導說服常常流于形式,獨立思考能力較強的高中學生群體無法理解也難以認同,而現階段將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匯的特殊教育體系能夠彌補過往德育教育的不足之處,并為心理教育提供可憑依的道德支點,占據道德高地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了其他形式的心理教育所沒有的社會權威性與影響力,能夠使高中學生長期集中注意力聽講?,F代化心理教育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對學生的某些不良行為進行定性處理,而在教育過程中添加部分道德訓誡成分能夠提高教育效果,以心理學知識為理論指導的不良行為矯正工作有了更多可用的工具與方法,任課教師能夠準確測量學生各方面的變化幅度[3]。

二、開展建設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方法研究

(一)營造心理治療情境,強化學生的身份認同感

部分高中學生嚴重缺乏集體榮譽感與歸屬感,難以融入班集體,任課教師必須為此類學生提供個性化指導,教會學生如何掌控自身生活并使之與集體活動相配合,喚起學生自我的主動性與對班級同學、對各科教師的信任感,形成穩固的身份認同。例如任課教師可為高中學生群體設計能夠提高其集體認同感的文娛活動,讓高中學生在紙上繪出自己與班上其他同學的肖像,繪出的人物越多越好,在畫完后任課教師可組織學生自由交換繪畫并分析畫中人物的真實身份與性格,這一教學活動能夠幫助缺少集體歸屬感的學生消除身份認同層面的混亂,幫助學生重新認識自我,賦予學生創造一個與集體相連接的新身份的機會,極大地提高了作為單一個體的整體性,高中學生群體均可從中可得出肯定性高于否定性的自我評價,學生改正了對班集體的錯誤認識,進而徹底改變了自身的行為習慣,避免了學生沉浸于與同學與教師隔絕的封閉心理環境內。

(二)將心理教育與道德品質培育相聯系

處于青春期的高中學生群體必須接受全面的心理教育和道德教育,二者有著緊密的內在聯系,作為個體的高中學生在青春期通過德育教育培育所養成的道德品質決定了在學習、生活活動中個人的心理狀態變化路徑,任課教師必須通過心理教育促使學生運用道德理念與內在品質指導自身與他人的行動,使學生能夠在面臨挑戰與誘惑時堅持道德理想主義。教師所組織的課上心理教育必須鍛煉學生的意志力與思維理解力,使之意識到每種道德品質與人類的不同發展階段的關聯,進而理解道德理念的歷史性與社會道德價值觀的發展階段性,理解道德品質對于促進人類發展與自身進步的正面意義,以此促進高中學生群體逐步走向認知成熟,學生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后能夠長期保持積極的心理態度,努力構建充滿希望的生活環境。高中學生對道德品質的堅持有助于保證自身心理認識平衡與心理健康,使高中學生能夠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保持自我約束,堅持遵守道德規范。

結論: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強化高中學生群體承受失敗與挫折的心理適應能力,為其提供可參考的道德價值觀坐標系,使學生在培育自身道德品質的同時不斷完善自我人格與個性?,F行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應革新教學手段,引進各類有助于改變學習氛圍、能夠提高指導效果的特殊活動,并為高中學生講解道德品質的社會價值,激勵學生主動改正錯誤,矯正對個性發展有害的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余謹. 幫助學生度過從初中到高中的心理適應期[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9(02):59-61.

[2]孫會珉. 網絡信息時代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與出路[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9(05):61-64.

[3]徐雪梅. 當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3):9.

收件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大面鎮金楓路66號,茍漢杰收,13980738093

猜你喜歡
行為習慣德育教育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索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多動癥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策略
淺談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要性
基于人際交往的心理健康課程
初中科學課程中利用情境教學法滲透德育的探討
淺析小學校園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分析
德育在新傳媒時代播音主持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
少年兒童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著成中值得關注的48個生活細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