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背景下如何構建“好課”

2020-09-22 11:47黃怡凡
理論與創新 2020年14期
關鍵詞:教學理念教學模式

【摘? 要】對于“好課”的理解因人而異,因時而異,但在教學中實現更多學生在更大程度上的有效學習是對“好課”不變的要求。文章在對“好課”概念和標準理解的基礎上探討了新時代背景下如何打造“大學英語好課”,指出“好課”的建設需融合于時代背景下,圍繞課程從教學目標、手段及教師自身等多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從而建構“大學英語好課”,滿足學習者需求,培養為國家和社會所需的英語人才。

【關鍵詞】好課;教學理念;教學模式

1.何謂“好課”

《禮記·學記》中說:“是故學然后之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闡述了教學相長,循序漸進的教學經驗,是中國古代有價值的教育理論,能夠做到教學相長的課程當為“好課”。

在現代教學中,教育家和研究者也始終探討“好課”的標準,并給出自己的答案。如,臺灣學者曾文鑒在其研究基礎上總結出“好課”要具有一些特征,包括達成教學目標、使學習者產生真正的學習、教書并育人、注重學習者能力發展、具備溫馨和諧友善的課堂氣氛等。還有研究者收集整理了好課標準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梢?,何謂“好課”,眾說紛紜,但筆者認為其核心內容和服務目標始終是要在課堂教學中實現更多學生在更大程度上的有效學習。

2.對“好課”再思考

2.1新時代背景

今天,我們重新思考“好課”,是因為教育理念、科技手段、學習者自身,以及國家和社會對外語人才的需求都發生了變化。在這些變化的影響下,“好課”是否發生了變化?構建“好課”的方式是否發生了變化?

首先,變化發展之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關于教育方法的觀念,它有關于教育理想、教育目標。從“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到學生“主體性”的體現、“個性化”教學定制、對學生“創造性”的培養、再到“開放性”“多樣化”的教學,這些都是不同時代背景下的教育理念。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形成以“立德樹人”為教育根本任務的“課程思政”教育理念。

其次,變化發展之科技手段??茖W技術日新月異,教學手段隨之不斷更新。教育媒介從口頭語言、文字和書籍發展到印刷教材,再到如今的電子視聽設備和多媒體網絡技術,甚至是虛擬仿真技術。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使教育的特點、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技術層面講,從多媒體輔助教學到強調新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教育更具開放性、個性化和多樣化特點,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位置更加突出,這也是進行終身教育的技術基礎。技術拉近歷史與現今的距離,中國與世界的距離,使教學的模樣發生根本的變化。

第三,變化發展之學習者。新世紀,中國和世界的發展賦予了在這個時代成長起來的學習者與以往不同的觀念、習慣、素質、視野和能力,他們有著無比寬闊的信息獲取渠道和溝通交流途徑。以微信為例,根據中國報告網2018年第一季度的數據,微信用戶已超10億,其中中青年占比高達86.2%。再如,筆者在對所教學生進行英語學習途徑調查時發現,通過網絡社交平臺學習英語的學生不在少數。但同時,于杰、王云龍在對新時代大學生文化自信的調查研究中也發現,微媒體在當代大學生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他們更多追求娛樂化和感官刺激,對中國文化雖認同但缺乏深入了解。那么在價值觀形成這一重要階段,在中西方文化可能會發生沖突碰撞的情況下,課堂教學怎樣起到正確引導作用呢?

2.2新時代“好課”要素

(1)教學目標?!洞髮W英語教學指南》詳細地闡述了大學英語課程的性質,強調它是高等學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英語教學除去解決學習者語言應用問題,還應傳遞更深層次的思想文化信息。關于課堂教學目標的確定,應考慮幾個方面:(1)滿足學習者掌握基本語言應用技能的需求。這是基礎層面的課堂教學目標;(2)跨文化教育是大學英語課程重要任務之一。在跨文化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讓學習者了解國外的社會與文化,更重要的是在世界范圍內傳播中國文化,不僅要汲取,還要輸出,“傳播好中國聲音”,樹立文化自信;(3)大學英語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并弘揚人的價值,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英語教學內容,實現對學習者思想的引領和價值觀的塑造。

(2)教學模式。教學模式的選擇一定程度上決定教學內容能否為學習者吸收接納,從而實現課程教學目標。教師應在充分理解教學目標基礎上,分析教學內容和學習者狀況,建構完整知識體系,最為關鍵的是從這一知識體系中發掘學習者的知識缺失點,將此作為教學主要內容,并利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進行最為高效的教學??萍际侄卧诮虒W實施過程中將發揮重要作用,促進學習效果的達成。例如學習者可以根據自身知識缺失點反復觀看相關微課程,實現個性化和差異化學習;線上多渠道教學途徑的使用可以拓展互動方式并擴大互動范圍,加強教師對學習者在實體課堂外的英語學習的監督和指導,使學習變得時時在,處處在。

將課上課下、線上線下的學習進行合理的劃分和有機的結合,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習者的主體地位,使學習者具有更強的學習內驅力。

(3)教師。有專家在談論“好課”時提到好課要有情感溫度,要引發思考,引起共鳴。的確,教師在教學內容和學習者之間搭建了橋梁,是溫度的傳遞者,思想碰撞的引發者。教師要完成好這個任務不僅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還要成為一個有人格魅力的人,教師在課堂上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都或多或少地影響著課程的質量和教學的效果,這種隱形的教育力量不應該被忽視。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部分,也必然成為了好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外,信息爆炸的時代背景也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每位老師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教學思想方面,要先于學生具有國際視野;教學能力方面,要掌握現代化教育技術,同時樂于接受與學生形成的“文化反哺”的師生關系,做到教學相長。

3.結語

“好課”的核心標準不曾變化,但圍繞這一核心標準,教學的方方面面都在時代前進的步伐中不斷演變。好的課程就要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在國家和社會需求框架下,滿足學習者需求,服務教學目標,實現成果導向。

參考文獻

[1]曾文鑒.課堂之美—構建一堂好課[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98-102.

[2]何永春.從建構主義談“好課”的四個特質[J].江西教育.2019,(20):33-35.

[3]于杰,王云龍.新時代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J].黑龍江工程學院學報.2019,(6): 58-61.

[4] 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指導委員會.大學英語教學指南[Z].2015,(5).

[5] 王守仁.《大學英語教學指南》要點解讀[J].外語界.2016,(3): 2-10.

作者簡介:黃怡凡(1976.-),女,漢族,天津商業大學大學外語教學部,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

猜你喜歡
教學理念教學模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思”以貫之“學、練、賽、評”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創新線上英語教學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語“讀寫學思”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鋼琴對環境污染的探討
淺議課堂教學與管理的體會
新課標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小學數學教學良好課堂氣氛的創建初探
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情景—問題”教學模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